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1-0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无机化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381439
  • 1版
  • 373906
  • 61233295-7
  • 16开
  • 2021-08
  • 533
  • 310
  • 理学
  • 化学
  • ①O61
  • 化学类
  • 本科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001
1.1化学中的计量 001
1.1.1原子量与分子量 001
1.1.2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 001
1.1.3摩尔分数与摩尔体积 002
1.1.4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002
1.2物质的聚集状态 003
1.2.1气体 003
1.2.2液体和溶液 006
1.2.3固体 009
习题 011

第2章化学热力学 012
2.1热力学基本概念 012
2.1.1体系与环境 012
2.1.2状态和状态函数 012
2.1.3相 013
2.1.4热和功 014
2.1.5自发过程 015
2.1.6热力学能 015
2.2焓 016
2.2.1焓与焓变 016
2.2.2标准摩尔生成焓 016
2.2.3标准摩尔反应焓 017
2.2.4标准摩尔燃烧焓 018
2.2.5盖斯定律 019
2.3熵 020
2.3.1标准摩尔熵 021
2.3.2化学反应的熵变 022
2.4吉布斯自由能 022
2.4.1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 022
2.4.2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023
2.4.3非标准态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024
2.4.4使用ΔrGm判据的条件 026
习题 026

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029
3.1化学反应速率 029
3.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030
3.2.1碰撞理论 031
3.2.2过渡态理论 031
3.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032
3.3.1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2
3.3.2浓度或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3
3.3.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5
3.4可逆反应与反应平衡 036
3.4.1经验平衡常数 037
3.4.2标准平衡常数 038
3.5化学平衡的计算 038
3.6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的关系 039
3.7多重平衡规则 041
3.8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 041
3.8.1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041
3.8.2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042
3.8.3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044
3.8.4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 044
习题 045

第4章酸碱解离平衡 047
4.1酸碱的多种定义 047
4.1.1阿仑尼乌斯酸碱解离理论 047
4.1.2富兰克林酸碱溶剂理论 047
4.1.3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 048
4.1.4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048
4.1.5皮尔逊软硬酸碱理论 049
4.2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与平衡常数 050
4.2.1电离学说 050
4.2.2水溶液中的酸碱标度 050
4.2.3解离平衡及平衡常数 051
4.2.4解离度与稀释定律 051
4.2.5弱电解质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052
4.2.6多元弱酸和弱碱的解离 053
4.3解离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因素 054
4.3.1同离子效应 054
4.3.2盐效应 055
4.3.3缓冲溶液 056
4.4盐类的水解及计算 057
4.4.1水解反应与水解常数 057
4.4.2分步水解 058
4.4.3影响水解的因素 059
4.4.4盐类水解的应用 059
习题 060

第5章沉淀溶解平衡 063
5.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 063
5.1.1溶度积常数 063
5.1.2溶度积常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064
5.2溶度积规则及计算 065
5.3沉淀反应的影响因素 066
5.3.1同离子效应对沉淀反应的影响 066
5.3.2pH对沉淀反应的影响 067
5.3.3分步沉淀 069
5.4沉淀的溶解与转化 070
5.4.1沉淀溶解的方法 070
5.4.2沉淀的相互转化 073
5.5沉淀反应的应用 074
5.5.1除杂 074
5.5.2离子鉴定与分离 074
习题 077

第6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079
6.1氧化数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079
6.1.1氧化数 079
6.1.2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080
6.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082
6.2.1原电池 082
6.2.2电极电势 084
6.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088
6.3.1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088
6.3.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 088
6.3.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089
6.3.4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090
6.4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091
6.4.1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 091
6.4.2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的应用 091
*6.5化学电池与电解 093
6.5.1常见的化学电池 093
6.5.2电解及其应用 095
*6.6金属腐蚀与防腐 097
6.6.1金属的腐蚀 097
6.6.2金属腐蚀的预防 097
习题 098

第7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101
7.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101
7.1.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模型 101
7.1.2微观粒子的性质 104
7.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 105
7.2.1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 105
7.2.2电子云 106
7.2.3四个量子数 107
7.3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109
7.3.1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09
7.3.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12
7.3.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113
7.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115
7.4.1原子半径 115
7.4.2电离能 117
7.4.3电子亲和能 118
7.4.4电负性 118
习题 119

