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第3版/本科心理/配增值)
¥53.00定价
作者: 庄田畋,王玉花
出版时间:2019-0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271813
- 263801
- 42250378-9
- 2019-01
- 教育学
- 心理学
- R22-05
- 应用心理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的概念
一、中医心理学的定义
二、中医心理学的特点
三、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四、《中医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简史
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源流
二、中医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形神合-论
一、神的概念及其含义变迁
二、形的概念及其含义变迁
三、形神关系
第二节 心主神明论
一、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
二、心神主导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三、心神统领魂魄、兼赅意志
四、"心神说"与"脑神说
第三节 心神感知论
一、心神与五官感知
二、心神主导躯体感知
第四节 五脏神志论
一、神志的基本概念
二、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
第五节 人格体质论
一、人格与体质的关系
二、人格体质分类的基础
三、阴阳五行人格体质类型
第六节 阴阳睡梦论
一、睡眠
二、梦
第三章 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
第一节 中医心理疾病概述
一、历代医家对中医心理疾病的认识
二、中医心理疾病的定义
三、中医心理疾病临床要点
第二节 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心理疾病的病因
二、中医心理疾病的病机
第三节 中医心理疾病诊法与辨证
一、中医心理疾病诊法
二、中医心理疾病辨证
三、心理症状辨析
第四节 中医心理疾病治疗原则
一、心理疾病治疗的共同原则
二、三因制宜,人为中心
三、标本相得,精神志意进治
第四章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
第一节 意疗
一、顺情从欲
二、开导解惑
三、情志相胜
四、移精变气
五、暗示诱导
六、志意以绳
第二节 气功疗法
一、气功疗法的原理
二、气功疗法中意识调控的基本技巧
三、心神疾病中气功疗法的适用范围
四、选功、教功和查功
第三节 中医音乐疗法
一、中医音乐疗法的起源
二、中医音乐疗法的原理
三、五音处方的组成规律
四、中国文化传统思想指导的音乐保健
五、古代音疗治疗案例选读
第四节 针灸疗法
一、中医针灸治神理论
二、治神三步骤
三、医者治神的方法
四、患者配合治神的方法
五、调神的常用穴位
六、针灸调神十法
第五节 药物疗法
一、疏肝解郁
二、涤痰开窍
三、活血化瘀
四、滋阴潜阳
五、养心安神
六、益智健脑
第五章 常见中医心理疾病
第一节 郁证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二节 卑谍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三节 不寐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四节 脏躁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五节 百合病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六节 心悸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七节 梅核气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八节 癫狂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六章 中医心理养生
第一节 中医心理养生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二、适应社会
三、形神共养
四、动静合一
五、神情相应
六、审因制宜
第二节 中医心理养生常用方法
一、清静养神法
二、养性调神法
三、节欲守神法
四、怡情畅神法
五、顺时调神法
六、动形怡神法
第三节 中医个体心理保健
一、胎孕期(受孕至出生)保健
二、变蒸期(0~2岁)保健
三、稚阳期(2~14岁)保健
四、成阳期(14~30岁)保健
五、盛阳期(30~50岁)保健
六、衰阳期(50岁至天年)保健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的概念
一、中医心理学的定义
二、中医心理学的特点
三、中医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四、《中医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简史
一、中医心理学思想的源流
二、中医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中医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中医心理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形神合-论
一、神的概念及其含义变迁
二、形的概念及其含义变迁
三、形神关系
第二节 心主神明论
一、心神主导脏腑功能活动
二、心神主导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三、心神统领魂魄、兼赅意志
四、"心神说"与"脑神说
第三节 心神感知论
一、心神与五官感知
二、心神主导躯体感知
第四节 五脏神志论
一、神志的基本概念
二、神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
第五节 人格体质论
一、人格与体质的关系
二、人格体质分类的基础
三、阴阳五行人格体质类型
第六节 阴阳睡梦论
一、睡眠
二、梦
第三章 中医心理学临床基础
第一节 中医心理疾病概述
一、历代医家对中医心理疾病的认识
二、中医心理疾病的定义
三、中医心理疾病临床要点
第二节 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心理疾病的病因
二、中医心理疾病的病机
第三节 中医心理疾病诊法与辨证
一、中医心理疾病诊法
二、中医心理疾病辨证
三、心理症状辨析
第四节 中医心理疾病治疗原则
一、心理疾病治疗的共同原则
二、三因制宜,人为中心
三、标本相得,精神志意进治
第四章 心理疾病中医常用治疗方法
第一节 意疗
一、顺情从欲
二、开导解惑
三、情志相胜
四、移精变气
五、暗示诱导
六、志意以绳
第二节 气功疗法
一、气功疗法的原理
二、气功疗法中意识调控的基本技巧
三、心神疾病中气功疗法的适用范围
四、选功、教功和查功
第三节 中医音乐疗法
一、中医音乐疗法的起源
二、中医音乐疗法的原理
三、五音处方的组成规律
四、中国文化传统思想指导的音乐保健
五、古代音疗治疗案例选读
第四节 针灸疗法
一、中医针灸治神理论
二、治神三步骤
三、医者治神的方法
四、患者配合治神的方法
五、调神的常用穴位
六、针灸调神十法
第五节 药物疗法
一、疏肝解郁
二、涤痰开窍
三、活血化瘀
四、滋阴潜阳
五、养心安神
六、益智健脑
第五章 常见中医心理疾病
第一节 郁证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二节 卑谍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三节 不寐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四节 脏躁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五节 百合病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六节 心悸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七节 梅核气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八节 癫狂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心理治疗
四、音乐治疗
五、气功治疗
六、针灸治疗
七、病案举例
八、古代文献参考
第六章 中医心理养生
第一节 中医心理养生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二、适应社会
三、形神共养
四、动静合一
五、神情相应
六、审因制宜
第二节 中医心理养生常用方法
一、清静养神法
二、养性调神法
三、节欲守神法
四、怡情畅神法
五、顺时调神法
六、动形怡神法
第三节 中医个体心理保健
一、胎孕期(受孕至出生)保健
二、变蒸期(0~2岁)保健
三、稚阳期(2~14岁)保健
四、成阳期(14~30岁)保健
五、盛阳期(30~50岁)保健
六、衰阳期(50岁至天年)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