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32564
- 1
- 247511
- 平装
- 16开
- 2005-11-30
- 860
- 421
- 医学
- 基础医学
生理学在医学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作为这门基础课程的教材,既要包括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又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新概念、新知识、新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同时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也日显必要。本教材在继承以往教材编写优点的基础之上,借鉴美、英、加、澳等国最新教材版本的内容和编排特色,力求有所创新。本教材按系统分述,共分为十三章,按双色印刷,力求图文并茂。每章结构布局为:导读、正文、英文小结、参考文献、复习思考题、导航网站。在教材内容上,加强了本学科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注重让学生了解从实验推导结论的科学思维形成过程,适度地引入前沿知识,反映最新进展。如补充了生理学发展的简史和展望、细胞的信号转导、血压的日周期和高血压的新概念,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中内向整流钾通道、神经元的再生与增殖、生殖等新的内容。本书还纠正了以往一些教材中的疏漏之处。如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心血管中枢所在部位等。每章正文后附有启迪思维的思考题和适合学生双语学习的英文小结。附录设有中英文索引。
本书适用于医学各专业以及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或七年制学生使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
第二节 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四节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一、内环境和稳态
二、生物节律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自身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神经调节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二、前馈控制系统
第七节 生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一、生理学发展的回顾
二、生理学展望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模型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信号转导概述
二、跨膜信号转导途径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生物电现象
二、生物电的产生机制
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机制
二、骨骼肌收缩的机械力学特征
三、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功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
二、红细胞生理
三、白细胞
四、血小板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二、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第四节 血型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红细胞血型
三、输血的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心电图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心脏的泵血机制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五、心音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分类及功能
二、血流动力学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局部血流调节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第五章 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
一、呼吸道
二、肺泡
三、肺的神经支配
第二节 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第三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肺换气
三、组织换气
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三、气压对呼吸的影响
四、异常呼吸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三、消化管的分泌功能
四、消化管的内分泌功能
五、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
二、唾液的分泌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
二、胃腺的分泌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小肠的运动
二、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的运动与排便
二、大肠液的分泌
第六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章 能量代谢
第一节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一、能量的来源
二、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三、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第二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
一、直接测量法
二、间接测热法
第三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体表面积
二、肌肉活动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四、精神活动
五、环境温度
六、其他因素
第四节 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的测定
二、测定BMR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 体温
第一节 正常体温
一、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
二、体温测定
三、体温的正常变动
四、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
第二节 体热平衡
一、产热
二、散热
第三节 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二、体温调节中枢与调定点学说
三、体温调节反应
四、体温调节异常
第四节 低温医学
第九章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及功能概要
一、肾脏的结构特征
二、肾脏的血液供应
三、肾脏的功能单位——肾单位
四、集合管
五、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六、近球小体
七、肾的神经支配
八、肾脏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滤过率
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三、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一、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特征和方式
二、肾单位不同部分的重吸收和分泌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肾脏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原理
二、尿液浓缩和稀释过程
三、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第六节 血浆清除率
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
第七节 尿的排放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
第十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二、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四、视锥系统的换能作用和颜色视觉
五、视网膜的视觉信息处理
六、中枢视觉通路
七、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耳的听阈和听域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四、听神经动作电位
第四节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第五节 味觉和嗅觉
一、味觉
二、嗅觉
第六节 皮肤感觉感受器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二、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一、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
二、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三、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四、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
第三节 反射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与反射弧
二、反射的基本过程
三、反射的分类
四、反射中枢及神经元池
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第四节 感觉的形成
一、脊髓与低位脑干对感觉信息的传递
二、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三、大脑皮质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四、痛觉
第五节 躯体运动的调控
一、躯体运动概述
二、脊髓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三、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小脑、基底核与躯体运动
五、大脑皮质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
六、随意运动
第六节 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
一、调节内脏活动的外周神经特征
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的优势半球与语言功能
二、学习与记忆
三、睡眠与觉醒
四、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检测技术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三、激素的作用原理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
一、下丘脑和腺垂体
二、下丘脑和神经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四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第五节 胰岛
一、胰岛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节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一、甲状旁腺激素
二、降钙素
三、1,25-二羟维生素D3
第七节 褪黑素与前列腺素
一、褪黑素
二、前列腺素
第十三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一、睾丸的功能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三、阴茎勃起和射精
第二节 女性生殖
一、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二、卵巢功能的激素调节
三、卵巢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五、妊娠
六、性生理
索引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