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40258
- 1版
- 236116
- 41247828-1
- 平装
- 16开
- 2018-12
- 330
- 124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传统文化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子兵法》则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最重要之典籍和集大成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杰出军事思想、战略境界、战术思想及方法论。现存世界上有两位孙子和两部《孙子兵法》,分别是吴国的孙武子及所著《孙子十三篇》和齐国孙子(孙膑,孙子之后人)及所著《孙子》,通常为区别起见称前者为(吴)孙子、后者为孙膑(齐孙子),其所著典籍则谓《孙膑兵法》,而且在其各自著作中,前后两位均自称“孙子”。本教程导读两部《孙子兵法》,其中头一部《孙子兵法》以曹操注为蓝本加以重点展开,包括原文、注释、白话翻译,战例讲解和思考题等内容,后一部则作为教程的扩展性阅读材料展开,包括原文,注释、白话翻译,但不再提供战例解析和思考题。所有古文都附有语音光盘,以便读者学习。本教程适合本专科大学生各专业选修课教材,也适合高中及以上水平的一般性读者阅读。
目录
上编:吴《孙子兵法》
第一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及孙子等生平介绍(3)
一、概述(3)
二、孙子传(司马迁《史记》原文)(4)
三、《孙子兵法》的写作意图及其所经历的几个经典
战例(6)
四、孙膑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5)
五、吴起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9)
第二章吴孙武子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25)
一、概述:曹操《孙子兵法注·序》(25)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27)
第三章吴孙武子《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及导读(35)
一、计篇第一(35)
二、作战篇第二(45)
三、谋攻篇第三(53)
四、形篇第四(62)
五、势篇第五(69)
六、虚实篇第六(77)
七、军争篇第七(87)
八、九变篇第八(98)
九、行军篇第九(105)
十、地形篇第十(117)
十一、九地篇第十一(127)
十二、火攻篇第十二(143)
十三、用间篇第十三(151)
下编(阅读材料):齐《孙膑兵法》
第四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上)(161)
一、擒庞涓(161)
二、见威王(165)
三、威王问(168)
四、陈忌问垒(175)
五、篡卒(179)
六、月战(181)
七、八阵(182)
八、地葆(184)
九、势备(186)
十、兵情(189)
十一、行篡(191)
十二、杀士(192)
十三、延气(193)
十四、官一(195)
十五、强兵(198)
第五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下)(200)
十六、十阵(200)
十七、十问(206)
十八、略甲(211)
十九、客主人分(212)
二十、善者(215)
二十一、五名五恭(217)
二十二、兵失(219)
二十三、将义(221)
二十四、将德(222)
二十五、将败(223)
二十六、将失(224)
二十七、雄牝城(227)
二十八、五度九夺(229)
二十九、积疏(230)
三十、奇正(232)
参考文献(236)
上编:吴《孙子》
第一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及孙子等生平介绍(3)
一、概述(3)
二、孙子传(司马迁《史记》原文)(4)
三、《孙子兵法》的写作意图及其所经历的几个经典
战例(6)
四、孙膑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5)
五、吴起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9)
第二章吴孙武子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25)
一、概述:曹操《孙子兵法注·序》(25)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27)
第三章吴孙武子《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及导读(35)
一、计篇第一(35)
二、作战篇第二(45)
三、谋攻篇第三(53)
四、形篇第四(62)
五、势篇第五(69)
六、虚实篇第六(77)
七、军争篇第七(86)
八、九变篇第八(97)
九、行军篇第九(104)
十、地形篇第十(117)
十一、九地篇第十一(127)
十二、火攻篇第十二(143)
十三、用间篇第十三(151)
下编(阅读材料):齐《孙子》
第四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上)(161)
一、擒庞涓(161)
二、见威王(165)
三、威王问(168)
