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56.00定价
作者: 山香教师资格考试中心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565623820
- 2802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由权威专家编写,对各科目试题知识要点、试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进行精心解读、深度剖析,深入浅出,力争使考生在学习中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本教材配有各类练习题,通过先讲后练、讲练结合的模式,使考生能够“趁热打铁”,及时练习、巩固及掌握已学知识,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目录
应 试 指 导1
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向分析12
思维导图13
考点精讲13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3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1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0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34
五、教育目的37
六、学校教育制度40
七、义务教育制度43
教育的基本形态 / 14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17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21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 24
教育与文化 / 3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 34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36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 38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 38
学校教育制度 / 40第二节我国的小学教育
考向分析44
思维导图44
考点精讲44
一、小学教育概述44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45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47
小学教育的特点 / 45
小学教育的任务 / 45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 45
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 46
我国当代的小学教育 / 46
学校组织机构 / 48第三节课程
考向分析49
思维导图50
考点精讲50
一、课程概述50
课程的内涵 / 50
课程的概念 / 51
课程的类型 / 52
课程理论流派 / 54二、课程的类型52
三、课程理论流派54
四、课程目标与结构55
五、课程内容57
六、课程资源60
七、课程开发61
八、课程实施与评价62
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63
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66
课程目标 / 55
课程结构 / 56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 58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 58
课程资源的类型 / 60
课程开发的模式 / 61
课程实施 / 6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63
教育观念的改革 / 64第四节学生与教师
考向分析67
思维导图68
考点精讲68
一、学生的特点68
二、教师概述69
三、教师专业发展71
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73
五、师生关系76目录目录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 68
教师劳动的特点 / 70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及解读 / 73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 / 74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 77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 77第五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考向分析78
思维导图78
考点精讲79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79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79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82
强化练习87
教育文献的检索 / 79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 82
教育观察法 / 82
教育调查法 / 83
叙事研究法 / 85
行动研究法 / 86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考向分析90
思维导图90
考点精讲91
一、心理学概述91
二、认知过程91
三、情绪情感过程108
感觉 / 91
知觉 / 93
注意 / 95
记忆 / 98
思维 / 102
意志过程 / 109
个性心理 / 111四、意志过程109
五、个性心理111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
考向分析117
思维导图117
考点精讲118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18
二、心理发展理论120
三、学生的个别差异12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1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120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12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124
认知方式差异 / 125
智力差异 / 126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
考向分析127
思维导图128
考点精讲128
一、学习的概念128
二、学习理论128
三、学习策略137
四、学习迁移140
五、学习兴趣143
六、学习习惯14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128
认知派学习理论 /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35
认知策略 / 137
元认知策略 / 139
资源管理策略 / 140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 142
学习兴趣的特点 / 143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 144第四节小学德育与美育
考向分析145
思维导图146
考点精讲146
一、小学德育146
二、小学美育157
品德的概述 / 146
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 147
小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 152
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 154第五节小学生安全教育
考向分析159
思维导图160
考点精讲160
一、小学生医疗保健160
二、小学生卫生保健161
三、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163
四、小学生安全教育163
营养卫生保健 / 161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 / 163
火灾 / 163
中毒 / 164
被猫、狗咬伤 / 165
被昆虫蜇伤 / 166第六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考向分析166思维导图167
考点精讲167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7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68
三、小学生心理辅导171
强化练习174
心理健康 / 167
心理健康教育 / 167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168
心理辅导的概念与原则 / 171
心理辅导的方法 / 172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考向分析178
思维导图178
考点精讲178
一、班级178
二、班集体178
三、班级管理180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 179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 179
班级管理的内容 / 181
班级管理的模式 / 181
班级管理的方法 / 182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 183第二节班主任工作
考向分析184
思维导图185
考点精讲185
一、班主任概述185
二、班主任的基本素养186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86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 186
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 186
了解和研究学生 / 186
进行个别教育工作 / 188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 188
操行评定 / 189第三节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考向分析190
思维导图191
考点精讲191
一、班队活动191
二、班级活动及其组织192
三、少先队活动及其组织193
四、课外活动195
强化练习197
班队活动的类型 / 191
班级活动的类型 / 192
班会活动 / 192
少先队基本知识 / 193
少先队活动 / 194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 195
课外活动的内容 / 196第四章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
考向分析200思维导图200
考点精讲200
一、教学设计概述200
二、教案的概述201
教学设计的依据 / 200
教学设计的原则 / 201
编写教案的要求 / 201
教案设计的内容 / 201第二节教学设计的步骤
考向分析202
思维导图202
考点精讲203
一、教学背景分析203
二、教学目标设计203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205
四、教学过程设计205
五、作业布置206
六、板书设计207
教学内容分析 / 203
学生情况分析 / 203
教学目标设计 / 203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 / 205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 205
