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1-0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以下为《机械检测技术(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634085
  • 3-1
  • 408926
  • 平装
  • 16开
  • 2021-03
  • 360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高职
作者简介
教授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融合机械检测项目,着重介绍机械检测过程的基本思路,并对操作技巧进行指点,以帮助读者切实掌握机械检测的方法和技巧。全书共13个单元,包括绪论、检测技术基础、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通用计量器具及其使用方法、三坐标测量机介绍、坐标测量的准备工作、测头的选择和校验、零件坐标系的建立、几何特征的测量、尺寸评价和报告输出、三坐标测量项目实训。
本书适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院校“机械检测”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技能培训的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自学使用。
目录
单元1 绪论 1
1.1 互换性 2
1.1.1 互换性的概念 2
1.1.2 互换性的作用 2
1.1.3 互换性的分类 3
1.1.4 互换性的实现条件 3
1.2 标准化和优先数 4
1.2.1 标准化及其作用 4
1.2.2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5
1.3 互换性与检测技术 7
1.3.1 检测技术 7
1.3.2 机械检测的现状及趋势 9
1.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11
1.4.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概念及作用 11
1.4.2 新一代GPS体系简介 12
1.5 本课程的性质与主要内容 13
习题 14
单元2 检测技术基础 15
2.1 检测技术基本概念 16
2.2 测量基准与量值传递 17
2.2.1 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系统 18
2.2.2 角度基准与量值传递系统 19
2.3 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 20
2.3.1 测量方法的分类 20
2.3.2 计量器具的分类 22
2.3.3 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 23
2.4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25
2.4.1 测量误差的概念 25
2.4.2 测量误差的来源 25
2.4.3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 26
2.4.4 测量精度 27
习题 28
单元3 极限与配合 29
3.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30
3.1.1 要素 30
3.1.2 孔和轴 31
3.1.3 尺寸 32
3.1.4 偏差与公差 33
3.1.5 配合与基准制 34
3.2 标准公差系列 38
3.2.1 标准公差因子 38
3.2.2 公差等级及数值 39
3.2.3 公称尺寸分段 40
3.3 基本偏差系列 40
3.3.1 基本偏差代号 40
3.3.2 轴的基本偏差 42
3.3.3 孔的基本偏差 43
3.3.4 尺寸公差表查法介绍 44
3.3.5 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的标注 44
3.4 常用尺寸公差带与配合 46
3.4.1 优先和常用的公差带 46
3.4.2 优先和常用配合 47
3.4.3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48
3.5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49
3.5.1 基准制的选用 50
3.5.2 公差等级的确定 51
3.5.3 配合种类的确定 53
3.6 尺寸链 56
3.6.1 尺寸链概述 56
3.6.2 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59
3.6.3 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 63
3.6.4 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66
习题 67
单元4 几何公差 68
4.1 几何公差概述 69
4.1.1 几何要素 69
4.1.2 几何公差的种类 70
4.1.3 基准 70
4.1.4 几何公差标注方法 71
4.1.5 公差与几何公差带 73
4.2 几何公差及公差带的特点分析 74
4.2.1 形状公差及公差带 74
4.2.2 轮廓度公差及公差带 76
4.2.3 定向公差及公差带 77
4.2.4 定位公差及公差带 80
4.2.5 跳动公差及公差带 82
4.3 公差原则 84
4.3.1 有关公差原则的术语及定义 84
4.3.2 独立原则 87
4.3.3 相关原则 87
4.4 几何公差的选择 89
4.4.1 几何公差项目的选择 89
4.4.2 基准的选择 90
4.4.3 公差原则的选择 90
4.4.4 几何公差值的选择 91
4.5 几何误差的评定及检测原则 94
4.5.1 几何误差的评定 94
4.5.2 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95
习题 96
单元5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97
5.1 概述 98
5.1.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98
5.1.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 99
5.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99
5.2.1 主要术语及定义 99
5.2.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02
5.3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及标注 105
5.3.1 评定参数的选择 105
5.3.2 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105