四、陈忌问垒(175)
五、篡卒(179)
六、月战(181)
七、八阵(182)
八、地葆(184)
九、势备(186)
十、兵情(189)
十一、行篡(191)
十二、杀士(192)
十三、延气(193)
十四、官一(195)
十五、强兵(198)
第五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下)(200)
十六、十阵(200)
十七、十问(206)
十八、略甲(211)
十九、客主人分(212)
二十、善者(215)
二十一、五名五恭(217)
二十二、兵失(219)
二十三、将义(221)
二十四、将德(222)
二十五、将败(223)
二十六、将失(224)
二十七、雄牝城(227)
二十八、五度九夺(229)
二十九、积疏(231)
三十、奇正(232)
参考文献(237)
第一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及孙子等生平介绍(3)
一、概述(3)
二、孙子传(司马迁《史记》原文)(4)
三、《孙子兵法》的写作意图及其所经历的几个经典
战例(6)
四、孙膑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5)
五、吴起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9)
第二章吴孙武子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25)
一、概述:曹操《孙子兵法注·序》(25)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27)
第三章吴孙武子《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及导读(35)
一、计篇第一(35)
二、作战篇第二(45)
三、谋攻篇第三(53)
四、形篇第四(62)
五、势篇第五(69)
六、虚实篇第六(77)
七、军争篇第七(87)
八、九变篇第八(98)
九、行军篇第九(105)
十、地形篇第十(117)
十一、九地篇第十一(127)
十二、火攻篇第十二(143)
十三、用间篇第十三(151)
下编(阅读材料):齐《孙膑兵法》
第四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上)(161)
一、擒庞涓(161)
二、见威王(165)
三、威王问(168)
四、陈忌问垒(175)
五、篡卒(179)
六、月战(181)
七、八阵(182)
八、地葆(184)
九、势备(186)
十、兵情(189)
十一、行篡(191)
十二、杀士(192)
十三、延气(193)
十四、官一(195)
十五、强兵(198)
第五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下)(200)
十六、十阵(200)
十七、十问(206)
十八、略甲(211)
十九、客主人分(212)
二十、善者(215)
二十一、五名五恭(217)
二十二、兵失(219)
二十三、将义(221)
二十四、将德(222)
二十五、将败(223)
二十六、将失(224)
二十七、雄牝城(227)
二十八、五度九夺(229)
二十九、积疏(230)
三十、奇正(232)
参考文献(236)
上编:吴《孙子》
第一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及孙子等生平介绍(3)
一、概述(3)
二、孙子传(司马迁《史记》原文)(4)
三、《孙子兵法》的写作意图及其所经历的几个经典
战例(6)
四、孙膑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5)
五、吴起传(司马迁《史记》原文)(19)
第二章吴孙武子的军事思想和战争观(25)
一、概述:曹操《孙子兵法注·序》(25)
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27)
第三章吴孙武子《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及导读(35)
一、计篇第一(35)
二、作战篇第二(45)
三、谋攻篇第三(53)
四、形篇第四(62)
五、势篇第五(69)
六、虚实篇第六(77)
七、军争篇第七(86)
八、九变篇第八(97)
九、行军篇第九(104)
十、地形篇第十(117)
十一、九地篇第十一(127)
十二、火攻篇第十二(143)
十三、用间篇第十三(151)
下编(阅读材料):齐《孙子》
第四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上)(161)
一、擒庞涓(161)
二、见威王(165)
三、威王问(168)
四、陈忌问垒(175)
五、篡卒(179)
六、月战(181)
七、八阵(182)
八、地葆(184)
九、势备(186)
十、兵情(189)
十一、行篡(191)
十二、杀士(192)
十三、延气(193)
十四、官一(195)
十五、强兵(198)
第五章齐孙子——《孙膑兵法》(下)(200)
十六、十阵(200)
十七、十问(206)
十八、略甲(211)
十九、客主人分(212)
二十、善者(215)
二十一、五名五恭(217)
二十二、兵失(219)
二十三、将义(221)
二十四、将德(222)
二十五、将败(223)
二十六、将失(224)
二十七、雄牝城(227)
二十八、五度九夺(229)
二十九、积疏(231)
三十、奇正(232)
参考文献(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