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释学与新仁学(上、下卷)
¥259.80定价
作者: 李幼蒸
出版时间:2018-0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253718
- 270934
- 2018-03
内容简介
本书论题由两部分构成:仁学的原始人格学结构(作为“学”的人生观)与仁学的现代新实践方向(新仁学)。“论语”表达的“仁学”为一古代人本主义伦理实践学系统,此伦理实践思想分为“内实践”(永恒三达德人格塑建艺术)和“外实践”(与时俱进的文化学术发展视野)。仁学在漫长儒教历史中的“外实践”体现为中华传统学术与精神文化,而在全球化科技工商的新时代其“外实践”应该体现在现代人文科学领域,此即“新仁学”之意。新世纪以西方人文科学为主的世界人文科学发展面临着认识论与价值观的危机。仁学伦理学将以期侧重人本主义、经验理性主义以促进中国与世界人文科学朝向科学理性方向发展。本书进而指出,此一重视经验科学与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人类精神发展思想具有着基本的一致性。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论语》研究背景概述 一、《论语》与仁学产生的历史环境 1.传统思想与现代理解间的语言沟通问题 2.古代道德意识的产生 3.仁学思想的划时代出现 4.仁学、法家、儒家、儒教 5.《论语》与仁学 二、《论语》与仁学伦理学的构成特点 1.原始仁学之构成及性质 (1)基本价值学原则及主体意志力确立 (2)仁学伦理信仰体系及其实践方法 2.《论语》指令句的文本呈现方式 3.仁学精神在文化学术史上的功能及表现 (1)《论语》的儒学读解和仁学读解 (2)仁学作为非宗教性的伦理信仰学 (3)仁学的萌发、形成以及发挥作用的诸历史阶段 4.仁学精神及其历史延存的儒教环境 5.《论语》“作者”之身份及其“写作”过程 6.《论语》中常见的重要语词释义综述 三、《论语》与仁学伦理学 1.仁学伦理学简述 2.仁学之“学”的双功能:认知与信仰 3.仁学实践论的双朝向性:向善与对恶 4.仁学内实践(三达德关系的结构)与其对象分阶 四、儒教历史上的仁学 1. 儒教与仁学的互动关系 2.儒学与仁学在历史现实中的“生存混同”与在文化学术上 的“功能分离” 五、历史现实环境与仁学精神实践 六、古典仁学与新仁学:回顾与展望 1.原始仁学的永恒历史存在及其新时代的学术外实践 (1)原始仁学作为永恒确立的“内实践” (2)儒学作为权势意识形态与仁学作为纯粹伦理思想 2.新仁学实践的时代困境 (1)仁学伦理学的新反思与新仁学实践 (2)新仁学的理性主义大方向与人本主义伦理信仰学 3.新仁学前景之展望 (1)新仁学与现代学术 (2)人类历史的平行进程:物质与精神 第二部分《论语》章句解释及时代意义阐释(上)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第三部分《论语》章句解释及时代意义阐释(下)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1《论语》《孟子》语录 附录2《论语》文本考证研究资料摘选 部分参考资料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