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2-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分析化学(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653017
  • 2-3
  • 318532
  • 46259732-9
  • 平装
  • 16开
  • 2022-12
  • 448
  • 280
  • 理学
  • 化学
  • O65
  • 化学、化工等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共11章,系统介绍了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还简要介绍了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此外,对不确定度的相关概念及如何评定不确定度做了介绍,并给出了简单应用实例。本书内容系统,文字简练,例题和习题丰富。
目录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 1

1.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1

1.3 分析化学的分类 3

第2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5

2.1 概述 5

2.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5

2.2.1 准确度和精密度 5

2.2.2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9

2.3 随机误差的数理统计规律 12

2.3.1 随机误差的分布特性 12

2.3.2 正态分布 13

2.3.3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16

2.4 分析数据的处理 17

2.4.1 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17

2.4.2 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 18

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2

2.5.1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23

2.5.2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23

2.5.3 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 23

2.5.4 适当增加平行测量次数,减小随机误差 24

2.5.5 正确表示分析结果 24

2.6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5

2.6.1 有效数字 25

2.6.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6

习题 27

热点阅读 28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32

3.1 滴定分析法及有关名词术语 32

3.2 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基本要求 33

3.3 滴定分析法分类 33

3.3.1 酸碱滴定法 34

3.3.2 配位滴定法 34

3.3.3 氧化还原滴定法 34

3.3.4 沉淀滴定法 34

3.3.5 非水滴定法 34

3.4 滴定分析方式 35

3.4.1 直接滴定法 35

3.4.2 返滴定法 35

3.4.3 间接滴定法 35

3.4.4 置换滴定法 36

3.5 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 36

3.5.1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36

3.5.2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6

3.5.3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37

习题 39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41

4.1 酸碱质子理论 41

4.1.1 酸碱的定义及其反应实质 41

4.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43

4.2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45

4.2.1 酸度对型体分布的影响 45

4.2.2 一元弱酸弱碱的分布分数 46

4.2.3 多元弱酸弱碱的分布分数 48

4.3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9

4.3.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49

4.3.2 强酸(碱)水溶液pH的计算 51

4.3.3 一元弱酸(碱)水溶液pH的计算 52

4.3.4 多元弱酸(碱)水溶液pH的计算 54

4.3.5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56

4.3.6 混合酸溶液pH的计算 58

4.4 酸碱缓冲溶液 60

4.4.1 缓冲溶液的组成 60

4.4.2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60

4.4.3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61

4.4.4 标准缓冲溶液pH的计算 62

4.4.5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64

4.4.6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65

4.5 酸碱指示剂 66

4.5.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66

4.5.2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与理论变色点 66

4.5.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68

4.5.4 混合指示剂 70

4.6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71

4.6.1 强酸(碱)的滴定 71

4.6.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74

4.7 多元酸碱的滴定 83

4.7.1 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83

4.7.2 多元酸碱滴定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 86

4.7.3 混合酸(碱)的滴定 86

4.7.4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87

4.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87

习题 94

热点阅读 96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98

5.1 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配体——EDTA 98

5.1.1 EDTA 的性质及其解离平衡 98

5.1.2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点 99

5.2 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 100

5.2.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01

5.2.2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及氧化变质 101

5.2.3 常用金属指示剂 102

5.3 配位平衡基本原理 104

5.3.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04

5.3.2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105

5.3.3 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 106

5.4 配位滴定曲线 110

5.4.1 配位滴定曲线的绘制 111

5.4.2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114

5.4.3 终点误差 115

5.5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116

5.5.1 测定单组分的浓度 116

5.5.2 连续测定多组分的浓度 118

5.6 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124

5.6.1 直接滴定法及应用 124

5.6.2 间接滴定法及应用 124

5.6.3 返滴定法及应用 125

5.6.4 置换滴定法及应用 126

习题 127

热点阅读 128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30

6.1 氧化还原平衡 130

6.1.1 条件电极电位 130

6.1.2 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132

6.1.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35

6.1.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136

6.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38

6.2.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 138

6.2.2 计算化学计量点电位及滴定突跃范围的通式 141

6.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142

6.4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43

6.5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45

6.5.1 高锰酸钾法 145

6.5.2 重铬酸钾法 147

6.5.3 碘量法 148

6.5.4 硫酸铈法(铈量法) 151

6.5.5 溴酸钾法 152

6.6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52

习题 156

热点阅读 159

第7章 沉淀滴定法 161

7.1 沉淀滴定曲线 161

7.2 沉淀滴定分析方法 163

7.2.1 莫尔法 163

7.2.2 福尔哈德法 164

7.2.3 法扬斯法 165

7.3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167

7.3.1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67

7.3.2 可溶性卤化物的测定 167

7.3.3 有机卤化物中卤素的测定 167

习题 167

第8章 重量分析法 169

8.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69

8.1.1 沉淀法 169

8.1.2 气化法 169

8.1.3 提取法 169

8.1.4 电解法 170

8.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71

8.2.1 沉淀的溶解度 171

8.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73

8.3 沉淀的类型与沉淀的形成过程 179

8.3.1 沉淀的类型 179

8.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180

8.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82

8.4.1 共沉淀现象 182

8.4.2 后沉淀现象 184

8.4.3 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 184

8.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85

8.5.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85

8.5.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86

8.5.3 均匀沉淀法 187

8.6 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188

8.6.1 无机物的测定 188

8.6.2 有机物的测定 190

8.6.3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190

习题 192

第9章 分光光度法 194

9.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94

9.1.1 光的基本性质 194

9.1.2 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与吸收曲线 195

9.1.3 吸收曲线的绘制及作用 196

9.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97

9.2.1 朗伯-比尔定律的推导 197

9.2.2 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 198

9.2.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应用 199

9.2.4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199

9.3 分光光度计 200

9.3.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 200

9.3.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03

9.4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204

9.4.1 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204

9.4.2 分光光度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207

9.5 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209

9.5.1 普通分光光度法 209

9.5.2 示差分光光度法 210

9.5.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211

9.6 分光光度法的其他应用 212

9.6.1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212

9.6.2 弱酸弱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214

习题 215

第10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218

10.1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18

10.1.1 气体试样的采集 218

10.1.2 液体试样的采集 218

10.1.3 固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219

10.1.4 湿存水的处理 220

10.2 试样的分解 220

10.2.1 无机试样的分解 221

10.2.2 有机试样的分解 223

10.3 测定方法的选择 224

10.3.1 测定的具体要求 224

10.3.2 被测组分的性质 224

10.3.3 被测组分的含量 225

10.3.4 共存组分的影响 225

10.4 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硅酸盐分析 225

10.4.1 试样的分解 225

10.4.2 SiO2的测定 225

10.4.3 Fe2O3、Al2O3、TiO2的测定 226

习题 227

第11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228

11.1 液-液萃取分离法 228

11.1.1 萃取分离原理 228

11.1.2 萃取条件的控制 229

11.1.3 液-液萃取分离法的应用 230

11.2 离子交换分离法 230

11.2.1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 230

11.2.2 离子交换剂的性能指标 232

11.2.3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233

11.3 色谱分离技术 234

11.3.1 平面色谱法 234

11.3.2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237

11.4 现代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 239

11.4.1 膜分离技术 239

11.4.2 超声萃取技术 241

11.4.3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 242

11.4.4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243

11.4.5 固相萃取分离技术 244

习题 244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46

参考文献 251

附录 252

附录1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 252

附录2 部分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254

附录3 金属离子与某些氨羧配位剂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256

附录4 EDTA 的酸效应系数lgαY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