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9-03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303573
  • 7版
  • 261059
  • 42210934-8
  • 平装
  • 16流
  • 2019-03
  • 847
  • 716
  • 法学
  • 法学
  • D922.101
  • 法律
作者简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文化部文化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七版)》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高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教材在继承、批判和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本书第六版问世以来,陆续发生了几件对本书内容有重要影响的大事,“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本书进行全面修订,推出本书的新版——第七版。否则,本书的内容将会落后于时代,与现实脱节,给以本书为教材的广大高校师生带来困难、困惑。近年来发生的对本学科有重要影响的大事主要有四:一是中共十九大召开,推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对国家监察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三是**人民法院发布了新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对2014年和2017年修正的《行政诉讼法》的适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释,条文达163条之多;四是国务院对《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重新发布。有鉴于此,我们于今年4月启动了对本书第六版的大修,使该书的内容与时俱进,以反映和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反映和阐释近年来行政法的新法律、新法规、新司法解释,反映和阐释这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所确立的新规范及所构建的新制度。

【编辑荐语】
1、对体系庞杂的学科知识的清晰梳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高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作为本科生教材,应当使得初入法学之门的学生对本部门法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有清晰的了解。与其他部门法不同,行政法缺少一部“法典”,且不仅要关注法律,还需关注法规、规章等文件,体系极为庞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本书分六编,清楚划分了行政法学内部的不同领域,并进一步分为三十八章,在章乃至节的内部,也多使用小标题、编号等方式使知识安排颇具层次感。从框架到细节,收放有度,力争在全面覆盖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做到框架清晰。
2、理论与实践并举,基础与深度并重
本书并不拘泥于解释和介绍最基础的问题。对于抽象的概念范畴,也以相关法条、制度设置作为例子,以脚注等方式还原法律规定内容,使知识点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必要时也会引用论文、专著等内容。涉及基本概念、法源、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时,本书相应介绍了国外行政法学的成果。
3、讲好中国故事,把握时代脉搏。
本书以我国的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继承、批判和扬弃了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在理论介绍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教材中介绍的内容以中国行政法律规定为基础,并在出版后的历次修订中,反映了近年来行政法的新法律、新法规、新司法解释,阐释了这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所确立的新规范及所构建的新制度。
4、配套资料全面实用
书中以对照表、附录、索引等方式,列举了重要法律法规、经典案例以及参考书目,方便学生延伸阅读。同时,在纸质书以外,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便于理清思路、直击重点难点。
5、作者实力过硬,市场反响好
本书主编为姜明安教授,执笔人多为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学者,不仅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且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把握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教学课时安排。自1999年面世以来,随法律变迁多次修订,均多次重印,市场反响很好,是一本经典的教材。
目录
**编 绪 论

**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节 行政

第二节 行政法

第三节 行政法学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节 行政法法源概述

第二节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第三节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

第三节 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

第二编 行政法主体

第四章 行政法主体概述

**节 行政法主体的概念

第二节 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第五章 行政机关

**节 行政机关概述

第二节 行政机关的职责与职权

第三节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第六章 其他行政主体

**节 其他行政主体概述

第二节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第三节 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第四节 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

第七章 公务员

**节 公务员概述

第二节 公职关系

第八章 行政相对人

**节 行政相对人概述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

第九章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节 行政法制监督概述

第二节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及监督内容

第三编 行政行为

第十章 行政行为概述

**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模式

第十一章 行政立法

**节 行政立法概述

第二节 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

第三节 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第十二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

**节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种类和地位

第二节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第十三章 具体行政行为

**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瑕疵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第五节 对行政裁量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控制

第十四章 行政处理(一)——依申请行政行为

**节 行政处理与依申请行政行为概述

第二节 行政许可

第三节 行政给付

第四节 行政奖励

第五节 行政确认

第六节 行政裁决

第十五章 行政处理(二)——依职权行政行为

**节 依职权行政行为概述

第二节 行政规划

第三节 行政命令

第四节 行政征收

第五节 行政处罚

第六节 行政强制

第十六章 行政机关实施的其他行为

**节 行政指导行为

第二节 行政协议行为

第三节 行政事实行为

第十七章 行政程序

**节 行政程序概述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第四编 行政复议

第十八章 行政救济概述

**节 行政救济导论

第二节 行政救济的种类

第十九章 行政复议概述

**节 行政复议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行政复议基本制度

第二十章 行政复议范围

**节 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的范围

第二节 可一并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规定的范围

第三节 排除行政复议的事项

第二十一章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

**节 行政复议机关、复议机构与管辖

第二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第二十二章 行政复议的程序

**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第二节 行政复议审理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决定

第五编 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章 行政诉讼概述

**节 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节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第四节 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十四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可诉性行政行为和不作为的特征

第四节 几类不可诉行为

第五节 几类特殊行为的可诉性鉴别

第二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节 行政诉讼管辖概述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裁定管辖

第五节 管辖异议

第六节 管辖模式的创新实践

第二十六章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第二节 行政诉讼原告

第三节 行政诉讼被告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共同诉讼人

第五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

第六节 行政诉讼代理人

第二十七章 行政诉讼证据

**节 行政诉讼证据概述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证据保全

第二十八章 行政诉讼程序

**节 诉与诉权

第二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一审普通程序

第四节 简易程序

第五节 行政诉讼二审程序

第六节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第七节 诉讼中止、诉讼终结、期间、送达

第二十九章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节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概述

第二节 行政审判法律适用的规范

第三节 审判规范之间的冲突及处理

第三十章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

**节 行政诉讼判决概述

第二节 行政判决的适用条件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裁定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决定

第三十一章 涉外行政诉讼

**节 涉外行政诉讼概述

第二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

第三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渊源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适用

第五节 涉外行政诉讼的期间、期日和送达

第三十二章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节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与裁判

第六编 行政赔偿

第三十三章 行政赔偿与国家赔偿

**节 概述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

第三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第五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十四章 行政赔偿范围

**节 行政赔偿范围概述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侵权行为范围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范围

第三十五章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第三节 行政赔偿费用
第三十六章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节 行政赔偿方式

第二节 行政赔偿标准

第三十七章 行政赔偿程序

**节 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受案与处理

第三节 行政赔偿诉讼

第四节 行政追偿程序

第三十八章 行政补偿

**节 概述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范围与方式

第四节 行政补偿的标准与程序

附录

索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