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4-01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物理化学(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77204901
  • 3版
  • 518863
  • 48259003-1
  • 16开
  • 2024-01
  • 化学化工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第3版)》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育部1995年审定的《高等工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由福州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师共同修订编写的。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界面现象、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在本书的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本着“由浅入深”和“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强调应用、开启学生思路,便于学生自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化工、轻工、石油、生物工程、材料、食品、环境、高分子、制药等本科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1)

第1章气体(5)

1.1气体经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

1.1.1气体经验定律(5)

1.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6)

1.1.3分子间力与理想气体模型(6)

1.1.4摩尔气体常数(7)

1.2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7)

1.2.1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8)

1.2.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应用(8)

1.2.3道尔顿分压定律(9)

1.2.4阿马格分体积定律(9)

1.3实际气体状态方程(9)

1.3.1实际气体的行为(10)

1.3.2范德华方程(10)

1.3.3其他重要实际气体状态方程(12)

1.4临界状态和对应状态原理(12)

1.4.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12)

1.4.2临界参数(13)

1.4.3实际气体的pV图及气体的液化(14)

1.4.4对应状态原理(14)

1.4.5普遍化压缩因子图(15)

习题(16)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9)

2.1基本概念及术语(20)

2.1.1系统和环境(20)

2.1.2状态函数和系统性质(20)

2.1.3过程和途径(22)

2.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有关概念和数学表达式(22)

2.2.1热(22)

2.2.2功(23)

2.2.3热力学能(25)

2.2.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25)

2.3恒容热、恒压热、焓(26)

2.3.1恒容热(26)

2.3.2恒压热与焓(26)

2.4焦耳实验及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27)

2.5热容(27)

2.5.1热容的定义(27)

2.5.2摩尔定容热容和摩尔定压热容(28)

2.5.3热容与温度的关系(28)

2.6可逆过程和最大功(29)

2.7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33)

2.8热化学(34)

2.8.1化学反应热效应(35)

2.8.2热化学方程式(35)

2.8.3赫斯定律(36)

2.9标准摩尔生成焓(36)

2.9.1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36)

2.9.2由标准摩尔生成焓求标准摩尔反应焓(37)

2.10标准摩尔燃烧焓(38)

2.10.1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38)

2.10.2由标准摩尔燃烧焓求标准摩尔反应焓(38)

2.11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38)

2.12相变焓(40)

2.13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41)

习题(42)

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46)

3.1卡诺循环(47)

3.2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描述(48)

3.2.1自发过程及其共同特征(48)

3.2.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49)

3.3熵(49)

3.3.1熵(50)

3.3.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51)

3.3.3熵变的计算(52)

3.3.4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55)

3.4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57)

3.4.1亥姆霍兹函数(58)

3.4.2吉布斯函数(58)

3.4.3变化的方向及平衡条件(59)

3.4.4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60)

3.5热力学状态函数基本关系式(61)

3.5.1热力学基本方程(61)

3.5.2麦克斯韦关系式及其应用(62)

3.5.3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64)

3.6克拉贝龙方程(65)

3.6.1克拉贝龙方程(65)

3.6.2液固平衡、固固平衡时克拉贝龙方程积分式(65)

3.6.3液气、固气平衡时——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66)

3.7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68)

3.7.1热力学从平衡态向非平衡态的发展(68)

3.7.2局域平衡假设(69)

3.7.3熵流和熵产生(69)

3.7.4熵产生速率的基本方程(70)

3.7.5昂萨格倒易关系(71)

3.7.6最小熵产生原理(71)

3.7.7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72)

习题(73)

第4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76)

4.1偏摩尔量(76)

4.1.1偏摩尔量的定义(77)

4.1.2偏摩尔量与摩尔量的关系(78)

4.1.3集合公式(78)

4.1.4吉布斯杜亥姆公式(78)

*4.1.5偏摩尔量的计算举例(79)

4.2化学势(79)

4.2.1化学势的定义(79)

4.2.2过程自发性的化学势判据(80)

4.2.3化学势的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公式(81)

4.2.4化学势与压力、温度的关系(81)

4.3气体的化学势(82)

4.3.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82)

4.3.2混合理想气体的化学势(82)

