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赠授课用电子教案)
作者: 邬正义等
出版时间:2006-08-1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99024
- 1版
- 114403
- 46252257-4
- 平装
- 异16开
- 2006-08-18
- 300
- 429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TN92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高职
本书全面介绍了现代军事、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知识涵盖面广,技术内容新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全书共分10章,第l章是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第2~9章分别介绍了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数字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电视、无线局域网、AdHoc网和无线激光通信等各类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第10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往的OFDM、MIMO和UWB等热点无线通信新技术。
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叙述深人浅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章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习题和思考题,适合课堂教学,也便于读者自学和复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电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前辅文
绪 论
第1章 无线通信基础
1.1 无线电波
1.1.1 无线电波段的划分
1.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2 调制与解调
1.2.1 幅度调制
1.2.2 角度调制
1.3 数字通信
1.3.1 基本概念
1.3.2 语音编码(信源编码)
1.3.3 数字调制技术
1.3.4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技术
1.3.5 扩频通信技术
1.4 数据通信与网络
1.4.1 数据通信的特殊性
1.4.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1.4.3 数据通信的信息交换方式
1.4.4 数据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4.5 帧中继与ATM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现代短波通信
2.1 概述
2.2 短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特性
2.2.1 短波的传播方式
2.2.2 最高可用频率(MUF)
2.2.3 多径传播问题
2.2.4 衰落
2.2.5 多普勒频移
2.3 单边带(SSB)短波通信
2.3.1 单边带通信原理
2.3.2 单边带调制的特点及其技术问题
2.3.3 短波单边带信号的产生
2.3.4 单边带发射机和接收机
2.4 短波数据通信技术
2.4.1 传输高速数据信号的调制技术
2.4.2 时频组合调制
2.4.3 分集接收技术
2.4.4 差错控制技术
2.5 短波自适应选频技术
2.5.1 自适应选频的基本原理
2.5.2 实时信道估值(RTCE)技术
2.5.3 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
2.5.4 自适应控制技术
2.6 短波扩频与跳频通信
2.6.1 短波直接扩频通信系统
2.6.2 短波跳频扩频通信技术
2.7 短波通信网
2.7.1 短波自适应通信网
2.7.2 短波跳频通信网
2.8 短波软件无线电技术
2.8.1 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8.2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
2.8.3 短波软件无线电原理与结构
2.8.4 短波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微波通信
3.1 概述
3.2 微波通信的特点
3.3 微波的视距传播特性
3.3.1 天线高度与传播距离
3.3.2 微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3.3 地面效应和大气效应
3.4 微波中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3.4.1 系统组成
3.4.2 中继方式
3.5 PDH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3.5.1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PCM/TDM复用方式
3.5.2 PDH的复接原理
3.6 SDH微波中继通信系统
3.6.1 SDH的速率等级与帧结构
3.6.2 SDH的复用原理和映射方法
3.6.3 SDH微波通信的技术特点
3.6.4 SDH微波通信的关键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数字移动通信
4.1 概述
4.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4.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4.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
4.2 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
4.2.1 蜂窝形小区制区域覆盖原理
4.2.2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
4.3 移动通信的主要关键技术
4.3.1 多址方式
4.3.2 系统容量
4.3.3 功率控制
4.3.4 切换技术
4.4 GSM系统
4.4.1 系统结构
4.4.2 网络结构
4.4.3 信号帧结构与信道分类
4.4.4 区域定义、用户编号与识别
4.4.5 GSM网的移动通信管理与控制
4.4.6 GSM的信号处理技术
4.5 通向3G的里程碑——GPRS
4.5.1 GPRS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4.5.2 GPRS网络的实现
4.5.3 GPRS的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
4.6 CDMA系统
4.6.1 CDMA移动通信工作原理
4.6.2 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优点
4.6.3 N-CDMA(IS-95)系统
4.6.4 N-CDMA系统的主要特色技术
4.7 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4.7.1 全球性的3G无线传输标准
4.7.2 三种代表性3G系统制式的主要特点
4.7.3 后3G和4G移动通信的展望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卫星通信
5.1 概述
5.2 卫星通信系统
5.2.1 卫星与卫星轨道
