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出版社
- 9787562184942
- 517217
- 2018-03
内容简介
从专业的角度看,音乐表演在理论研究领域(比如音乐学)长期处于沉默状态,这也是人们总是认为表演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原因,理论家的兴趣不在表演问题,而是作品,特别是西方长期以来以弘扬作曲家和作品的伟大为核心建立起来的音乐共识(如音乐史),对表演的相对忽视,以致表演被隐退出学术研究的领域。在国内,表演艺术家虽然有大量的舞台实践经验和体会,却往往缺乏系统总结和思路(如前辈艺术家的经验),很多实践成果难以很好地保留并流传下来,这也是大量表演问题常常“口传心授”的历史原因。理论的意义实际上也是为了传承和发展。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理论形成于文字和表达,而表演艺术家的*真切的“表达”即是舞台上的展现,而非文字。这也是从实践到理论的一个现实困难。但在文字凝结的理论背后,是对艺术问题的不断思索基础上形成的看法。
从更宽泛的艺术范围看,音乐表演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神秘而难以言传的艺术魅力,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或音乐学习者,对音乐表演虽不乏很好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但差异性较大,常常难以建立较为准确的音乐评价和认识标准,而经常求助于专业人士的解读。许多表演上的技术技巧和艺术上的表现,均是以较为微观和细腻的音乐组织要素来呈现的,没有专业音乐的学习背景和实践经验,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自然会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
《音乐表演艺术论》采用了一种学术化的思路,从学理上阐释了许多音乐表演的美学问题,同时,也试图从艺术学的审美规律人手,对音乐表演进行全景式的扫描,获得多角度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音乐表演艺术论》能给专业音乐表演者或音乐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能对一般音乐爱好者提供更多观察音乐的视角和观点,起到辅助学习和理论提升的作用。
从更宽泛的艺术范围看,音乐表演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神秘而难以言传的艺术魅力,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或音乐学习者,对音乐表演虽不乏很好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但差异性较大,常常难以建立较为准确的音乐评价和认识标准,而经常求助于专业人士的解读。许多表演上的技术技巧和艺术上的表现,均是以较为微观和细腻的音乐组织要素来呈现的,没有专业音乐的学习背景和实践经验,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自然会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
《音乐表演艺术论》采用了一种学术化的思路,从学理上阐释了许多音乐表演的美学问题,同时,也试图从艺术学的审美规律人手,对音乐表演进行全景式的扫描,获得多角度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音乐表演艺术论》能给专业音乐表演者或音乐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也希望能对一般音乐爱好者提供更多观察音乐的视角和观点,起到辅助学习和理论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