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0-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区域稻麦秸秆全量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546128
  • 1版
  • 402867
  • 40251773-4
  • B5
  • 2020-12
  • 580
  • 449
  • 农学
  • 作物学
  • S38
  • 农林牧渔大类
  • 本科
作者简介
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环境微生物制品与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秸秆露天无序焚烧与随意丢弃引发的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政府与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中国秸秆田间露天无序焚烧“屡禁不止”现象,本书系统定量地分析了秸秆大面积露天焚烧产生的客观原因、当前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终端扶持”的策略,并系统阐述了“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以稻麦轮作区域秸秆全量利用为对象,详细介绍了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初步回答了秸秆最小、适宜及最大还田量,稻麦还田时序等科学问题;提出了区域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估算以及秸秆收贮运方法;同时,围绕秸秆大量、快捷、经济利用的需求,形成了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稻秸青贮饲料化、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秸秆吸附养殖粪污水等全程技术体系;创建了区域秸秆“还田主导型”“产业主导型”“多元利用型”3种全量利用模式;按照“终端扶持”思路,较系统地分析了区域秸秆全量利用长效运行机制与政策、法规体系。本书适用于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管理者,从事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等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秸秆利用企业或合作社等基层技术人员。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秸秆问题由来1
1.1.1 全国性秸秆过剩和露天无序焚烧发生过程1
1.1.2 秸秆过剩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3
1.1.3 秸秆过剩的区域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特点5
1.2 秸秆田间露天焚烧与遗弃对环境的影响7
1.2.1 秸秆焚烧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7
1.2.2 麦秸在水体中腐解过程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12
参考文献17
第2章 区域秸秆全量利用的理论与方法18
2.1 区域秸秆全量利用的思想与内涵18
2.1.1 当前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18
2.1.2 区域秸秆全量利用的策略20
2.2 区域稻麦秸秆全量利用路径与方法23
2.2.1 区域秸秆全量利用方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4
2.2.2 秸秆利用的适宜性26
2.2.3 不同技术途径的秸秆利用潜力26
参考文献31
第3章 秸秆产生量与空间分布的估算方法32
3.1 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33
3.1.1 稻秸产生量33
3.1.2 麦秸产生量35
3.2 稻麦秸秆空间分布及产生量估算方法40
3.2.1 基于天地图影像绘制乡镇区域农田电子地图40
3.2.2 基于天地图影像估算乡镇区域作物秸秆产生量48
参考文献58

第4章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60
4.1 秸秆还田适宜量60
4.1.1 稻麦秸秆的最小还田量60
4.1.2 稻麦秸秆的适宜还田量与最大还田量63
4.2 稻麦秸秆还田的农学与环境效应68
4.2.1 稻麦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68
4.2.2 稻麦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C库特性的影响71
4.2.3 稻麦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74
4.2.4 稻麦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79
4.2.5 结论80
4.3 稻麦秸秆还田的农机农艺技术80
4.3.1 秸秆还田技术及农机装备研发应用现状82
4.3.2 秸秆还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87
4.4 稻秸还田小麦优质高产技术88
4.4.1 稻秸旋耕还田小麦优质高产技术88
4.4.2 稻秸覆盖还田小麦优质高产技术97
4.4.3 稻秸还田对麦田杂草及病害发生的影响105
4.4.4 稻秸还田小麦优质高产轻简栽培技术规程108
4.5 麦秸还田水稻优质高产技术109
4.5.1 麦秸还田对水稻幼苗的化感作用110
4.5.2 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负面影响的栽培技术114
4.5.3 麦秸旋耕还田水稻优质高产技术规程119
参考文献121
第5章 区域稻麦秸秆收集贮运技术131
5.1 秸秆收集量与收集难点问题分析134
5.1.1 田间尺度下稻麦油菜秸秆收集量134
5.1.2 区域秸秆收集量估算143
5.1.3 秸秆收集难点分析143
5.2 稻麦秸秆收集技术及秸秆物流系统构建148
5.2.1 秸秆收集技术及设备148
5.2.2 秸秆物流系统构建155
5.3 秸秆物流的贮运技术161
5.3.1 秸秆收贮点选择161
5.3.2 秸秆堆贮场设计171
5.3.3 秸秆物料中的装卸、压缩及运输设备178
5.4 稻麦秸秆收贮成本分析179
5.4.1 数据调查与分析方法179
5.4.2 秸秆收贮运作业成本分析181
5.4.3 主要结论186
参考文献187
第6章 稻麦秸秆利用新途径与新技术189
6.1 稻秸青贮饲料化技术189
6.1.1 稻秸饲料特性190
6.1.2 稻秸青贮饲料化技术192
6.1.3 稻秸发酵品质与饲喂效果197
6.1.4 稻秸青贮饲料化技术经济效益分析203
6.2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技术204
6.2.1 概述204
6.2.2 秸秆压缩特性205
6.2.3 秸秆块热传导特性224
6.2.4 秸秆块成型技术及装备226
6.2.5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建造技术227
6.2.6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应用效果231
6.2.7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老化特性242
6.2.8 维护技术及安全防护260
6.2.9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技术经济评价261
6.3 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261
6.3.1 秸秆理化特征及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262
6.3.2 秸秆贮存与预处理技术276
6.3.3 以秸秆为主的多物料混合厌氧发酵技术314
6.3.4 秸秆厌氧发酵过程调控技术335
6.4 秸秆基料化技术365
6.4.1 秸秆基料化概念及内涵365
6.4.2 秸秆食用菌基料制备技术及应用368
6.4.3 秸秆植物栽培基料制备技术及应用373
6.5 秸秆吸附养殖粪污水及资源化技术377
6.5.1 秸秆吸附养殖污水特性377
6.5.2 秸秆吸附养殖污水工程技术381
6.5.3 吸附养殖粪污水的秸秆资源化技术383
6.6 秸秆制作盆钵技术390
6.6.1 秸秆生物改性技术392
6.6.2 秸秆盆钵加工技术412
6.6.3 秸秆盆钵应用效果425
参考文献426
第7章 区域秸秆全量利用实施效果与运行机制431
7.1 区域秸秆全量利用与主要模式431
7.1.1 区域秸秆“还田主导型”全量利用模式及长效运行机制431
7.1.2 区域秸秆“产业主导型”全量利用模式与长效运行机制435
7.1.3 区域秸秆“多元利用型”全量利用模式与长效运行机制439
7.2 区域稻麦秸秆全量利用长效运行机制442
7.2.1 完善与健全稻麦秸秆全量利用法律与技术规范443
7.2.2 建立“靶向”精准支持政策和有效的激励机制443
7.2.3 创新稻麦秸秆全量利用全程支持模式445
7.2.4 建设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稻麦秸秆收贮运服务体系447
7.2.5 明晰并平衡稻麦秸秆全量利用相关利益主体责任448
参考文献44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