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1-0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艺术学理论要略》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321300
  • 1版
  • 401846
  • 44230661-9
  • 平装
  • 16开
  • 2021-05
  • 388
  • 432
  •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 J0
  • 艺术学理论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作者简介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理论、美学、影视批评等。著有《修辞论美学》《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艺术公赏力》等。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艺术学理论要略》基于对现代学科制度的了解,系统地介绍了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缘起、问题意识、总体构架和焦点话题,在中外艺术理论互通基础上梳理了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艺术教育、艺术遗产等学科分支间相互关系,全面地展现出艺术学理论学科成长为成熟学科的整体图景,澄清了有关该学科的一些关切与疑虑,还通过学科分支个案例释而有针对性地给青年学人讲述了艺术学研习之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科指南。该书对艺术学专业师生及包括文学、音乐、美术、影视、戏剧和设计等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师生都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编 通向艺术学理论〖HT〗

第一章 艺术学理论概述3
一、 艺术学理论: 一门有争议的学科3
二、 艺术学理论的属性9
三、 艺术学理论的发生历程与其名称13
四、 有限度艺术普遍性17
五、 从中国心导五官通感制去看20
六、 “主体间性”、艺术门类间性及艺术异通性27
七、 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层面33
八、 阅读与思考34

第二章 艺术门类间性及其层面36
一、 通向艺术门类间性36
二、 门类间性之一: 同门间性40
三、 门类间性之二: 邻门间性51
四、 门类间性之三: 隔门间性58
五、 门类间性之四: 全门间性 65
六、 门类间性与艺术异通性 73
七、 阅读与思考74


第三章 艺术学理论学科变迁与构型75
一、 回望中国艺术门类潮75
二、 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变迁79
三、 中国艺术学学科门类中的差异化困扰80
四、 艺术学理论及其表层学科构型83
五、 艺术学理论的深层学科构型86
六、 阅读与思考91

第二编 基础理论艺术学〖HT〗

第四章 基础理论艺术学概述95
一、 有关基础理论艺术学的质疑95
二、 基础理论艺术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97
三、 基础理论艺术学的研究方法99
四、 基础理论艺术学的学科原则及学科特色99
五、 基础理论艺术学的学科分支100
六、 阅读与思考100

第五章 艺术理论101
一、 艺术理论与门类艺术理论102
二、 艺术理论中的历次学科转向105
三、 历史上的艺术定义107
四、 艺术概念的当代分析路径113
五、 通向一种中国式艺术理论构架119
六、艺术理论问题探讨之一: 兴味蕴藉与中国艺术品的本土美质121
七、 艺术理论问题探讨之二: 艺术概念与艺术品层次157
八、 阅读与思考173

第六章 艺术史175
一、 艺术史: 一个被严重质疑的学科176
二、 艺术史学科在西方178
三、 艺术史学科在中国的发生 187
四、 中国艺术史书写的特点及其原因192
五、 当前艺术史学科发展基础及前景196
六、 艺术史的学科特性200
七、 艺术门类史间性204
八、 艺术史书写路径207
九、 艺术史学222
十、 艺术史的当前可能性及其路径225
十一、 阅读与思考231

第七章 艺术批评233
一、 对艺术批评的质疑233
二、 艺术批评在中国234
三、 艺术批评在西方239
四、 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和门类艺术批评240
五、 艺术批评及其间性和层面242
六、 艺术批评方法244
七、 艺术批评的文体类型249
八、 兴辞批评及其实践255
九、 艺术批评新趋势及艺术批评家素养259
十、 王朝闻: 艺术批评家的杰出范例276
十一、 阅读与思考281

第三编 应用理论艺术学

第八章 应用理论艺术学概述284
一、 有关应用理论艺术学的质疑284
二、 应用理论艺术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287
三、 应用理论艺术学的研究方法288
四、 应用理论艺术学的学科原则及学科特色288
五、 应用理论艺术学的学科分支289
六、 阅读与思考290

第九章 艺术管理291
一、 对艺术管理学科的质疑291
二、 艺术管理学科的兴起293
三、 艺术管理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294
四、 艺术管理的要素297
五、 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298
六、 艺术管理的中国智慧300
七、 艺术管理问题探讨: 什么样的艺术才能承担文化使命301
八、 阅读与思考317

第十章 艺术教育319
一、 对于艺术教育学科的质疑319
二、 艺术教育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320
三、 艺术教育的研究方法322
四、 艺术教育的实质和要素 323
五、 艺术教育的路径及种类326
六、 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328
七、 艺术教育问题探讨之一: 美育树信仰328
八、 艺术教育问题探讨之二: 文化领域创新人才培育的传统资源337
九、 艺术教育问题探讨之三: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三维度345
十、 阅读与思考356

第十一章 艺术传播357
一、 对艺术传播学科的质疑357
二、 艺术传播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357
三、 艺术传播的研究方法359
四、 艺术传播的要素360
五、 艺术传播的形态和种类363
六、 艺术传播问题探讨: 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传播偏向365
七、 阅读与思考378

第十二章 艺术遗产380
一、 对艺术遗产学科的质疑380
二、 艺术遗产学科的发生381
三、 艺术遗产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384
四、 艺术遗产的研究方法 389
五、 艺术遗产的要素390
六、 艺术遗产的形态和种类391
七、 阅读与思考392

第十三章 艺术与文化创意394
一、 对艺术与文化创意学科的质疑394
二、 艺术与文化创意的兴起396
三、 艺术与文化创意的基本经济特征397
四、 艺术与文化创意概念399
五、 艺术与文化创意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400
六、 艺术与文化创意的研究方法405
七、 艺术与文化创意的要素和实质405
八、 艺术与文化创意的价值建构406
九、 阅读与思考408


后记4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