5.2.2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5.2.3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工作方式
5.2.4 卫星通信的特点
5.3 卫星通信链路与设备
5.3.1 评价卫星通信质量的参数和基本技术指标
5.3.2 主要星载设备和地球站设备
5.4 卫星通信体制与多址技术
5.4.1 卫星通信体制
5.4.2 多址连接技术
5.4.3 多址分配技术
5.4.4 ALOHA方式
5.5 INTELSAT及其通信技术
5.5.1 国际通信卫星系统发展概况
5.5.2 中数据速率载波系统(IDR)
5.5.3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商用业务(IBS)
5.5.4 TDMA(时分多址)技术
5.5.5 VISTA技术
5.6 VSAT卫星网络系统与技术
5.6.1 VSAT系统概述
5.6.2 VSAT的网络结构与组网方式
5.6.3 VSAT网络的多址技术
5.6.4 VSAT网络协议
5.7 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5.7.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特点和主要技术
5.7.2 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5.7.3 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数字广播电视
6.1 数字音频广播
6.1.1 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
6.1.2 DAB的传输模式和工作频段
6.1.3 DAB的数据广播业务
6.1.4 DAB的主要关键技术
6.1.5 数字AM广播
6.2 数字电视
6.2.1 世界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6.2.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复杂性
6.2.3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干扰和失真
6.2.4 DVB传输系统与关键技术
6.2.5 DVB-T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6.3 卫星数字广播
6.3.1 卫星广播的发展
6.3.2 卫星广播系统
6.3.3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
6.3.4 卫星数据广播
6.3.5 卫星数字声音广播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无线局域网
7.1 概述
7.1.1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
7.1.2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特点
7.1.3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7.2 室内电波传播模型
7.3 IEEE 802.11标准
7.3.1 IEEE 802.11标准概述
7.3.2 IEEE 802.11标准的拓扑结构
7.3.3 媒体访问控制层
7.3.4 物理层
7.4 IEEE 802.11b标准
7.4.1 概况
7.4.2 多速率支持
7.5 IEEE 802.11a标准
7.5.1 概况
7.5.2 IEEE 802.11a标准的PLCP子层
7.6 IEEE 802.11g标准
7.7 IEEE 802.11系列标准比较
7.8 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的互通
7.8.1 WLAN与GPRS互通方案
7.8.2 WLAN与WCDMA互通方案
7.9 无线宽带接入的IEEE 802.16标准
7.9.1 IEEE 802.16标准
7.9.2 与IEEE 802.11标准的比较
7.9.3 IEEE 802.16标准的技术展望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Ad Hoc网络
8.1 基本概念
8.1.1 移动Ad Hoc网络的产生背景与历史
8.1.2 移动Ad Hoc网络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8.1.3 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
8.2 链路自适应技术
8.2.1 自适应编码调制
8.2.2 功率控制
8.2.3 混合ARQ(HARQ)
8.2.4 自适应资源分配
8.3 Ad Hoc无线网络协议
8.3.1 MAC协议
8.3.2 单播路由协议
8.3.3 组播路由协议
8.3.4 传输层协议
8.4 Ad Hoc网络安全
8.4.1 安全威胁
8.4.2 入侵检测(IDS)
8.5 蓝牙Ad Hoc网络
8.5.1 蓝牙概述
8.5.2 蓝牙协议
8.5.3 蓝牙Ad Hoc网络
8.6 Ad Hoc网络应用的发展前景
8.6.1 移动办公
8.6.2 家庭区域网络
8.6.3 无线传感器网络
8.6.4 紧急和灾难场合
8.6.5 无线个人网
8.6.6 军事应用
8.6.7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 无线激光通信
9.1 概述
9.1.1 光通信的历史
9.1.2 激光
9.1.3 激光通信
9.1.4 微波与无线激光通信的比较
9.1.5 无线激光通信的优势
9.1.6 无线激光通信的应用
9.1.7 无线激光通信进展
9.2 无线激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9.2.1 从贝尔的光电话看无线激光通信的基本构件
9.2.2 无线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主要构件原理
9.2.3 无线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架
9.2.4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9.3 无线大气激光通信光信道的损耗特性
9.3.1 无线大气激光通信信道的衰减
9.3.2 光发射、接收端机的效率
9.3.3 几何损耗
9.3.4 大气信道衰减
9.4 瞄准、捕获和跟踪(ATP)
9.4.1 ATP子系统结构组成
9.4.2 ATP子系统控制流程
9.4.3 ATP子系统相关技术
9.5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设计实例
9.5.1 总体功能和结构
9.5.2 参数确定
9.5.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考虑
*9.6 室内无线激光通信
9.6.1 红外光的特点
9.6.2 红外链路的设计
9.6.3 影响红外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9.6.4 红外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
9.6.5 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 无线通信新技术
10.1 正交频分多路调制(OFDM)技术
10.1.1 简介
10.1.2 正交频分复用原理
10.1.3 OFDM的同步、调制与解调
10.2 多天线与空时处理技术
10.2.1 简介
10.2.2 MIMO信道模型
10.2.3 MIMO系统容量
10.2.4 MIMO系统中的空时编码
10.3 超宽带(UWB)技术
10.3.1 简介
10.3.2 UWB无线物理层协议
10.3.3 UWB应用前景
10.3.4 WLAN/WPAN标准
习题与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