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全球分工格局与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兼论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9787514146189
  • 188028
  • 2014-06
  • F113.1
内容简介

  《全球分工格局与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兼论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由张捷著,在本书中,作者试图搞清楚,世界经济为什么会身陷困境而难以自拔?它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尽快摆脱崎岖山路,重新驶上宽广坦途?同时,中国经济的动力衰减,到底是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还是自身问题所致?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孰主孰从?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同时由盛转衰,其内在关联和互动机制又是什么?本书将以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分工及其结构演变为主线,以与国际分工相关联的各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及其影响为主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个层次,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去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变化和走向,研究国际分工对中国经济及其结构转型的影响,并在释疑解惑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目录
Ⅰ 全球篇
 第1章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嬗变
  1.1 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
  1.2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生及其特征
  1.3 从垂直专业化到“制造—服务”国际分工
 第2章 世界经济结构失衡与全球经济危机
  2.1 国际分工新变化对世界产业体系的影响
  2.2 制造—服务国际分工与全球经济失衡
  2.3 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经济结构调整
 第3章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理论假说
  3.3 实证研究
  3.4 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 发展方式转型的终极目标: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
  4.1 文明演化的历史路径与自然逻辑
  4.2 生态文明必将取代工业文明
  4.3 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结构转型与体制机制
  4.4 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博弈选择
  4.5 向生态文明转型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标
Ⅱ 国别篇
 第5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战略调整
  5.1 制造业复兴之路: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
  5.2 美国再工业化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5.3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的影响
 第6章 德国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
  6.1 德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回顾
  6.2 德国国际分工地位变化的历史回顾
  6.3 德国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地位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6.4 德国模式的意义和启示
 第7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日本制造业的结构变化——从“全套型”产业体系到核心零部件供应国
  7.1 日本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变化趋势
  7.2 后危机时代日本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7.3 日本制造业结构变化对东亚及中国的影响
 第8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韩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化——从追随者到创新者的演变
  8.1 韩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8.2 存在的问题
  8.3 韩国产业升级对东亚和中国的影响
  8.4 补论:中日韩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Ⅲ 中国篇
 第9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经济增长
  9.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向型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特点
  9.2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悖论”及其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
  9.3 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9.4 补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战略转换
 第10章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与路径
  10.1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
  10.2 服务业是虚拟产业和停滞部门吗
  10.3 如何才能推动服务业发展
  10.4 结论与启示
  10.5 补论:发展服务业能提高国内消费率吗
 第11章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11.1 相关文献评述
  11.2 制度因素影响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理论假说
  11.3 变量设置、数据说明和实证检验
  11.4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12章 后危机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决策树模型
  12.3 企业的价值链能力建设与转型升级
  12.4 实证检验与分析
  12.5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