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2-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环境化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583185
  • 1-9
  • 226807
  • 46259780-8
  • 平装
  • 16开
  • 2022-12
  • 600
  • 440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X13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共4篇16章,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和生态风险,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阐述了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趋规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污染物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有机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生物标志物和生物风险早期诊断,以及全球关心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灰霾等环境问题,均在有关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为使化学与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各章还穿插了“案例分析”,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思考与练习”。
目录
目录前言第1章 绪论 11.1 环境化学的形成 11.2 环境化学的特点 21.3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范围 21.4 环境化学发展动向 31.4.1 环境分析化学 31.4.2 水环境化学 51.4.3 大气污染化学 61.4.4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界面反应及生物可利用性 71.4.5 有害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和早期诊断 8本章基本要求 10思考与练习 10第1篇 水环境化学第2章 天然水的组成和性质 122.1 水质概况 122.2 天然水的组成 132.2.1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132.2.2 水中的金属离子 132.2.3 溶解在水中的气体 142.2.4 水中的营养元素 172.2.5 水生生物 172.3 天然水的性质 182.3.1 碳酸平衡 182.3.2 天然水的碱度和酸度 212.3.3 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 262.3.4 天然水的硬度 27本章基本要求 27思考与练习 27第3章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 293.1 水环境中的溶解和沉淀作用 293.1.1 天然水中各类固体的溶解度 293.1.2 水溶液的稳定性 373.2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 403.2.1 天然水体中的配合作用 403.2.2 羟基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 413.2.3 螯合剂NTA的配合作用 433.2.4 腐殖质的配合作用 493.2.5 有机配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503.3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523.3.1 天然水中氧化还原平衡的意义 523.3.2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533.3.3 天然水体的pe-pH图 573.3.4 天然水中污染物的氧化还原转化 623.3.5 水中有机物的氧化 683.4 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 683.4.1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物质 683.4.2 胶体颗粒的性质 703.4.3 颗粒物在水环境中的吸附过程 733.4.4 沉积物——探索天然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工具 75本章基本要求 77思考与练习 77第4章 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 804.1 分配作用 804.1.1 线性分配理论 804.1.2 标化分配系数 814.1.3 生物浓缩因子 834.2 挥发作用 854.2.1 亨利定律 854.2.2 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 864.3 水解作用 894.4 光解作用 914.4.1 直接光解 914.4.2 敏化光解(间接光解) 954.4.3 氧化反应 964.5 生物降解作用 974.5.1 生长代谢 974.5.2 共代谢 984.5.3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99本章基本要求 101思考与练习 101第5章 水环境中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1025.1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1035.1.1 农药 1035.1.2 多环芳烃类 1045.1.3 多氯联苯 1045.1.4 卤代脂肪烃 1055.1.5 醚类 1055.1.6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1055.1.7 苯酚类和甲酚类 1055.1.8 酞酸酯类 1065.1.9 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1065.1.10 新型有机污染物 1065.2 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 1115.2.1 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1125.2.2 归趋模式简介 1135.2.3 归趋模式应用举例 1165.3 无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型 1195.3.1 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 1195.3.2 水体富营养化 1225.3.3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化学平衡模型 124本章基本要求 127思考与练习 127第2篇 大气环境化学第6章 天然大气和重要污染物 1296.1 大气的组成和停留时间 1296.1.1 大气的组成 1296.1.2 大气组分的停留时间 1306.1.3 大气组分浓度表示方法 1316.2 大气的主要层次 1326.2.1 对流层 1336.2.2 平流层 1336.2.3 中间层 1346.2.4 热层 1346.3 大气中的离子及自由基 1346.3.1 大气中的离子 1346.3.2 