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技术理论与地区经济差距: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
作者: 杨文举
出版时间:2010-04-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63657
- 1
- 243400
- 平装
- 16开
- 2010-04-01
- 250
- 208
- 理论经济学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适宜技术理论与地区经济差距: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地区经济差距的“V”形演变。合理解释这种地区经济差距并寻求其应对之策,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而又倍感困惑的焦点之一。作为该领域的一部创新力作,本书在适宜技术理论视角下,兼顾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剖析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全新图景。全书包括适宜技术理论的相关研究述评、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概况、基于I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中国省份经济增长的多重分解分析、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适宜技术解释、技术能力建设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视角新颖、实践性强,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和高校师生有价值的参考用书,同时对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决策亦具启示意义。
前辅文
第1章 导论
一、研究主题、研究意义及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三、结构安排及创新之处
第2章 适宜技术理论的相关研究述评
第1节 适宜技术观的演变
一、新古典的适宜技术观
二、中间技术观
三、现代的适宜技术观
四、小结
第2节 本地化技术变迁的主要内容
一、技术进步的一般阐释
二、本地化技术变迁的提出
三、本地化技术变迁的理论基础
四、本地化技术变迁的内在机制
第3节 适宜技术与经济增长差异
一、理论研究
二、经验研究
三、简评
第3章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概况
第1节 地区经济差距演变的度量方法
一、统计指标法
二、趋同回归分析法
三、分布动态法
第2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概况
一、地域单元的划分
二、分析变量和数据的选取
三、地区经济差距概况
第3节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构成分析
一、人均GDP的地区差距构成
二、劳均GDP的地区差距构成
第4节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
一、β趋同分析
二、σ趋同分析
三、小结
第4章 基于I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框架
第1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技术、生产前沿与技术进步
二、技术效率与技术追赶
第2节 技术效率和生产前沿的确定方法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简介
二、技术效率和生产前沿的确定方法
第3节 经济增长的多重分解模型
一、MalmquistTFP指数分解简介
二、经济增长的三重分解模型
三、经济增长的四重分解模型
四、技术效率变化的两重分解模型
第5章 中国省份经济增长的多重分解分析
第1节 分析变量、数据来源和样本空间的选取
一、分析变量的选取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空间的选取
第2节 技术效率和生产前沿的确定
一、技术效率
二、生产前沿
第3节 中国省份经济增长的分解分析
一、各省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四重分解
二、各省技术效率变化的两重分解
三、各省规模效率变化的路径分析
第6章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适宜技术解释(上)
第1节 中国省份经济增长中的本地化技术进步
一、本地化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思路
二、中国的实证分析
第2节 中国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β趋同测试
一、趋同测试模型的选择
二、趋同测试
第3节 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差距的“反事实”分析
一、“反事实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分析思路
二、中国的实证分析
三、与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
第7章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适宜技术解释(下)
第1节 技术能力与技术追赶的理论分析
一、吸收能力的含义
二、技术追赶的前提条件
三、一个分析技术追赶的理论模型
第2节 技术能力与技术追赶:中国的实证分析
一、经验测试模型的选取
二、分析变量及其数据来源
三、实证分析
四、小结
第8章 技术能力建设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第1节 技术能力建设与经济绩效提升
一、技术能力的构成
二、技术能力的综合测度
三、技术能力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2节 技术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
一、技术能力建设的路径演变分析
二、技术能力建设的本质:吸收能力积累
三、技术能力建设的动态学习特征
四、一个整合的动态技术能力建设框架
第3节 国外技术能力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一、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发展
二、韩国的技术能力建设
三、几点启示
第9章 结束语
一、基本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展望
附录 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外文译著
外文著作
中文论文
外文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