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2-0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修订版)(哲学文库)》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156804
  • 1-1
  • 269519
  • 平装
  • 2012-05
  • 352
  • 372
  • C912.1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以海德格尔哲学发展的整体为灵魂,以人类生存的选择与被制约为主线,在阐发海德格尔大量文本的基础上,系统深入探讨了海德格尔的人学思想,包括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理论、人类生存的真与非真的理论,人类与整体存在者的关系理论,人与存在的共属理论,人类历史之思、天地神人之思,语言之思、思想之思,展现了海德格尔人学思想对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理性自觉和无限关怀;并从理论演进和时代困境的结合出发,阐明了海德格尔前后期人学思想之间的重大转变,揭示了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内在逻辑和历史地位。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时代状况和思想来源
第一节 海德格尔与时代
一、一个大动荡大发展的时代
二、海德格尔所思考的问题
第二节 海德格尔与人学史
一、形而上学传统批判
二、胡塞尔和狄尔泰的驱动
三、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遗产
四、人学发展的产物
第二章 主要概念分析
第一节 存在、存在的真理、存在的命运
一、存在
二、存在的真理与存在的命运
第二节 存在者、整体存在者、同一事情
一、存在者及其分类
二、整体存在者
三、存在者、个别存在者、整体存在者与不同层次的存在之间的关系
四、同一事情
第三节 遮蔽与去蔽、遮蔽状态与去蔽状态、遮蔽者与去蔽者
一、遮蔽与去蔽
二、遮蔽状态与去蔽状态、遮蔽者与去蔽者
第三章 此在的生存在世
第一节 此在的特殊性
一、三层优先地位
二、生存本质
第二节 此在的基本机制
一、第一个环节 :“世界”
二、第二个环节 :“常人”
三、第三个环节 :“在之中”
四、生存结构的整体性:操心
第四章 此在的时间性
第一节 此在时间的可能性
一、整体能在
二、本真能在
第二节 此在的时间性样式与历史
一、本真整体能在
二、非本真日常能在
三、命运与天命
第五章 人类生存的真与非真
第一节 真理与非真理
一、传统真理观批判
二、宇宙的真与认识的真
第二节 人类世界与自然大地
一、艺术的本质
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第六章 人类的存在与整体存在者的存在
第一节 整体存在者的存在
一、整体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内涵
二、为何探讨整体存在者的存在
三、整体存在者存在观念的思想源头
第二节 人类的存在
一、人类的生存世界
二、人类生存的选择与被制约
第三节 人类存在与整体存在者存在的关系
一、整体存在者的存在对人类存在的规定
二、康德的自由观及其存在论缺陷
三、整体存在者的存在对人类自由的定调
第七章 从此在与存在到人与大化
第一节 从此在的生存到一般存在
一、此在的分析可能获得的结论
二、此在的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从存在到大化
一、一个难以命名的事情
二、命名方面的差别
第三节 前后期思想之间
一、前后期思想的转变
二、前后期思想的关系
第八章 人与存在的共属
第一节 时间与存在
一、存在的发送与时间的延伸
二、大化的三个特性
第二节 人的从属性质
一、人与存在的共属之源
二、思想与存在的同一
三、本源之思的特征
第九章 人类历史
第一节 人的生-存
一、历史上的人本主义
二、人的生-存出窍
第二节 人类历史的起伏不定
一、神秘的存在本身
二、人类历史的被支配性
第三节 现代人类的无家可归
一、无家可归状态的含义
二、现代历史的本质之源
第四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疯狂
一、科学对自然的对象性思维
二、技术对自然的框架本质
三、合理性与局限性
第十章 人与天地神
第一节 人类的现实状况
一、物如何为物
二、天地神人的游戏
第二节 人类的应当状况
一、筑的本性
二、人类诗意地居的尺度
第十一章 人的语言
第一节 传统语言观透视
一、古希腊语言观剖析
二、近代洪堡语言观批判
第二节 语言的背后
一、语言是存在的家
二、词破碎处无物在
第三节 无声之说与有声之说
一、源始的说
二、人的说
第十二章 人的思想
第一节 思想的非对象性与被衍生性
一、形而上学思想观批判
二、思想的本质
第二节 思想的任务
一、哲学的终结
二、召唤思想的事情
三、走向事情本身
第十三章 西方人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一节 情绪生存沦人学对理性主义人学
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的理性主义人学
二、情绪生存论的分析意义
三、对理性主义人学的超越意义
第二节 “大化”目的论人学对“绝对”目的论人学
一、海德格尔的“大化”目的论
二、黑格尔的“绝对”目的论
三、两种目的论的差别与共同实质
第三节 存在论的历史观对实践论的历史观
一、马克思的“合理实践一不合理实践”的历史观
二、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评判
三、两种历史观的差别与一致
第四节 情绪生存论人学对唯意志论人学
一、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人学及其意义
二、情绪生存论人学对于唯意志论人学的优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2001年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