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高校与学习型区域发展研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9787307168244
  • 275245
  • 2017-11
作者简介

邓草心,男,湖北省武汉市人,2005年取得武汉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取得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取得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主持或参与多项教育改革工程项目。目前已参著《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研究》(2011),并在《湖北社会科学》、《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中国高校科技》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宏观层面的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在仔细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访谈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系统研究了以高校为核心的创新体系问题。高校是我国创新建设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创新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通过完善区域内高校及其与科研院所、政府、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关系——学习型区域范式,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促进区域创新,从而更好地支撑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通过这一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教育、科技政策,特别是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国高校进一步认识自身在创新、区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3 文献评析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访谈调查法
1.3.4 案例分析法

2 学习型区域的内涵及其标准
2.1 学习型区域的概念
2.1.1 学习
2.1.2 学习型经济
2.1.3 区域发展
2.1.4 学习型区域
2.2 学习型区域的本质——创新
2.2.1 学习型区域是因创新需求而存在的发展模式
2.2.2 学习型区域内公共及私有部门合作促成了创新
2.2.3 学习型区域内人和组织的愿景以创新为宗旨
2.2.4 学习型区域内部及与全球之间互动促成创新
2.2.5 学习型区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优化
2.3 高校与学习型区域的关系
2.3.1 高校在区域发展中地位的演进
2.3.2 高校与学习型区域政策
2.3.3 高校与学习型区域创新
2.4 学习型区域的标准
2.4.1 主体标准
2.4.2 战略标准
2.4.3 制度标准
2.4.4 文化标准

3 我国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3.1 高校与政府合作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3.1.1 主体方面,创新平台建设正在强化
3.1.2 战略方面,区域增长极的作用日趋显现
3.1.3 制度方面,各种政策设计鼓励区域创新
3.1.4 文化方面,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奠定创新文化基础
3.2 高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3.2.1 主体方面,高科技企业不断升级和集聚
3.2.2 战略方面,重点领域校企优势互补取得长足发展
3.2.3 制度方面,区域内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收获成效
3.2.4 文化方面,高校创新文化培育了企业创新精神
3.3 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3.3.1 主体方面,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的知识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3.3.2 战略方面,知识创新体系通过培育经济增长点取得了效益
3.3.3 制度方面,知识创新体系运行机制为创新提供了保证
3.3.4 文化方面,强调了创新文化中科学精神的建构

4 我国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存在的障碍
4.1 高校与政府合作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存在的障碍
4.1.1 主体方面,高校与政府创新支撑体系失效问题显著
4.1.2 战略方面,政府指令型办学消极影响亟待消除
4.1.3 制度方面,政府职能对高校知识创新活动缺乏合适的定位
4.1.4 文化方面,官本位和急功近利思想制约政策创新文化的营造
4.2 高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存在的障碍
4.2.1 主体方面,高校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失效问题显著
4.2.2 战略方面,研发以及基础研究投入明显不足
4.2.3 制度方面,保障高校与企业长期有效合作的机制较为缺乏
4.2.4 文化方面,科研功利化等错误导向妨碍技术创新文化的营造
4.3 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存在的障碍
4.3.1 主体方面,高校与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体系失效问题显著
4.3.2 战略方面,高校与科研院所知识创新资源分散问题突出
4.3.3 制度方面,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制度弊端明显
4.3.4 文化方面,学风浮躁和学术失范问题仍较为严重

5 欧盟创建“学习型区域”的经验
5.1 主体方面,欧盟联合共建一流的科研中心和科研服务平台
5.1.1 参照MIT模式建设欧洲技术研究院
5.1.2 启动科研服务网络工程
5.2 战略方面,欧盟致力于科技联合以强化研究与创新的有机联系
5.2.1 科技发展规划的第六框架计划和实现路径
5.2.2 2001年欧盟科学研究基准评价指标情况
5.2.3 技术创新政策及其实现目标
5.2.4 欧盟第七研究框架计划和作用
5.3 制度方面,欧盟以促进研发为中心设计创新制度体系
5.3.1 欧盟创新政策2010年新文件及其实施方向
5.3.2 创新制度优先保障研究与开发
5.4 文化方面,欧盟着力创新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4.1 改进教育与培训,鼓励人才流动
5.4.2 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管理文化的塑造

6 我国实施学习型区域创新的对策
6.1 高校与政府合作促进学习型区域发展的对策
6.1.1 主体方面,转变政府职能并加强高校办学自主
6.1.2 战略方面,以增强高校知识创新能力为中心建设高水平大学
6.1.3 制度方面,充分运用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强化高校知识创新
6.1.4 文化方面,努力营造尊师重教、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
6.2 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学习型区域发展的对策
6.2.1 主体方面,建立高校与企业知识、技术创新紧密合作平台
6.2.2 战略方面,积极促进高校带动企业技术创新
6.2.3 制度方面,推动高校知识成果转化为企业应用技术和产品
6.2.4 文化方面,将高校职能文化与技术创新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6.3 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学习型区域发展的对策
6.3.1 主体方面,建设高校与科研院所互补统一的知识创新平台
6.3.2 战略方面.优化配置高校与科研院所知识资源
6.3.3 制度方面,构建高校与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体系运行制度
6.3.4 文化方面,营造知识创新体系尊重人才、知识的创新文化

7 高校引领下创建学习型区域的实践——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个案
7.1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备创建“学习型区域”的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7.1.1 主体方面,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
7.1.2 战略方面.成功打造了“武汉.中国光谷”品牌
7.1.3 制度方面,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营造创新环境
7.1.4 文化方面,“光谷文化”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郁
7.2 创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学习型区域”存在的障碍
7.2.1 主体方面,创新主体结构不尽合理
7.2.2 战略方面,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仍然乏力
7.2.3 制度方面,制度不健全影响了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
7.2.4 文化方面,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有待加强
7.3 创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学习型区域”的改革策略
7.3.1 主体方面,依托高校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7.3.2 战略方面,通过高校科研优势引领高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7.3.3 制度方面,以促进创新为中心目标设计保障机制
7.3.4 文化方面,营造高校引领下各主体合作创新的良好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