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4-0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刑事证据法(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38011
  • 2版
  • 190124
  • 44230928-2
  • 平装
  • 16开
  • 2014-02
  • 427
  • 444
  • 法学
  • 法学
  • D925.213.1
  • 法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刑事证据法学》以个人独著的形式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在刑事证据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使教科书具有了高端学术含量,体现了思想性、前沿性、实践性。本教材汲取同类教材的经验和精华,同时具有中国当下的问题意识,整合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反映刑事证据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教材不仅适合法学本科、研究生学习,也非常适合公检法系统和从事刑事领域工作的律师学习之用。本教材面市后,成为刑事证据法学领域最为权威的教材之一。
第二版根据2013年起实施的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以及相关部委的关于《刑事诉讼法》以及刑事证据法的解释,对全书进行了修订。
目录
第一部分 证据法导论


第一章 刑事证据法概述

一、 "证据学"与"证据法学"

二、 刑事证据法的体系

三、 刑事证据法的功能

四、 两个理论问题

第二章 刑事证据法的渊源

一、 刑事证据法的主要法律渊源

二、 212年《刑事诉讼法》

三、 《司法鉴定管理规定》

四、 《非法证据排除规定》

五、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

六、 《最高法院212年解释》

七、 刑事证据法的渊源与证据法的发展

第三章 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一、 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二、 证据裁判原则

三、 实质真实原则

四、 无罪推定原则

五、 证据合法原则

六、 直接和言词原则

七、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八、 中国刑事证据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第二部分 证据的概念与分类


第四章 证据的概念

一、 "证据事实"与"证据载体"

二、 "事实说"的缺陷

三、 "材料说"的确立

四、 证据的定义

第五章 证据的理论分类

一、 证据理论分类概述

二、 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

三、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四、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五、 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与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

第六章 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一、 证据转化为定案根据的条件

二、 英美法中的可采性与相关性

三、 大陆法中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四、 对"可采性"与"证据能力"的比较

五、 中国法中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六、 证明力

七、 证据能力
第七章 证据证明力的法律限制

一、 证明力评判的两种方式

二、 我国刑事证据法对证明力的限制

三、 对相关性和真实性的法律要求

四、 原始证据的优先性

五、 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的不同证明方式

六、 相互印证规则

七、 利害关系人的证言

八、 特殊言词证据的证明力

第八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性质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诉讼功能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简要比较

四、 中国刑事证据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五、 强制性排除规则

六、 裁量性排除规则

七、 瑕疵证据的补正规则

第九章 实物证据的鉴真

一、 概述

二、 鉴真的性质

三、 鉴真的方法

四、 鉴真的诉讼功能


第三部分 证据的法定形式


第十章 证据的法定形式概述

一、 证据表现形式的法定化

二、 对证据形式法定化的反思

第十一章 物证与书证

一、 物证、书证的概念

二、 物证、书证的特点

三、 对传来证据的限制使用

四、 物证、书证的鉴真

五、 物证、书证的排除

第十二章 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

一、 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的概念

二、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证据属性

三、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鉴真

四、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排除

第十三章 笔录证据

一、 笔录证据的概念

二、 笔录证据的分类

三、 笔录证据的作用

四、 侦查过程的验证

五、 笔录证据的排除规则

第十四章 鉴定意见

一、 多维视角下的鉴定意见

二、 鉴定意见的性质

三、 鉴定人出庭作证问题

四、 专家证人出庭作证问题

五、 鉴定检材的鉴真问题

六、 鉴定意见的排除规则

七、 鉴定意见规则的制度空间

第十五章 证人证言

一、 证人证言的概念

二、 证人的资格和条件

三、 证言笔录的证据能力

四、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