4.3.3实际气体的化学势——逸度的概念(82)

4.3.4纯液体或纯固体的化学势(83)

4.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83)

4.4.1拉乌尔定律(83)

4.4.2亨利定律(84)

4.4.3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对比(84)

4.5理想液态混合物(84)

4.5.1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84)

4.5.2理想液态混合物中组分的化学势(85)

4.5.3理想液态混合物的特性(85)

4.5.4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改变(86)

4.6理想稀溶液(87)

4.6.1理想稀溶液的定义(87)

4.6.2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88)

4.6.3理想稀溶液与其晶态溶质间的平衡(88)

4.6.4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的液相中的分配(89)

4.7稀溶液的依数性(89)

4.7.1溶剂蒸气压下降(90)

4.7.2沸点升高(90)

4.7.3凝固点降低(91)

4.7.4渗透压(92)

4.8真实液态混合物(94)

4.8.1真实液态混合物对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偏差(94)

4.8.2活度与活度因子的概念(95)

4.8.3真实稀溶液(95)

习题(97)

第5章化学平衡(98)

5.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98)

5.1.1化学反应系统的吉布斯函数(99)

5.1.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100)

5.2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103)

5.2.1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103)

5.2.2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103)

5.3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103)

5.3.1气相反应(104)

5.3.2液相反应(105)

5.3.3复相反应(105)

5.3.4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写法的关系(106)

5.4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106)

5.4.1平衡常数的实验直接测定(107)

5.4.2平衡常数的计算(107)

5.5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109)

5.6平衡混合物组成的计算(110)

5.7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2)

5.7.1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2)

5.7.2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3)

5.7.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14)

5.8反应的耦合(119)

5.9ΔrGm与T关系的近似公式及其应用(120)

习题(121)

第6章相平衡(124)

6.1相律(124)

6.1.1相(124)

6.1.2物种数和组分数(125)

6.1.3自由度(126)

6.1.4相律的推导(126)

6.2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127)

6.2.1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的理论基础(127)

6.2.2水的三相平衡数据与相图(128)

6.2.3固态物质的升华提纯(130)

6.2.4相图的说明(131)

6.3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131)

6.3.1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完全互溶双液系平衡相图(132)

6.3.2杠杆规则(134)

6.3.3蒸馏原理(134)

6.3.4精馏的原理(135)

6.3.5部分互溶的双液系(137)

6.3.6完全不互溶双液系——水蒸气蒸馏(138)

6.3.7生成完全互溶固溶液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0)

6.3.8固相部分互溶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1)

6.3.9固相完全不互溶的二组分固液系统(141)

6.3.10生成稳定和不稳定化合物的固液系统(144)

*6.4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145)

6.4.1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法(145)

6.4.2部分互溶的三液系(147)

6.4.3二固体和一液体的水盐系统(148)

习题(151)

第7章电化学(155)

7.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现象(155)

7.1.1第二类导体的导电机理(155)

7.1.2法拉第定律(156)

7.1.3离子的电迁移(156)

7.1.4电解质溶液的电导(159)

7.1.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162)

7.1.6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162)

7.1.7电导测定的应用(163)

7.2电解质的平均活度与平均活度系数(164)

7.2.1平均离子活度与平均离子活度系数(164)

7.2.2离子强度(165)

7.2.3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166)

7.3可逆电池的电动势(168)

7.3.1可逆电池(168)

7.3.2电动势的测定及标准电池(169)

7.3.3能斯特方程(171)

7.3.4可逆电池标准电动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171)

7.3.5电动势及其温度系数与ΔrHm和ΔrSm的关系(172)

7.4电极电势(172)

7.4.1双电层(173)

7.4.2电极电势(173)

7.4.3电极电势与反应物活度的关系(174)

7.4.4液体接界电势(177)

7.5可逆电极的种类和原电池设计(177)

7.5.1可逆电极的种类(177)

7.5.2原电池设计(179)

7.6电动势测定的应用(180)

7.6.1计算电池反应的ΔrGm、ΔrHm、ΔrSm及Qr,m(180)

7.6.2计算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81)

7.6.3测定平均离子活度系数(181)

7.6.4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181)

7.6.5测定溶液的pH值(182)