5.3.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108
5.3.4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112
5.4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114
5.4.1 比较法 114
5.4.2 光切法 115
5.4.3 干涉法 116
5.4.4 感触法 116
5.5 表面粗糙度理论与标准 117
5.5.1 表面粗糙度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117
5.5.2 表面粗糙度标准发展的迫切性 118
习题 118
单元6 通用计量器具及其使用方法 120
6.1 计量器具简介 121
6.2 通用计量器具的使用及维护 130
6.2.1 基准量具 130
6.2.2 游标类量具 132
6.2.3 螺旋类器具 140
6.2.4 指示表 144
6.2.5 角度器具 153
6.2.6 量规 157
6.2.7 辅助量具 158
6.3 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161
习题 161
单元7 三坐标测量机介绍 163
7.1 三坐标测量机简介 164
7.1.1 三坐标测量机的原理 164
7.1.2 三坐标测量机的分类 165
7.1.3 三坐标测量机的常用结构形式 165
7.2 三坐标测量机的系统组成 169
7.2.1 三坐标测量机的主机 169
7.2.2 三坐标测量机的控制系统 171
7.2.3 三坐标测量机的探测系统 173
7.2.4 三坐标测量机的软件系统 176
7.3 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 178
7.3.1 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指标 178
7.3.2 零件公差要求与测量机精度 181
7.4 坐标测量的几个重要概念 183
7.4.1 坐标、坐标系和机器坐标系 183
7.4.2 矢量的概念 184
7.4.3 测点半径补偿与几何特征拟合 186
7.4.4 零件找正和零件坐标系 188
7.4.5 工作平面和投影平面 189
习题 191
单元8 坐标测量的准备工作 192
8.1 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环境 193
8.2 三坐标测量机的维护保养 195
8.2.1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部件的维护保养 195
8.2.2 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维护 198
8.2.3 三坐标测量机的日常维护计划 198
8.2.4 制定三坐标测量机维护和保养规程 199
8.3 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操作 200
8.3.1 三坐标测量机的开关机 200
8.3.2 操纵盒的使用 201
8.3.3 测量软件界面 203
8.3.4 常用菜单及工具栏 205
8.3.5 常用参数设置 205
8.3.6 制定三坐标测量机操作规程 207
8.4 坐标测量检测规划 208
8.4.1 坐标测量检测流程 208
8.4.2 测量规划内容 208
8.4.3 分析零件图样 210
8.4.4 装夹方案设计 212
习题 215
单元9 测头的选择和校验 216
9.1 测头配置的选择 217
9.1.1 测头组件和典型配置 217
9.1.2 测座的选择 217
9.1.3 测头的选择 218
9.1.4 加长杆的选择 220
9.1.5 测针的选择 220
9.1.6 测头组件的安装和拆卸 222
9.2 测头校验 222
9.2.1 测头校验的目的 222
9.2.2 测头校验的原理 223
9.2.3 测头校验的操作 224
9.2.4 测头校验的结果查看 225
9.2.5 测头调用 226
9.2.6 标定检查 226
9.2.7 其他设置 226
9.3 特殊测针校验 227
9.3.1 关节转接测针校验 227
9.3.2 星形转接测针校验 228
9.3.3 五方向转接测针校验 229
习题 230
单元10 零件坐标系的建立 231
10.1 零件坐标系的原理 232
10.2 3-2-1法建立坐标系 233
10.2.1 3-2-1法的原理及应用 233
10.2.2 典型案例 234
10.3 迭代法建立坐标系 237
10.3.1 迭代法建坐标系的原理 237
10.3.2 典型案例 239
10.4 最佳拟合法建立坐标系 241
10.4.1 最佳拟合法建立坐标系的原理 241
10.4.2 典型案例 241
习题 242
单元11 几何特征的测量 243
11.1 常规几何特征 244
11.1.1 几何特征的属性 244
11.1.2 几何特征测量策略 246
11.2 手动特征 246
11.2.1 手动特征测量步骤 247
11.2.2 手动特征测量原则 248
11.3 自动特征 249
11.3.1 自动特征测量步骤 249
11.3.2 自动特征输入界面 249
11.4 构造特征 253
11.4.1 最佳拟合 254
11.4.2 最佳拟合重新补偿 254
11.4.3 相交 254
11.4.4 中分 255
11.4.5 坐标系 255
11.4.6 偏置 256
11.5 CAD辅助测量 257
11.5.1 CAD的导入和操作 257
11.5.2 CAD坐标系的拟合 258
11.5.3 CAD的自动特征 258
11.6 曲线、曲面扫描 259
11.6.1 扫描的原理和应用 259
11.6.2 扫描的操作方法 261
习题 262
单元12 尺寸评价和报告输出 263
12.1 尺寸误差评价 264
12.1.1 位置 264
12.1.2 距离 265
12.1.3 夹角 266
12.2 几何误差评价 267
12.3 理论尺寸输入 271
12.4 报告输出 272
12.4.1 测量报告内容 272
12.4.2 测量报告模板 272
12.4.3 测量报告输出 276
12.5 报告分析 276
12.6 特殊尺寸误差评价和报告输出 276
12.6.1 齿轮误差评价 277
12.6.2 叶片误差评价 278
12.6.3 其他特殊零件误差评价 279
12.7 统计过程分析SPC和统计报告输出 279
习题 280
单元13 三坐标测量项目实训 281
13.1 三坐标测量前规范操作 282
13.1.1 三坐标测量机准备工作 282
13.1.2 三坐标测量机测头的校验 285
13.2 零件坐标系的建立 288
13.2.1 手动建立坐标系(3-2-1法) 288
13.2.2 自动建立坐标系 291
13.3 坐标测量及评价报告 293
13.3.1 手动测量几何特征 293
13.3.2 自动测量几何特征 296
13.3.3 尺寸评价 301
13.4 三坐标检测进阶应用 307
13.4.1 PC-DMIS软件构造特征 307
13.4.2 CAD辅助测量 312
13.4.3 钣金件测量和曲线曲面扫描 324
附录 330
参考文献 3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