教学过程设计 / 205
作业布置 / 206
板书设计的原则 / 207
板书设计的类型 / 207第三节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09
思维导图209
考点精讲210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210
二、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213
三、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218
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 / 210
小学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 / 210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 213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218第四节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19
思维导图220
考点精讲220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220
二、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222
三、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229
总目标 / 220
学段目标 / 221
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 222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 229第五节小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30
思维导图231
考点精讲231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231
二、小学英语学科专业知识232
三、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设计23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 / 231
语音知识 / 232
语法知识 / 233
教学目标设计 / 236
教学过程设计 / 236第六节小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37
思维导图238
考点精讲238
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目标238
二、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239
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243
总目标 / 238
学段目标 / 239
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 239
教学目标设计 / 243
教学过程设计 / 243第七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44
思维导图244
考点精讲244
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244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245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255
总目标 / 244
分目标 / 245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 245
教学重难点设计 / 256
教学步骤的设计 / 256第八节小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56
思维导图257
考点精讲257
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目标257
二、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258
三、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设计261
总目标 / 257
分目标 / 257
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 258
教学目标设计 / 261
教学过程设计 / 261第九节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
考向分析262
思维导图262
考点精讲263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263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263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263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264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 / 263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 263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 / 263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 264第十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考向分析265
思维导图265
考点精讲265
一、综合课程概述265
二、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266
三、综合实践活动268
强化练习271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 265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 266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 266
品德与生活 / 266
品德与社会 / 267
综合实践活动 / 268第五章教学实施第一节教学概述
考向分析280
思维导图280
考点精讲280
一、教学的内涵280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281
三、教学过程概述282
教学的内涵 / 280
教学的基本任务 / 281
教学过程的本质 / 282
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 / 28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 283
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方法
考向分析286
思维导图287
考点精讲287
一、教学原则287
二、教学方法291
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296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96
教学原则 / 287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1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3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5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 296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
考向分析297
思维导图297
考点精讲297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297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298
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301
班级授课制 / 298
复式教学 / 299
分组教学 / 299
特朗普制 / 300
翻转课堂 / 301
开放课堂 / 302第四节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施
考向分析302
思维导图303
考点精讲303
一、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303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307
三、课堂管理307
四、小学课堂教学导入309
五、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312
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312
七、小学课堂教学总结313
备课 / 303
上课 / 304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 305
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 307
课堂管理 / 307
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 / 309
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 312
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 312
课堂总结的方法 / 313第五节学习动机
考向分析314
思维导图315
考点精讲315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315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316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17
四、学习动机理论318
五、学习动机的激发320
学习动机的分类 / 316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317
强化理论 / 318
需要层次理论 / 318
成就动机理论 / 318
成败归因理论 / 319
自我效能理论 / 320
学习动机的激发 / 320第六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考向分析321
思维导图321
考点精讲321
一、知识学习321
二、技能的形成324
强化练习327
知识的分类 / 321
知识学习的类型 / 322
知识学习的过程 / 323
操作技能的形成 / 325
心智技能的形成 / 326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第一节教学评价
考向分析330
思维导图330
考点精讲330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330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332
三、教学评价的方法334
教学评价的内容 / 330
教学评价的功能 / 331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 332
测验评价技术 / 334
非测验评价技术 / 335第二节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考向分析335
思维导图335
