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2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以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43322
  • 2版
  • 295740
  • 60254242-5
  • 平装
  • 16开
  • 2020
  • 950
  • 哲学
  • 哲学
  • B0-0
  • 哲学
  • 本科
目录

 前辅文
 绪 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阶段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哲学的革命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过程
   一、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开端
   二、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三、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初步探索
   四、开辟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五、异化劳动理论及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六、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前夜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和公开问世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成
   二、《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
  第一节 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
   一、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理论的新概括
   二、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阐发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 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
   一、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二、探索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形式
   三、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第三节 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批判
   一、批判拉萨尔主义的改良主义主张,提出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
   二、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自由国家”论,揭示国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三、批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过程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程
   二、《资本论》的理论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哲学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
   二、《资本论》的逻辑
   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论证、丰富和发展
   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
   二、社会形态及其结构
   三、经济的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节 资本批判与人的解放
   一、资本的“本性”与资本主义“拜物教”
   二、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三、共产主义的实现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历史分析
   一、1853年及其以前的时期
   二、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
   三、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
   四、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
  第二节 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和探索
   一、俄国公社的性质和两种可能的发展前途
   二、俄国公社实现“跨越”的历史环境和前提条件
   三、对俄国民粹派错误观点的批判
   四、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本质上的一致性
  第三节 马克思晚年对古代社会史的研究
   一、研究的文化环境和目的
   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认识
 第五章 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系统阐发
   一、系统阐述现代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二、系统阐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三、深入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四、深刻揭示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五、阐明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和平等观
   六、进一步阐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二节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一、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
   二、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
   三、分工的发展与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
   四、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节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论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结和发展
   一、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二、首次明确表述哲学基本问题
   三、全面阐发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四、强调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五、反思和深化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六章 19世纪20世纪之交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第二国际时期(1889—19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折发展
   一、恩格斯对第二国际的领导及其思想影响
   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及对他的批判
   三、第二国际时期(1889—1914)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缺陷
  第二节 考茨基的唯物史观研究及其理论错误
   一、考茨基的生平及理论活动
   二、“唯物史观”和“超帝国主义论”
  第三节 梅林和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梅林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研究
   二、卢森堡的历史辩证法
  第四节 拉法格和拉布里奥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拉法格的“经济决定论”
   二、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
  第五节 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普列汉诺夫与劳动解放社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性质
   三、生产力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理论
   五、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七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时代变化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运用
   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列宁对时代特点的科学分析
   二、俄国革命形势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
   三、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中捍卫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捍卫和发展
   一、认识论中两条对立路线和哲学党性原则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映论和真理论
   三、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四、把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第三节 《哲学笔记》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
   三、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四、辩证法体系的构想
  第四节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发与拓展
   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二、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与“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
   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总结和深化
  第五节 列宁哲学思想在十月革命后的丰富和发展
   一、领袖、政党、阶级、群众关系的科学阐释
   二、工会问题争论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三、新经济政策阐述中的哲学思想
   四、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五、世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革命道路特殊性的辩证法
 第八章 苏联、东欧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探索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哲学界的论争
   二、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对两本哲学史著作的批判
   二、在生物遗传学领域对摩尔根学派的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曲折
   二、东欧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
 第九章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20、30年代欧洲部分共产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
   一、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及“物化理论”
   二、柯尔施论“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
   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文化领导权思想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辩证法
   二、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的学说
   四、意识形态问题
   五、关于人的问题
   六、生态问题
   七、公平正义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
   二、李大钊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早期传播
   三、陈独秀解说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四、瞿秋白与辩证法唯物论的最初介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提出
   二、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三、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普及
   二、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三、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十一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一、毛泽东早期的思想轨迹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三、中国革命特殊道路思想的形成
   四、《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贡献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际运用
   三、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国家的学说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与发展
   一、《论十大关系》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揭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
   四、“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与指导意义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中的哲学思想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发展是硬道理”
   四、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哲学思想
   一、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中的哲学思想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
   三、统筹兼顾的方法论
 第十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要矛盾新认识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
   二、社会主要矛盾新概括反映了新时代新特征
   三、正确对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第二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第三节 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一、新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二、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第四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第五节 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论
   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法论
   四、坚持知行合一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