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5-03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以下为《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9787511122605
  • 2-4
  • 56770
  • 68256887-8
  • 2015-03
  • X172
  • 环境类
  • 高职
内容简介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保护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专业课程提供了必需的微生物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此为目标,苏锡南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第2版)》的编写按照“理论教学够用为度”以及“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形态、构造、营养、代谢、生长繁殖及遗传变异等基础知识。在微生物的实际应用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内容。实验部分包括微生物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水中、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污染物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培养等实验。
  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
  一、环境问题
  二、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节 微生物概述
  一、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二、微生物的特点
  三、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复习与思考题
第二章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
  一、细菌
  二、放线菌
  三、蓝细菌
  四、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一、原生动物
  二、微型后生动物
  三、藻类
  四、真菌
 第三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形态和构造
  三、病毒的增殖
 复习与思考题
第三章 微生物生理
 第一节 微生物酶
  一、酶的定义和组成
  二、酶蛋白的结构
  三、酶的活性中心
  四、酶的分类与命名
  五、酶的催化特性
  六、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培养基
  四、物质进出微生物细胞
 第三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一、发酵
  二、有氧呼吸
  三、无氧呼吸
  四、能量转换
 复习与思考题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遗传变异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微生物的生长
  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三、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第二节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一、微生物的遗传
  二、微生物的变异
  三、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
 第三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和复壮
  二、菌种的保藏
 复习与思考题
第五章 微生物生态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三、土壤自净作用和污水灌溉
 第二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一、水体的生态条件
  二、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三、水体的自净作用
  四、污染水体生物系统
  五、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六、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三、空气中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四、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
 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
  一、互生
  二、共生
  三、拮抗
  四、寄生
 复习与思考题
第六章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一节 水体富营养化
  一、富营养化形成的条件
  二、富营养化的危害
  三、富营养化的防治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一、微生物毒素
  二、含氮化合物
  三、气味代谢物
  四、酸性矿水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
  一、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二、水中的微生物污染
  三、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
 复习与思考题
第七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一节 碳循环
  一、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一般途径
  二、淀粉的转化
  三、纤维素的转化
  四、半纤维素的转化
  五、果胶质的转化
  六、脂肪的转化
  七、木质素的转化
  八、烃类物质的转化
 第二节 氮循环
  一、蛋白质的转化
  二、尿素的转化
  三、硝化作用
  四、反硝化作用
  五、固氮作用
 第三节 硫循环
  一、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二、无机硫化物的转化
 第四节 磷循环
  一、含磷有机物的转化
  二、无机磷化合物的转化
 第五节 金属的转化
  一、汞的转化
  二、砷的转化
  三、硒
  四、铁、锰的转化
  五、其他金属的转化
 第六节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
  一、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二、多氯联苯
  三、二□英的微生物降解
 复习与思考题
第八章 有机污染治理中微生物的作用
 第一节 水体中有机污染的微生物处理
  一、好氧微生物处理
  二、厌氧生物处理
  三、微生物的生态处理
  四、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
 第二节 固体和气体有机废物的微生物处理
  一、固体有机废物的微生物处理
  二、气体有机废物的微生物处理
 复习与思考题
第九章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胞工程与环境保护
  一、基本概念
  二、细胞工程的应用
 第二节 酶工程与环境保护
  一、基本概念
  二、酶工程的应用
 第三节 发酵工程与环境保护
  一、基本概念
  二、固体发酵
  三、有机废物生产饲料
 第四节 微生物修复技术
  一、微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二、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 微生物与可持续发展
  一、微生物与清洁生产
  二、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
 复习与思考题
第十章 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二 霉菌、酵母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三 微生物细胞的计数
 实验四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五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六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实验七 细菌菌落总数(CFU)的测定
 实验八 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九 耐热大肠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实验十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十一 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
附录
 附录1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2 几种常用染色方法
 附录3 教学用培养基
 附录4 显微镜的保养
 附录5 总大肠菌群MPN检索表
参考文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