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8-04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文学经典与热点透视(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9787569304589
  • 274567
  • 2018-04
内容简介
《文学经典与热点透视/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是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的“学科前沿课程”及其他专业的通识类核心课程“文学经典与热点透视”而编写的。教材内容既涉及从宏观上介绍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也涉及从微观上介绍文学研究的新观点。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上,《文学经典与热点透视/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立足于以点带面,期望通过讲授文学经典与热点问题让学习者见微知著,并从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角度对文学经典与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内容而言,《文学经典与热点透视/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共二十章,前十六章涉及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后四章为文论,涉及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
目录
第一章 颍考叔形象的变迁
第一节 《左传》中的颍考叔
第二节 历史演义小说中的颍考叔
第三节 民间戏曲中的颍考叔
第四节 冯梦龙:沟通经学话语与民间文学

第二章 《左传》辞令的语言风格与修辞艺术
第一节 雍容典雅、委婉含蓄、辞简意深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词语运用上“婉而善礼”的委婉含蓄之美
第三节 句式运用上表情深婉的情韵之美
第四节 辞格运用上“文曲而美”“语博而奥”的雍容典雅之美

第三章 《上林赋》的图像之旅
第一节 上林入赋:上林苑的文学化
第二节 由赋入图:《上林赋》的图像化
第三节 赋图对读:《上林图》的承与变
第四节 图画之外:没有终点的旅行

第四章 初盛唐丝路碑志文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 初盛唐丝路碑志文有“边塞诗”的风骨神韵
第二节 初盛唐丝路碑志文有传记文学的审美含量
第三节 初盛唐丝路碑志文融入文人的情志情怀

第五章 《韦应物家族墓志》对文学史的重构
第一节 文学史对韦诗的传统定位
第二节 用“了解之同情”走进韦应物
第三节 韦诗风格演变的文学史重构

第六章 “绍兴和议”的文学生态与《八相图卷》的秦桧画像
第一节 “绍兴和议”的文学生态
第二节 《八相图卷》的秦桧画像
第三节 积极之声:绍兴时代的“山林文学”

第七章 明代晚期袁宏道禅儒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狂禅思想对袁宏道“独抒性灵”的启悟
第二节 禅净双修对其诗风的转型
第三节 “以禅诠儒”之后的诗风又变

第八章 乾隆帝的题画诗
第一节 文徵明山水画创作与文人传统
第二节 乾隆帝题诗:不一样的山水和人
第三节 乾隆帝改易山水画主题的原因

第九章 中国戏曲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节 关于剧本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中国戏曲表演的独特范式
第三节 观众对表演艺术的作用

第十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移
第一节 回到历史现场:报刊研究
第二节 “文学场”:文学生产机制研究
第三节 文学史图景:从“20世纪中国文学”到“民国文学”
第四节 文化研究及新文化史的视野
第五节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第十一章 从《子夜》看茅盾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茅盾的文学主张
第二节 《子夜》的成就
第三节 茅盾的艺术风格

第十二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第一节 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第二节 曹禺话剧艺术的其他几个特征
第三节 曹禺话剧的悲剧意味

第十三章 《白鹿原》的修辞艺术
第一节 现代语与传统语交融、书面语与秦方言结合
第二节 高密度、大容量、有节奏的长句运用
第三节 繁丰壮丽的辞格运用

第十四章 百年科幻“中国梦”
第一节 晚清:新纪元、新中国
第二节 民国:在空想与现实之间
第三节 20世纪50-70年代:向太空进军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从复苏到衰落
第五节 世纪之交:走向新纪元

第十五章 20世纪法国小说研究的几个热点作家及作品
第一节 纪德:努力探索人生与社会的奥秘
第二节 萨特:以创作干预生活
第三节 加缪:小说的本质就在于永远纠正现实世界

第十六章 日本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几个热点作家及作品
第一节 川端康成的《雪国》
第二节 川端康成小说中两性情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第三节 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
第四节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第十七章 早期中国文化研究与礼仪理论
第一节 早期中国的“文”:礼仪的外在符号
第二节 早期中国的文本与礼仪
第三节 早期中国文本的研究与“礼仪理论”

第十八章 《直斋书录解题》所见陈振孙之文学观
第一节 古文论:崇尚平正典雅,鄙弃晦涩怪异
第二节 骈文论:崇宋卑唐
第三节 唐宋诗论
第四节 词论

第十九章 古代文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话题
第一节 古代文论研究的两个方向性命题
第二节 古代文论中“范畴”研究的新声
第三节 诗文评外的新材料及其意义

第二十章 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现代文化研究诸多问题的生成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二节 文化生产与现代性的建立
第三节 法兰克福学派与文化工业批判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