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20-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以下为《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10227696
  • 2版
  • 360075
  • 平装
  • 16开
  • 2020-12
  • 464
  • C91
  • 社会学类
内容简介
  《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学领域最基本的知识,是进一步系统学习掌握社会学专业各分支学科知识的基础。深入认识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有助于我们积极主动和更好地学习《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
  本教材认为,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介绍社会学这门学科及其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导论是对社会学学科的概括性介绍。正文内容分为十二章,涉及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若干重要基础和条件,个人与社会,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组织与管理,社会制度,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社区与城镇化,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目录
导 论 1
第一节 社会学及其研究领域 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关于社会学的定义 3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5
第二节 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6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7
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9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 11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6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21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理论贡献 22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学理论贡献 25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社会学理论贡献 30
第四节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 36
一、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36
二、学习社会学的方法 37
第一章 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41
第一节 人口 41
一、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42
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44
三、人口转变与老龄化 46
四、人口健康 48
第二节 环境 51
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 51
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53
三、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 55
四、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58
第三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2
一、两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63
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64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基础 66
第四节 文化 68
一、文化的含义与类型 69
二、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72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74
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78
第一节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本质 78
一、人的属性 78
二、社会的本质 82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交往 87
一、社会结构 87
二、社会交往 88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 99
一、社会化的概念与类型 99
二、社会化的阶段与场所 103
三、社会化的内容与功能 105
四、社会化过程中人的主体性 111
第四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112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与阶段性 113
二、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117
第三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125
第一节 社会网络 125
一、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125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与功能 127
三、社会网络分析 129
第二节 社会群体 131
一、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132
二、社会群体的分化与类型 134
三、社会群体冲突及其协调 137
第三节 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社会群体 143
一、性别群体与年龄群体 144
二、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150
三、利益群体与信仰群体 152
第四节 作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家庭 158
一、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159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161
三、家庭的社会功能 165
四、当代中国的家庭建设 167
第四章 组织与管理 169
第一节 组织概述 169
一、组织含义与构成要素 169
二、组织类型与特征 171
三、组织与现代社会 174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组织体系 176
一、组织目标与组织结构 176
二、组织的结构分析 181
三、社会中的组织体系 183
第三节 组织管理 184
一、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184
二、家长制与科层制 187
三、组织文化与组织管理 191
第四节 当代中国组织 194
一、组织历史 194
二、单位组织 198
三、社会组织建设 202
第五章 社会制度 211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211
一、社会制度的定义及分析的视角 211
二、社会制度的类型 214
三、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分析 219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223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223
二、社会制度的多重功能 224
三、社会制度与社会体制 227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230
一、社会制度的变迁动力 230
二、社会制度的变迁过程 234
三、社会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237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43
第六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248
第一节 阶级与阶层 248
一、阶级、阶层概念的区别与阶级、阶层分析 248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基本观点 25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阶级、阶层理论 256
四、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评析 259
第二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演变 26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阶级、阶层状况 26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阶级、阶层 268
三、改革开放以来阶级、阶层的变化 271
四、关于新社会阶层 279
第三节 阶级、阶层结构协调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281
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协调 282
二、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测量及其现状 284
三、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战略 286
第四节 社会流动 286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287
二、社会流动的理论 289
三、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295
第七章 社区与城镇化 298
第一节 社区概述 298
一、社区的定义 298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301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与农村社区发展 305
一、新中国农村社区变迁概貌 305
二、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区发展 308
三、乡村振兴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313
第三节 城镇化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320
一、城镇化的内涵 321
二、中国当代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24
三、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326
第四节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330
一、城乡关系的主要理论 331
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336
第八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341
第一节 社会变迁 341
一、社会变迁概述 341
二、社会变迁原理 343
三、社会变迁影响因素 351
四、社会变迁的类型 356
五、有计划社会变迁 358
第二节 现代化的概念与理论 363
一、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 363
二、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 368
第三节 中国的现代化 374
一、中国现代化的阶段划分 37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379
第九章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 384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 384
一、社会发展概述 384
二、社会建设的含义与内容 391
第二节 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94
一、社会政策概述 394
二、社会政策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399
第三节 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与现状 402
一、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 402
二、当前社会政策体系概况 406
第四节 中国社会政策未来目标与任务 413
一、社会政策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 414
二、社会政策的新方向和新任务 416
第十章 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 423
第一节 社会问题 423
一、社会问题概述 423
二、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426
三、当代中国主要社会问题 430
第二节 社会治理 443
一、社会管理 444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446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 448
一、社会治理主要任务 449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452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 461
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 461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特征 461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469
三、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 473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领域与方法 477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477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478
三、社会工作方法 482
第三节 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485
一、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485
二、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脉络 487
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489
第四节 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工作 492
一、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基本原则 493
二、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基本方向 495
第十二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49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 499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观点 499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 504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508
一、社会学研究的准备 509
二、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 511
三、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 517
第三节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 525
一、西方社会调查与社会学方法评析 525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 529
三、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 532
四、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 53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