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4-06-1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成》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22398
  • 2
  • 249081
  • 平装
  • 32开
  • 2004-06-18
  • 290
  • 317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是全国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的专门教材,也可供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使用。本书对于学生学习、理解、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明确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Baidu
目录

 第一章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三大理论成果
   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三大理论成果
  第三节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创新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丰富发展及重大意义
   一、毛泽东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二、邓小平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三、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四、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深化
   五、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二、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二、最关键的是坚持与时俱进
   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问题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三、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四、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三、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第五章 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
   一、发展是新时期的主题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 “三步走”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三步走”战略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节 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节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节 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推进西部大开发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开放
  第一节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改革是中国的 第二次革命
   四、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和方法
   五、改革要有新突破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三、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四、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对外开放要有新局面
   六、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大胆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
  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二、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四、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分配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和联系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任务及原则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
   四、尊重和保护人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大力发展科学文化,用先进文化抵御腐朽、落后文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论断的提出
   二、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科学内涵
   三、和平与发展大趋势下的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一、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主张
  第四节 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导方针
   一、“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正确领会“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在新的世纪继续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第三节 “一国两制”的实践及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二、香港、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的实践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依靠、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依靠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