7.7电解和极化现象(182)

7.7.1分解电压(182)

7.7.2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184)

7.7.3极化曲线的测定(185)

7.7.4电解池与原电池极化的差别(186)

7.8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187)

7.8.1阴极反应(187)

7.8.2阳极反应(188)

*7.9金属的腐蚀与防腐(189)

7.9.1金属腐蚀的分类(189)

7.9.2电化学腐蚀的机理(189)

7.9.3金属的防腐(190)

7.10化学电源(192)

7.10.1燃料电池(192)

7.10.2二次电池(192)

7.10.3一次电池(195)

习题(195)

第8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98)

8.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199)

8.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200)

8.2.1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及反应机理(200)

8.2.2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分子数(201)

8.2.3反应速率的一般形式和反应级数(201)

8.2.4用气体组成分压表示的速率方程(202)

8.3速率方程的积分式(203)

8.3.1零级反应(203)

8.3.2一级反应(204)

8.3.3二级反应(205)

8.3.4n级反应(208)

8.4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原理与方法(210)

8.4.1物质的动力学实验数据的测定(210)

8.4.2浓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安排(212)

8.4.3浓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数据处理(213)

8.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16)

8.6活化能(219)

8.6.1基元反应的活化能(219)

8.6.2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220)

8.6.3活化能的实验测定(221)

8.7典型的复合反应(221)

8.7.1对行反应(221)

8.7.2平行反应(223)

8.7.3连串反应(224)

8.8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226)

8.8.1控制步骤法(226)

8.8.2稳态近似法(226)

8.8.3平衡态近似法(228)

8.8.4稳态近似法与平衡态近似法的比较(228)

8.8.5复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229)

8.9链反应(229)

8.9.1链反应的共同步骤(229)

8.9.2直链反应(230)

8.9.3支链反应(231)

8.10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34)

8.10.1简单碰撞理论(234)

8.10.2过渡态理论(237)

8.11光化学反应(238)

8.11.1光与光化学反应(238)

8.11.2光化学反应基本定律(238)

8.11.3光化学的量子效率(239)

8.11.4光化学反应的特点(240)

8.11.5光化学反应的机理(241)

8.12催化作用(242)

8.12.1催化剂的定义(242)

8.12.2催化作用的分类(242)

8.12.3催化反应的机理及速率常数(243)

8.12.4催化作用的共同特征(244)

*8.13溶液中的反应和多相反应(245)

8.13.1溶液反应动力学(245)

8.13.2多相反应(247)

习题(248)

第9章界面现象(253)

9.1界面张力与界面热力学(253)

9.1.1界面张力(253)

9.1.2表面功与表面吉布斯函数(254)

9.1.3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256)

9.1.4界面热力学关系式(256)

9.2弯曲界面的特性(257)

9.2.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257)

9.2.2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259)

9.3溶液表面吸附(261)

9.3.1溶液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261)

*9.3.2吉布斯吸附等温式(262)

9.3.3表面活性剂简介(265)

9.4固体表面吸附(267)

9.4.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268)

9.4.2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热力学(269)

9.4.3吸附等温式与吸附理论(270)

9.5液固界面的润湿(273)

9.5.1润湿现象(273)

9.5.2接触角与杨氏方程(274)

9.5.3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275)

习题(276)

第10章胶体分散系统与大分子溶液(278)

10.1分散系统分类(278)

10.2溶胶的制备与净化(279)

10.2.1溶胶的制备(280)

10.2.2溶胶的净化(281)

10.3胶体系统的基本性质(281)

10.3.1溶胶的光学性质(281)

10.3.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282)

10.3.3溶胶的电学性质(285)

10.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287)

10.4.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288)

10.4.2正、负胶体的相互聚沉(289)

10.4.3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289)

10.5乳状液(290)

10.6DLVO理论简介(292)

10.7大分子溶液(293)

习题(295)

附录(297)

附录A国际单位制(297)

附录B希腊字母(299)

附录C基本常数(300)

附录D换算因数(300)

附录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01)

附录F某些物质的临界参数(302)

附录G某些物质的范德华常数(303)

附录H某些物质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关系(304)

附录I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及摩尔定压热容(305)

附录J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307)

参考文献(3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