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22-03-1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控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76351
  • 1版
  • 417760
  • 46254977-5
  • 平装
  • 16开
  • 2022-03-11
  • 440
  • 392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土建、水利类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内容简介

随着学科的发展,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控制已经成为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全面论述了工程地震、结构抗震分析和减震控制3方面的内容,共分为3篇。第一篇介绍了工程地震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学基础、地震激励模型以及时程分析中地震波的选择,这些内容为后续章节奠定了基础。第二篇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以及结构线弹性、静力弹塑性、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第三篇介绍了结构被动减震控制方法(基础隔震、调谐减震、耗能减震),以及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方法。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土木建筑、水利工程、海洋与船舶工程、工程力学及有关方面的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篇 工 程 地 震
  第1章 地震学基础
   1.1 地震成因与类型
    1.1.1 地震成因
    1.1.2 地震类型
   1.2 地震波
    1.2.1 地球介质的基本假定
    1.2.2 波动方程
    1.2.3 弹性波的传播
   1.3 地震灾害
    1.3.1 地震灾害概况
    1.3.2 地表变形
    1.3.3 工程结构的破坏
    1.3.4 次生灾害
   1.4 地震震级
   1.5 地震烈度
    1.5.1 地震烈度及其用途
    1.5.2 地震烈度表
    1.5.3 关于地震烈度的不同观点
    1.5.4 地震烈度分布图或等震线图
    1.5.5 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因素
    1.5.6 震中烈度与震级关系
    1.5.7 地震烈度的衰减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多维地震动模型
   2.1 引言
   2.2 地震动转动分量的求取方法
    2.2.1 转动分量的弹性波理论方法
    2.2.2 转动分量的两点差法
   2.3 体波情况下转动分量的时程
    2.3.1 转动分量计算公式
    2.3.2 入射角
    2.3.3 视波速
    2.3.4 坐标变换
    2.3.5 计算步骤和数值算例
   2.4 面波情况下转动分量的时程
    2.4.1 瑞利波
    2.4.2 勒夫波
    2.4.3 相速度
   2.5 地震动转动分量的随机模型
    2.5.1 体波
    2.5.2 面波
   参考文献
  第3章 多点地震动激励模型
   3.1 多点地震动激励特征
    3.1.1 行波效应
    3.1.2 相干效应
    3.1.3 局部场地效应
    3.1.4 衰减效应
   3.2 基本理论
   3.3 位移输入模型
   3.4 加速度输入模型
   3.5 大刚度法
   3.6 大质量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时程分析中地震波的选择
   4.1 基于地震信息选波
    4.1.1 震级和震中距
    4.1.2 场地条件
    4.1.3 持时
    4.1.4 断层机制
    4.1.5 我国选波时所依据的地震信息
   4.2 基于目标谱选波
    4.2.1 目标谱的确定
    4.2.2 目标谱均值匹配法及记录缩放方法
    4.2.3 目标谱分布匹配法
   4.3 基于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波
   4.4 地震波数量(样本容量)的确定
   4.5 选波方法可行性的评判标准
   4.6 选波流程
    4.6.1 目标谱选波法操作流程
    4.6.2 地震强度指标选波法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结构抗震分析
  第5章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5.1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5.1.1 静力抗震设计理论
    5.1.2 反应谱抗震设计理论
    5.1.3 动力抗震设计理论
    5.1.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5.2 静力抗震设计理论
   5.3 反应谱抗震理论
   5.4 动力抗震设计理论
   5.5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5.5.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
    5.5.2 地震风险水准
    5.5.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性能水平和目标性能
    5.5.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构线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6.1 结构的运动方程
    6.1.1 单自由度结构运动方程
    6.1.2 多自由度结构运动方程
   6.2 单自由度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6.3 单自由度结构地震反应谱法
   6.4 多自由度结构的振动分解法
    6.4.1 自振频率和振型
    6.4.2 数值算例
    6.4.3 振型坐标变换
    6.4.4 振型分解法
   6.5 多自由度结构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6.5.1 振型最大地震作用
    6.5.2 振型组合
    6.5.3 反应谱理论基本假设
   6.6 抗震设计反应谱
    6.6.1 数值算例
    6.6.2 数值算例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构静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7.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发展
   7.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7.2.1 基本假定
    7.2.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7.2.3 目标位移
    7.2.4 侧向力分布模式
   7.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7.3.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7.3.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点
    7.3.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构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8.1 概述
   8.2 结构计算模型
    8.2.1 层模型
    8.2.2 杆单元模型
    8.2.3 剪力墙单元模型
    8.2.4 按结构体系划分结构计算模型
   8.3 恢复力模型
    8.3.1 骨架曲线
    8.3.2 滞回模型
   8.4 时域逐步积分法
    8.4.1 中心差分法
    8.4.2 Newmark-β法
    8.4.3 Wilson-θ法
    8.4.4 非平衡力及拐点的处理
   8.5 延性运动方程
    8.5.1 强度折减系数
    8.5.2 延性运动方程
    8.5.3 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延性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篇 结构减震控制
  第9章 基础隔震体系
   9.1 概述
   9.2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9.2.1 隔震层分析模型
    9.2.2 隔震体系分析模型及动力方程
    9.2.3 隔震效果分析
   9.3 隔震结构设计
    9.3.1 隔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9.3.2 隔震结构的设计步骤
    9.3.3 隔震结构的计算要点
    9.3.4 构造措施
   参考文献
  第10章 调谐减震结构体系
   10.1 概述
   10.2 调谐质量阻尼器
    10.2.1 TMD的计算模型及影响参数分析
    10.2.2 TMD系统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
   10.3 调谐液体阻尼器
    10.3.1 TLD中动水压力的简化计算
    10.3.2 TLD中液体动液压力的计算
    10.3.3 TLD-结构减震体系的简化计算方法
    10.3.4 TLD-结构减震体系的计算实例
   10.4 悬吊质量摆阻尼器
    10.4.1 体系计算模型和振动方程
    10.4.2 数值计算与分析
   10.5 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
    10.5.1 PTMD的计算模型
    10.5.2 数值计算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11章 耗能减震结构体系
   11.1 概述
   11.2 摩擦阻尼器
    11.2.1 摩擦阻尼器的构造
    11.2.2 摩擦阻尼器的受力特性
    11.2.3 摩擦阻尼器的减震设计
   11.3 黏弹性阻尼器
    11.3.1 黏弹性阻尼器的构造
    11.3.2 黏弹性阻尼器的受力特性
    11.3.3 剪力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影响因素
    11.3.4 黏弹性阻尼器的减震设计
   11.4 黏滞液体阻尼器
    11.4.1 黏滞液体阻尼器的构造
    11.4.2 黏滞液体阻尼器的受力特性
    11.4.3 黏滞液体阻尼器的减震设计
   11.5 金属屈服阻尼器
    11.5.1 金属屈服阻尼器的构造
    11.5.2 金属屈服阻尼器的受力特性
    11.5.3 金属屈服阻尼器的减震设计
   11.6 屈曲约束支撑
    11.6.1 屈曲约束支撑的构造
    11.6.2 屈曲约束支撑的受力特性
    11.6.3 屈曲约束支撑的减震设计
   参考文献
  第12章 结构主动、半主动及智能控制
   12.1 概述
   12.2 主动控制
    12.2.1 主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12.2.2 主动控制的减震机理
    12.2.3 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2.3 半主动控制
    12.3.1 半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
    12.3.2 半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
   12.4 智能控制
    12.4.1 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
    12.4.2 压电摩擦阻尼器控制系统
    12.4.3 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索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