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4-09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生态环境保护概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62565
  • 01
  • 528812
  • 16开
  • 2024-09
  • 403
  • 246
  • X171.4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001
第一节 环境 002
一、环境的分类 002
二、环境的组成 002
三、环境的特性 004
四、环境的功能 004
第二节 环境问题 005
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005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 006
第三节 全球性环境问题 010
一、全球气候变化 010
二、臭氧层空洞 013
三、酸雨 014
四、生物多样性锐减 015
五、土地沙漠化 016
六、新污染物 018
七、海洋污染 022
八、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024
第四节 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024
一、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四个阶段 024
二、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 028
三、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029
练习题 033

第二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技术 034
第一节 大气污染问题 035
一、大气圈结构与大气的组成 035
二、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037
三、大气污染源 038
四、大气污染物 039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 041
六、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042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及相关法律、政策 044
一、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 045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 045
三、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 047
第三节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技术 048
一、空气质量标准及规范 048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053
三、机动车船尾气治理 061
四、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 062
第四节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064
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064
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066
三、我国污染物协同控制成效 067
四、大气污染防治的未来行动 068
练习题 070

第三章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技术 071
第一节 我国水安全问题 072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特点 072
二、水体污染及其类型 073
三、污水的水污染指标 074
四、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080
第二节 水污染控制的重点任务及相关法律、政策 082
一、水污染控制的重点任务 082
二、水污染控制的法律保障 083
三、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 085
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086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技术 086
一、水质标准 087
二、水污染控制基本技术 090
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095
第四节 我国水污染治理历程及成效 098
一、我国水污染治理历程 099
二、我国水污染治理成效 101
练习题 103

第四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技术 105
第一节 土壤污染问题 106
一、土壤的物质组成 107
二、土壤污染的类型和特点 111
三、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112
四、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14
第二节 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及相关法律、政策 117
一、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 117
二、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 118
三、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 118
第三节 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 120
一、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0
二、土壤的自净作用 123
三、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126
第四节 我国土壤污染治理成效 138
一、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138
二、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总体思路 140
三、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成效 140
练习题 143

第五章 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技术 145
第一节 固体废物问题 146
一、固体废物定义及特点 146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其分类 147
三、固体废物的危害 148
四、固体废物的产生、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 148
第二节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重点任务及相关法律、政策 151
一、固体废物防治的原则 152
二、固体废物防治的重点任务 153
三、固体废物防治的法律保障 153
四、固体废物资源化相关政策 154
第三节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基本技术 156
一、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157
二、固体废物传统处理方法 158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60
第四节 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成效 165
一、“无废城市”政策沿革和推进现状 165
二、无废城市建设成效 167
三、无废城市典型亮点模式 168
四、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 170
练习题 171

第六章 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 173
第一节 生态系统 174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74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74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178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179
五、我国生态系统情况 185
第二节 生态平衡 186
一、生态平衡的特点 186
二、生态平衡的标志 186
三、生态平衡的破坏 187
第三节 生态保护 188
一、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88
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90
第四节 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 192
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192
二、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193
三、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 194
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94
第五节 我国新时代生态保护的实践成效 198
一、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 198
二、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得到持续加强 199
三、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巩固 199
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实践 199
五、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201
练习题 202

第七章 绿色低碳发展 204
第一节 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内容 205
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5
二、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205
三、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高地 205
第二节 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208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 208
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 210
三、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保障 214
第三节 绿色低碳发展的常用术语与基本技术 215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常用术语 215
二、实现碳中和的绿色低碳技术 216
第四节 从绿色发展到美丽中国 234
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历程 234
二、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 234
三、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未来行动 239
练习题 242

参考文献 2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