大气中的自由基 1356.4 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1376.4.1 含硫化合物 1386.4.2 含氮化合物 1406.4.3 含碳化合物 1426.4.4 含卤素化合物 1466.5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1476.5.1 地球的热平衡 1476.5.2 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1486.5.3 辐射强迫 149本章基本要求 151思考与练习 151第7章 气相大气化学 1527.1 大气光化学反应基础 1527.1.1 光化学反应定律 1527.1.2 光化学反应过程 1537.2 氮氧化物的气相反应 1537.2.1 氮氧化物的基本反应 1537.2.2 NO、NO2和O3的基本光化学循环 1547.2.3 氮氧化物气相反应动力学 1567.3 二氧化硫的气相反应 1567.3.1 SO2与氧原子的反应 1577.3.2 SO2与其他自由基的反应 1577.4 有机物的气相反应 1587.4.1 碳氢化合物的一些重要反应 1597.4.2 HO 与烯烃类、烃类、醛类、卤代烃、芳香烃的反应 1597.4.3 烯烃与臭氧、原子氧和氮氧化物的反应 1617.4.4 天然有机物的转化 1637.5 光化学烟雾 1637.5.1 光化学烟雾的特征 1637.5.2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与臭氧生成机制 1657.5.3 光化学烟雾的化学动力学机理 1697.6 平流层化学 1707.6.1 平流层的化学反应 1717.6.2 南极“臭氧洞”现象及解释 1747.6.3 北极上空的臭氧损耗 177本章基本要求 178思考与练习 178第8章 液相大气化学 1808.1 二氧化硫的液相反应 1808.1.1 SO2的液相平衡 1808.1.2 SO2的液相反应动力学 1828.2 氮氧化物的液相反应 1858.2.1 NOx的液相平衡 1858.2.2 NH3和HNO3的液相平衡 1878.2.3 NOx的液相反应动力学 1888.3 酸沉降化学 1888.3.1 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1888.3.2 酸雨的化学组成 1908.3.3 酸雨中的关键性离子组分 1918.3.4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1928.3.5 酸雨的来源及近年变化趋势 1948.4 降水化学组分和pH的背景值 1968.4.1 降水化学组分的背景值 1968.4.2 降水pH的背景值 1968.5 酸沉降临界负荷 1978.5.1 临界负荷基本含义与临界化学标准 1978.5.2 临界负荷计算方法 198本章基本要求 200思考与练习 200第9章 大气颗粒物 2029.1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2029.2 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2039.2.1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2039.2.2 大气颗粒物的汇 2039.3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质 2049.3.1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2049.3.2 大气颗粒物的表面性质 2069.4 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物 2089.4.1 无机颗粒物的来源 2089.4.2 无机颗粒物的组成 2099.5 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物 2119.5.1 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的类型及来源 2119.5.2 多环芳烃 2129.5.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传输 2139.6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49.6.1 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2149.6.2 人体吸入量的估算 2149.7 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2159.7.1 扩散模型法 2159.7.2 受体模型法 2169.8 大气颗粒物的区域污染 2199.8.1 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2199.8.2 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2209.8.3 区域复合污染控制 2209.8.4 灰霾 223本章基本要求 225思考与练习 225第3篇 土壤环境化学第10章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22810.1 土壤的分层 22810.2 土壤的组成 22910.2.1 土壤矿物质 22910.2.2 土壤有机质 23510.2.3 土壤水分 23810.2.4 土壤空气 23910.3 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 24010.3.1 土壤的质地 24010.3.2 土壤的胶体性质 24110.4 土壤的离子交换与吸附 24510.4.1 离子交换与吸附反应 24510.4.2 表面配合模型 25010.5 土壤的酸碱度 25410.5.1 土壤的酸度 25410.5.2 土壤的碱度 25610.5.3 土壤的缓冲作用 25710.5.4 土壤酸碱性的环境意义 25910.6 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26010.6.1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 26010.6.2 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 26010.6.3 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环境意义 262本章基本要求 263思考与练习 263第11章 氮、磷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6411.1 氮在土壤中的迁移 26411.1.1 土壤中氮的来源 26411.1.2 土壤中氮的形态 26411.1.3 氮在土壤中转化的重要过程 26511.1.4 氮的流失 26611.1.5 氮污染 26711.2 磷在土壤中的迁移 26811.2.1 土壤中磷的来源 26811.2.2 土壤中磷的形态 26811.2.3 土壤的固磷作用 27011.2.4 磷肥的污染 27011.3 土壤重金属污染 27211.3.1 土壤元素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 27211.3.2 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归趋的主要反应 27511.4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归趋 27711.4.1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累积和迁移 27811.4.2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耐受机制 281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