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现代训诂学导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562237402
  • 1-1
  • 227922
  • 51192857-4
  • 平装
  • 2008-07
  • 327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H13
  • 中文
  • 本科 高职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训诂学原理”、“训诂的方法与原则”和“训诂学的应用”为纲来建构全书的结构体系,深入阐释了训诂学的对象、内容、任务和性质;梳理了随文释义的注释、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和文献训诂札记等三大训诂体式的源流,并重点评介了其中的部分训诂要籍;介绍了训诂的方式和术语;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训诂方法的原理和训诂原则,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训诂学在当代的应用价值。本书的主要特色是:本书以“训诂学原理”、“训诂的方法与原则”和“训诂学的应用”为纲来建构全书的结构体系,深入阐释了训诂学的对象、内容、任务和性质;梳理了随文释义的注释、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和文献训诂札记等三大训诂体式的源流,并重点评介了其中的部分训诂要籍;介绍了训诂的方式和术语;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训诂方法的原理和训诂原则,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训诂学在当代的应用价值。本书的主要特色是:
一、基本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诸如在训诂学的对象、内容、任务和性质以及训诂学的界说等方面,本书在吸收前贤时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内容的继承与革新。在“训诂学的内容”方面,以往的训诂学著作大多仅限于“解释语言”,而本书新增了阐释义理、汉语词语形音义相结合的规律、古汉语词义之间的关系、词义的发展演变规律等内容。在训诂的体式方面,以往的训诂学著作大多限于“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介绍,而本书还对“文献训诂札记”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在“训诂学史”方面,以往的训诂学著作大多限于先秦至清代的训诂学史的介绍,而本书对训诂的三大体式即“随文释义的注释”、“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和“文献训诂札记”的产生和发展的源流(从先秦直至20世纪末)首次分别作了古今贯通的梳理,从而勾勒出了训诂学各个方面古今演变的轨迹。在“训诂方法”方面,除了对大多数训诂学著作中所涉及的“因形索义”和“因声求义”等训诂方法进行深入地阐释之外,本书还将传统的“因文求义”方法改造为“因语境求义”,并且对该训诂方法进行了深入地阐释;还提出并阐释了“因逻辑求义”的训诂方法。在“训诂原则”方面,不仅根据“因形索义”、“因声求义”、“因语境求义”和“因逻辑求义”等不同训诂方法的“个性:特征”而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具有特殊性的训诂原则,并且还根据各种训诂方法的“共性特征”而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训诂原则;在具有普遍性的训诂原则方面,除了对前人已经论及的“词义的时代性原则”和“词义的社会性原则”进行深入地阐释之外,本书还首次把“实事求是”作为训诂的原则并进行了深入地阐释。三、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本书既注重结合训诂实践成果来阐释训诂学的基本原理和训诂方法与训诂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从“训诂学与古籍整理”、“训诂学与语文辞书编纂”、“训诂学与古文阅读和教学”、“训诂学与语言运用”等方面来阐释训诂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既具有理论深度和某种程度的创新性,又具备实践上管用的特性。
本书内容翔实、论述精要、深入浅出,既是学术专著,又可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典文献专业、历史学专业的《训诂学》教材,也可供训诂学爱好者阅读。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序第一章 训诂学概说 第一节 训诂 第二节 训诂学第二章 训诂学的内容 第一节 解释语言 第二节 阐释义理 第三节 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字音与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古汉语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词义的发展演变规律第三章 随文释义的注释 第一节 注释史概要 第二节 注释的体式第四章 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 第一节 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史概要 第二节 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要籍简介第五章 文献训诂札记 第一节 文献训诂札记史概要 第二节 文献训诂札记要籍简介第六章 训诂的方式第七章 训诂的术语 第一节 释义的义训术语 第二节 注音术语和释义的声训术语 第三节 校勘文字的术语 第四节 阐明语法及修辞手段的术语第八章 训诂的方法 第一节 因形索义 第二节 因声求义 第三节 因语境求义 第四节 因逻辑求义第九章 训诂的原则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性原则 第二节 词义的时代性原则 第三节 实事求是原则第十章 训诂学的应用 第一节 训诂学与古籍整理 第二节 训诂学与语文辞书编纂 第三节 训诂学与古文阅读和教学 第四节 训诂学与语言运用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