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3-12-3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走进课堂——初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32205
  • 1
  • 249801
  • 平装
  • 16开
  • 2003-12-30
  • 270
  • 219
  • 教育学
  • 教育学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工作小组对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对化学新课程实验以来的回顾与反思。第二部分是化学新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案例,分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会科学探究、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复习和评价方式、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等8篇。这些案例反映了化学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展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每个案例都是从教学实践出发,但最后的落脚点并不仅限于教学,广泛涉及教育观念、师生关系、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化发展、教材使用、课程资源开发等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该书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工作小组和化学课程标准组组织征集案例,标准组进行点评成书,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可作为化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学参考、继续教育的主要书目,也可作为各类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代序)
 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工作进展调研分析报告
 来自化学新课程实验区的报告
 第1篇 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一、感受化学新课程 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二、领略化学的魅力 开阔我们的思维
  三 、“化学实验,I love you!”
  四、我们喜欢的家庭实验
  五、我们学会了科学探究
  六、学习化学的酸甜苦辣
  七、我们对化学新课程教学的评价
 第2篇 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一、激活学生的智慧与热情 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感受化学新课程——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体会
  三、新课程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实践
  四、面对未来 ,我们能行 !——记一堂初三化学辅导课
  五、教师创造性的体现——“燃烧与灭火”一节的不同设计思路
 第3篇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让化学课堂活起来——从我和学生的变化谈起
  二、用真心和爱心面对学生——记化学课中的几件事
  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记“二氧化碳”的教学
  四、营造科学探究的氛围——“水溶液的某些性质”教学体验
  五、从“失败”走向“成功”——“捕捉空气的实验”教学片段
 第4篇 学会科学探究
  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实践——两节课教学过程的比较
  二、对“活动与探究”的两点思考
  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体验
  四、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鸡蛋放入白醋中”实验的教学体会
  五、以问题为契机 ,激发学生去探究——“金属和金属矿物”听课有感
  六、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教学实录
  七、基于假设的实验验证——“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设计
  八、学会研究物质的方法——记“常见的碱”一课
  九、学会科学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实录
  十、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探究——记一节没有完成任务的课
 第5篇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起于生活而归于生活——“有机物知识的应用”教学片段实录
  二 、“老坛子里的新酒”——“石灰石的利用”的教学体会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钢铁锈蚀的条件”教学片段比较
  四、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回归生活——由生活经验引出堂学习课题
  五、多元目标教学的尝试——“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实录
  六、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常见盐的应用”的教学过程
 第6篇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新教材促使我研究和创造——教材中几个实验的重新设计
  二、应用微型实验箱加强实验教学
  三、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酒精灯的火焰”教学实录
  四、重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蛋白质和维生素”教学实录
  五、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化学与能源”教学实录
 第7篇 改变复习和评价方式
  一、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教学实录
  二、一节复习课的启示——“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复习有感
  三、一堂生动有趣的复习课——小组竞赛活动纪实
  四、学会总结 学会交流——“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教学实录
  五、一次课后作业引发的思考
  六、一道探究性习题的启示
  七、多元 开放——记学生期末化学成绩评价
 第8篇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化学从兴趣开始——“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设计
  二、充满发现精神的化学课——“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
  三、新课程 新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四、课前 课后的最佳配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五、关注生活 ,关注环境——“常见的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六、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塑料”教学设计
 后记
 《走进课堂》丛书编委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