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3-0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新编教育学(第五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89608
  • 5-22
  • 515104
  • 60257751-2
  • 16开
  • 2023-09
  • 教育学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作者简介
卢晓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科规划与学术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国际比较教育、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学校文化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广东省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强调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在教师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凸显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呈现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力图在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反映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和教育学研究的新成果。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育
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 … … …… …  2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4
三 、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15
第二节  什么是教育   16
一 、教育的概念    17
二 、教育的基本要素     20
三 、教育的类型    21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6
一 、教育的产生    26
二 、学校的产生    29
三 、现代教育的发展     30
四 、我国教育发展历史考察      33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34
一 、人的发展    34
二 、儿童发展观    35
三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9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41
一 、教育的社会功能     41
二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45
三 、社会视域下的教育发展      47
第四节  全民教育与终身学习   48
一 、教育民主化 、信息时代与终身学习    49
二 、教育改革与终身学习      51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性质   56
一 、教育 目 的的系统构成      56
二 、教育 目 的的确定     59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个人与社会取向   63
一 、个人取向的各流派      64
二 、社会取向的各流派      65
三 、教育 目 的的历史性      67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   69
一 、我国教育 目 的的演变      69
二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 目 的的演变趋势和基本精神      74
第四章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第一节  教育制度   81
一 、制度的概念    81
二 、教育制度的定义与要素      81
三 、教育行政体制     83
四 、学校教育制度     86
第二节  我国教育制度   89
一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      89
二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93
第三节  我国教育政策   99
一 、教育政策概述     99
二 、我国教育政策沿革    101
三 、我国面向 2035年的教育政策    105
第五章    学生及其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地位与权利   112
一 、两种学生观      112
二 、学生的本质属性       113
三 、学生的社会地位 、权利及保障      116
第二节  学生发展与教育   123
一 、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24
二 、 当代学生发展的新特征    126
三 、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127
第六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138
一 、教师职业及其发展    138
二 、教师劳动的特点       140
三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44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145
一 、教师的专业素养       145
二 、教师专业发展       152
第三节  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发展   157
一 、教师学习共同体概述    157
二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      163
第七章    课程与课程开发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67
一 、课程的概念      167
二 、课程的类型      171
第二节  课程开发   175
一 、课程开发的阶段       175
二 、课程开发的原理       176
三 、课程开发的实践       177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实施
第一节  课程实施   192
一 、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    192
二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93
三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195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97
一 、教学过程的结构       197
二 、教学过程的本质       199
第三节  教学原则   202
一 、方向性原则      202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3
三 、直观性原则      204
四 、启发性原则      205
五 、循序渐进原则       205
六 、巩固性原则      206
七 、 因材施教原则       207
第四节  教学方法   207
一 、教学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208
二 、 中小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及其运用      208
第五节  教学设计   216
一 、教学设计概述       216
二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18
第六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22
一 、备课     222
二 、上课     224
三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225
四 、课外辅导      225
五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26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229
一 、德育的概念      229
二 、德育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     229
三 、德育 目 的与功能       232
第二节  德育内容   235
一 、基本文明习惯与行为规范教育      236
二 、道德品质教育       236
三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     236
四 、集体主义教育       237
五 、家庭美德教育       238
六 、 民主与法治教育       238
七 、理想教育与世界观教育    239
第三节  德育过程与德育原则   240
一 、德育过程及其本质    240
二 、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242
三 、德育原则      244
第四节  德育方法与途径   249
一 、德育方法      249
二 、德育途径      252
第五节  德育模式   254
一 、德育模式的概念及其意义     254
二 、经典德育模式       255
第六节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58
一 、德育资源的概念       258
二 、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58

第十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育测量   264
一 、教育测量的作用       264
二 、教育测量的若干方法    265
三 、教育测量的若干要求    266
四 、教育测量的特点       268
第二节  教育评价   269
一 、教育评价的界定       269
二 、教育评价的几种类型    270
三 、教育评价的作用       272
四 、教育评价基本程序    273
第三节  学生评价   276
一 、学生评价的基本内涵    277
二 、学生评价的内容       279
三 、学生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280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288
一 、教育研究的界定       288
二 、教育研究的类型       290
三 、教育研究的过程       291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297
一 、个案研究      297
二 、叙事研究      301
三 、行动研究      304

主要参考文献/3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