第8章分子结构 121
8.1化学键参数 121
8.1.1键能 121
8.1.2键长 122
8.1.3键角 122
8.1.4偶极矩 123
8.2离子键 124
8.2.1离子键的形成 124
8.2.2离子键的特点 124
8.3价键理论 125
8.3.1共价键的本质 125
8.3.2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 126
8.4杂化轨道理论 129
8.4.1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129
8.4.2几种常见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 129
*8.5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33
8.5.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 133
8.5.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案例 135
8.6分子轨道理论 136
8.6.1分子轨道理论基本要点 137
8.6.2分子轨道的形成 137
8.6.3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 138
8.6.4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140
*8.7金属键理论 141
8.7.1自由电子理论 141
8.7.2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142
8.8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43
8.8.1分子的极性 143
8.8.2分子的变形性 144
8.8.3分子间作用力 144
8.8.4氢键 146
习题 148

第9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150
9.1晶体和非晶体 150
9.1.1晶体的特征 150
9.1.2晶体的内部结构 151
9.1.3非晶体物质 152
9.2不同晶体类型及特性 152
9.2.1离子晶体 152
9.2.2原子晶体 154
9.2.3分子晶体 154
9.2.4金属晶体 154
*9.3离子的极化 155
9.3.1离子的特征 155
9.3.2离子的极化过程 156
9.3.3离子的极化规律 157
9.3.4离子的附加极化作用 158
9.3.5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158
习题 159

第10章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161
10.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61
10.1.1配合物的定义 161
10.1.2配合物的组成 161
10.1.3配合物的命名 164
10.1.4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异构现象 165
10.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68
10.2.1价键理论 168
*10.2.2晶体场理论 173
10.3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178
10.3.1配位-解离平衡及其平衡常数 178
10.3.2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 180
10.3.3影响配离子稳定性的因素 182
*10.4配合物的类型及应用 184
10.4.1配合物的类型 184
10.4.2配合物的应用 186
习题 189

第11章主族元素 192
11.1氢 192
11.1.1氢的成键特征 192
11.1.2氢的性质 193
11.1.3氢气的制备 193
11.1.4氢能源 194
11.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94
11.2.1通性 194
11.2.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性质 196
11.2.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制备 198
11.2.4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198
11.2.5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 202
11.3硼族元素 203
11.3.1硼族元素的通性 203
11.3.2硼单质及其性质 203
11.3.3硼化合物及其性质 204
11.3.4铝单质及其化合物 207
11.3.5镓、铟、铊单质及其化合物 209
11.4碳族元素 210
11.4.1碳族元素的通性 210
11.4.2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210
11.4.3硅 214
11.4.4锗、锡、铅及常见化合物 217
11.5氮族元素 219
11.5.1氮族元素的通性 219
11.5.2氮及其化合物 220
11.5.3氮的含氧化合物 223
11.5.4磷及其化合物 226
11.5.5砷、锑、铋及其化合物 230
11.6氧族元素 231
11.6.1氧族元素的通性 231
11.6.2氧及其化合物 232
11.6.3硫及其化合物 235
11.6.4含氧酸及其盐 238
11.6.5硒、碲及其化合物 242
11.7卤素 244
11.7.1卤素的通性 244
11.7.2卤素单质 244
11.7.3卤化氢和氢卤酸 248
11.7.4卤化物 249
11.7.5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250
11.7.6拟卤素 253
习题 253

第12章副族元素 256
12.1副族元素的通性 256
12.1.1过渡元素原子的特征 256
12.1.2单质的物理性质 257
12.1.3金属活泼性 258
12.1.4氧化数 258
12.1.5副族元素化合物的颜色 259
12.1.6非整比化合物 260
12.1.7副族元素配合物 260
12.2钛族、钒族元素 260
12.2.1钛族、钒族元素概述 260
12.2.2钛的重要化合物 261
12.2.3钒、铌、钽的重要化合物 263
12.3铬族元素 264
12.3.1铬族元素概述 264
12.3.2铬的重要化合物 264
12.3.3钼和钨的重要化合物 267
12.4锰族元素 268
12.4.1锰族元素概述 268
12.4.2锰的重要化合物 269
12.5铁系和铂系元素 271
12.5.1铁系和铂系元素概述 271
12.5.2铁、钴、镍的化合物 272
12.6铜族元素 276
12.6.1铜族元素概述 276
12.6.2铜的重要化合物 277
12.6.3银的重要化合物 279
12.6.4金的重要化合物 281
12.7锌族元素 281
12.7.1锌族元素概述 281
12.7.2锌族单质 282
12.7.3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82
习题 286

附录 289
附录1标准热力学数据(298.15K,100kPa) 289
附录2解离常数(298.15K) 305
附录3溶度积常数(298.15K) 306
附录4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307

参考文献 3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