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7-06-1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中医基础理论(中英对照)》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03356
  • 1
  • 245955
  • 平装
  • 16开
  • 2007-06-15
  • 770
  • 465
  • 医学
  • 中医学
内容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必修课,也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等,涵盖国内外执业中医师、针灸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基本内容。

本书由长期从事对外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执笔编写而成。全部使用规范的中医现代语言,概念清楚,定义准确,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简洁,适教适学,根据内容需要插入较多图表,形式灵活,直观生动、深入浅出,简明易懂;英文部分是由长期从事中医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翻译而成,全部使用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

本教材适用于接受中医药教育的海外学生(包括接受学历教育的长期班学生及短期班学生)、国内学生的双语教学以及国内外研究中医药的学者。

目录

 绪论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三、中西医学的差异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的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二、精与血的关系
   三、气与血的关系
   四、气与津液的关系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基本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特点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与生理基础
   一、影响体质的因素
   二、体质的生理特点
   三、体质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平和质
   二、偏颇质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运用
   一、体质与发病
   二、体质与病机
   三、体质与诊断
   四、体质与治疗
   五、体质与养生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病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药邪
   四、医过
   五、禀赋之邪
 第七章 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发病类型
   一、感邪即发
   二、徐发
   三、伏发
   四、继发
   五、合病与并病
   六、复发
 第八章 病机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二节 疾病传变
   一、病位传变
   二、病性转化
   三、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原则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三、病后防复
  第二节 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调和气血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Introduction
 Chapter 1 Philosophical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pter 2 Visceral Manifestation
 Chapter 3 Essence ,Qi ,Blood and Body Fluids
 Chapter 4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Chapter 5 Constitutions
 Chapter 6 Cause of Disease
 Chapter 7 Onset of Disease
 Chapter 8 Pathogenesis
 Chapter 9 Principle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主要参考书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