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失语的背后: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合作应对
¥48.00定价
作者: 王道勇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220796
- 273527
- 2016-08
内容简介
本书稿对过去三十多年农民工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农民工是一个行动主体而不是客体这个基本立场出发,以进城农民工主体缺位的现实为前提,探讨了过去数十年间农民工社会形象变迁的轨迹,分析了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异常现象,并对主体缺位下的农民工群体心理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和集体行动的逻辑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合作共生的角度对推进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行了反思和重建。
目录
第一章 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现状一、当前中国农民工群体概况二、农民工社会融合面临的新型矛盾三、当前中国农民工的浅层市民第二章 农民工研究中的主体地位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范式二、农民工研究中的主体缺位三、农民工研究中的主体性问题 四、农民工主体缺位问题分析进路第三章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形象流变 一、农民工相关称谓的历史变迁二、政府视野中的农民工群体形象三、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农民工群体形象 四、主体缺位与农民工形象的适应性塑造 第四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与自主就业一、农民工就业能力分析基础 二、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供给三、就业信息服务供给—获得评估四、农民工自主就业与主体性被动张扬第五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社会区隔一、生活方式与社会区隔集体失语的背后二、农民工的居住空间区隔三、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区隔四、农民工的消费方式区隔五、主体缺位下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第六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与群体性愤怒 一、农民工的群体性焦虑二、农民工的集群性抗争三、农民工的集体行动四、主体缺位下的群体心理异常表达第七章 农民工主体缺位的运作逻辑 一、主体缺位与社会形象塑造二、主体缺位与经济地位确立三、主体缺位与社会阶层闭合四、主体缺位与农民工自我认同五、主体缺位与社会风险分配格局六、主体缺位下的农民工市民化格局七、农民工主体缺位的深层原因探析第八章 社会合作视野下的农民工主体回归 一、社会合作及其主要类型二、存量改革时期社会合作的价值三、农民工问题中的社会合作理念四、社会合作与农民工的主体回归五、社会合作与共融性社会的形成第九章 社会合作视野下的共融性社会建设 一、制度创新中的社会合作理念二、基于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三、农民工市民化与社会共融四、农民工主体化与社会共融五、农民工中产化与社会共融六、迁徙自由与共融性社会的呈现七、小结:让”农民工”一词成为历史参考文献青年农民工就业调查问卷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