考点精讲336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336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336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336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337
五、教学反思的作用337
强化练习338
教学反思的概念 / 336
教学反思的类型 / 336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 336
教学反思的方法 / 337
教学反思的作用 / 337
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向分析12
思维导图13
考点精讲13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3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1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0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34
五、教育目的37
六、学校教育制度40
七、义务教育制度43
教育的基本形态 / 14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17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21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 24
教育与文化 / 3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 34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36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 38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 38
学校教育制度 / 40第二节我国的小学教育
考向分析44
思维导图44
考点精讲44
一、小学教育概述44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45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47
小学教育的特点 / 45
小学教育的任务 / 45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 / 45
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 46
我国当代的小学教育 / 46
学校组织机构 / 48第三节课程
考向分析49
思维导图50
考点精讲50
一、课程概述50
课程的内涵 / 50
课程的概念 / 51
课程的类型 / 52
课程理论流派 / 54二、课程的类型52
三、课程理论流派54
四、课程目标与结构55
五、课程内容57
六、课程资源60
七、课程开发61
八、课程实施与评价62
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63
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66
课程目标 / 55
课程结构 / 56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 58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 58
课程资源的类型 / 60
课程开发的模式 / 61
课程实施 / 6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63
教育观念的改革 / 64第四节学生与教师
考向分析67
思维导图68
考点精讲68
一、学生的特点68
二、教师概述69
三、教师专业发展71
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73
五、师生关系76目录目录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 68
教师劳动的特点 / 70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及解读 / 73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 / 74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 77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 77第五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考向分析78
思维导图78
考点精讲79
一、教育科学研究概述79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79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82
强化练习87
教育文献的检索 / 79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 82
教育观察法 / 82
教育调查法 / 83
叙事研究法 / 85
行动研究法 / 86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
考向分析90
思维导图90
考点精讲91
一、心理学概述91
二、认知过程91
三、情绪情感过程108
感觉 / 91
知觉 / 93
注意 / 95
记忆 / 98
思维 / 102
意志过程 / 109
个性心理 / 111四、意志过程109
五、个性心理111第二节小学生身心发展
考向分析117
思维导图117
考点精讲118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18
二、心理发展理论120
三、学生的个别差异12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1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120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12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 124
认知方式差异 / 125
智力差异 / 126第三节小学生学习指导
考向分析127
思维导图128
考点精讲128
一、学习的概念128
二、学习理论128
三、学习策略137
四、学习迁移140
五、学习兴趣143
六、学习习惯14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128
认知派学习理论 /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35
认知策略 / 137
元认知策略 / 139
资源管理策略 / 140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 142
学习兴趣的特点 / 143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 144第四节小学德育与美育
考向分析145
思维导图146
考点精讲146
一、小学德育146
二、小学美育157
品德的概述 / 146
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 147
小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 152
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 154第五节小学生安全教育
考向分析159
思维导图160
考点精讲160
一、小学生医疗保健160
二、小学生卫生保健161
三、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163
四、小学生安全教育163
营养卫生保健 / 161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 / 163
火灾 / 163
中毒 / 164
被猫、狗咬伤 / 165
被昆虫蜇伤 / 166第六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考向分析166思维导图167
考点精讲167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7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68
三、小学生心理辅导171
强化练习174
心理健康 / 167
心理健康教育 / 167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168
心理辅导的概念与原则 / 171
心理辅导的方法 / 172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考向分析178
思维导图178
考点精讲178
一、班级178
二、班集体178
三、班级管理180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 179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 179
班级管理的内容 / 181
班级管理的模式 / 181
班级管理的方法 / 182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 183第二节班主任工作
考向分析184
思维导图185
考点精讲185
一、班主任概述185
二、班主任的基本素养186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86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 186
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 186
了解和研究学生 / 186
进行个别教育工作 / 188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 188
操行评定 / 189第三节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考向分析190
思维导图191
考点精讲191
一、班队活动191
二、班级活动及其组织192
三、少先队活动及其组织193
四、课外活动195
强化练习197
班队活动的类型 / 191
班级活动的类型 / 192
班会活动 / 192
少先队基本知识 / 193
少先队活动 / 194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 195
课外活动的内容 / 196第四章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与教案
考向分析200思维导图200
考点精讲200
一、教学设计概述200
二、教案的概述201
教学设计的依据 / 200
教学设计的原则 / 201
编写教案的要求 / 201
教案设计的内容 / 201第二节教学设计的步骤
考向分析202
思维导图202
考点精讲203
一、教学背景分析203
二、教学目标设计203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205
四、教学过程设计205
五、作业布置206
六、板书设计207
教学内容分析 / 203
学生情况分析 / 203
教学目标设计 / 203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 / 205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 205
教学过程设计 / 205
作业布置 / 206
板书设计的原则 / 207
板书设计的类型 / 207第三节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09
思维导图209
考点精讲210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210
二、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213
三、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218
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 / 210
小学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 / 210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 213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 218第四节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19
思维导图220
考点精讲220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220
二、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222
三、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229
总目标 / 220
学段目标 / 221
小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 222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 229第五节小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30
思维导图231
考点精讲231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231
二、小学英语学科专业知识232
三、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设计23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 / 231
语音知识 / 232
语法知识 / 233
教学目标设计 / 236
教学过程设计 / 236第六节小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37
思维导图238
考点精讲238
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目标238
二、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239
三、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243
总目标 / 238
学段目标 / 239
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 239
教学目标设计 / 243
教学过程设计 / 243第七节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44
思维导图244
考点精讲244
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244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245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255
总目标 / 244
分目标 / 245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 245
教学重难点设计 / 256
教学步骤的设计 / 256第八节小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
考向分析256
思维导图257
考点精讲257
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目标257
二、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258
三、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设计261
总目标 / 257
分目标 / 257
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 / 258
教学目标设计 / 261
教学过程设计 / 261第九节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
考向分析262
思维导图262
考点精讲263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263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263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263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264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 / 263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 263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 / 263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 264第十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考向分析265
思维导图265
考点精讲265
一、综合课程概述265
二、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266
三、综合实践活动268
强化练习271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 265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 266
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 266
品德与生活 / 266
品德与社会 / 267
综合实践活动 / 268第五章教学实施第一节教学概述
考向分析280
思维导图280
考点精讲280
一、教学的内涵280
二、教学的基本任务281
三、教学过程概述282
教学的内涵 / 280
教学的基本任务 / 281
教学过程的本质 / 282
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 / 28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 283
第二节教学原则与方法
考向分析286
思维导图287
考点精讲287
一、教学原则287
二、教学方法291
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296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96
教学原则 / 287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1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3
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 295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 296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
考向分析297
思维导图297
考点精讲297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297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298
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301
班级授课制 / 298
复式教学 / 299
分组教学 / 299
特朗普制 / 300
翻转课堂 / 301
开放课堂 / 302第四节小学课堂教学的实施
考向分析302
思维导图303
考点精讲303
一、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303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307
三、课堂管理307
四、小学课堂教学导入309
五、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312
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312
七、小学课堂教学总结313
备课 / 303
上课 / 304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 305
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 307
课堂管理 / 307
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 / 309
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 312
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 312
课堂总结的方法 / 313第五节学习动机
考向分析314
思维导图315
考点精讲315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315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316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17
四、学习动机理论318
五、学习动机的激发320
学习动机的分类 / 316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 317
强化理论 / 318
需要层次理论 / 318
成就动机理论 / 318
成败归因理论 / 319
自我效能理论 / 320
学习动机的激发 / 320第六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考向分析321
思维导图321
考点精讲321
一、知识学习321
二、技能的形成324
强化练习327
知识的分类 / 321
知识学习的类型 / 322
知识学习的过程 / 323
操作技能的形成 / 325
心智技能的形成 / 326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第一节教学评价
考向分析330
思维导图330
考点精讲330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330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332
三、教学评价的方法334
教学评价的内容 / 330
教学评价的功能 / 331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 332
测验评价技术 / 334
非测验评价技术 / 335第二节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考向分析335
思维导图335
考点精讲336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336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336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336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337
五、教学反思的作用337
强化练习338
教学反思的概念 / 336
教学反思的类型 / 336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 336
教学反思的方法 / 337
教学反思的作用 /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