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出版社
- 9787511874672
- 174603
- 2015-05
- D923.24
内容简介
《物权法总论》以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为基础,以大量案例为依据,吸收各国物权法相关理论,并结合其判例,对于物权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物权法总论》一书根据学界通说和法律规定以及研究习惯,分为物权法概述、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通论、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与登记、动产物权的变动与交付、物权的保护、占有八个章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物权法的主要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性质
一、物权法的概念
二、物权法的性质
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与意义
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二、物权法的意义
第三节 物权法的体例与发展趋势
一、物权法的体例
二、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物权法的渊源
一、物权法渊源的争议
二、物权法的具体渊源
三、物权法适用的顺位
第二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功能
二、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理论争议与评析
第二节 平等保护原则
一、平等保护原则的含义
二、平等保护原则的宪法争论与评析
三、平等保护原则的适用
第三节 一物一权原则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含义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立法理由及发展趋势
三、一物一权原则在我国《物权法》上的争论及其适用
四、一物一权与信托制度
五、一物一权与法人财产权
第四节 物权法定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立法例与含义
二、物权法定的法源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理由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批判与评析
五、我国对待物权法定应有的态度
六、物权法定与私法自治
第五节 公示原则
一、公示原则概述
二、公示的对象
三、公示的方法
四、公示的生效主义与对抗主义
五、公示的权利推定效力
第六节 公信原则
一、公信原则概述
二、公信力的表现形式
三、公示的推定力与公信力之间的关系
四、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物权通论
第一节 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及性质
二、物权的特征
三、物权的分类
第二节 物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的关系
一、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区分
二、物权与债权的发展趋势、理论争议与评析
三、物权与知识产权及其体系安排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一、物权的客体概述
二、物权客体的范围及其扩张
三、物的主要分类
四、特殊的物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的效力概述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五、物权请求权
第五节 物权的取得与行使及其限制
一、物权的取得及其限制
二、物权行使的限制及其限度
第四章 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
一、物权变动的意义与分类
二、物权的设立
三、物权的变更
四、物权的消灭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分析
一、物权变动模式概述
二、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立
三、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比较分析
四、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
第三节 物权行为理论
一、物权行为概述
二、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分离原则)
三、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抽象原则)
四、物权行为的有因性分析
五、我国现行法律是否采纳物权行为
六、物权行为理论:现行法难以承受之重
第四节 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模式
一、无权处分的含义与范围
二、比较法上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三、关于《合同法》第51条的解释与得失分析
四、《物权法》第15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与无权处分的效力
五、善意取得的转让合同与无权处分
六、结论
第五节 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概述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三、取得时效的计算规则
四、取得时效的效力
五、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第六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
一、物权客体的灭失
二、抛弃
三、混同
四、其他原因
第五章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与登记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含义与类型
二、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生效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
三、特殊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四、不动产占有的公示效力:""使债权物权化""
第二节 登记的对抗效力
一、登记对抗效力的含义与意义
二、对抗效力的法律构成
三、善意第三人的范围
第三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概述
二、法律文书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三、征收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四、继承、受遗赠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五、事实行为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六、《物权法》第31条的解释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的基础理论
一、不动产登记概述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三、不动产登记的典型立法例
四、不动产登记簿
五、不动产登记能力
六、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与复制
第五节 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程序
一、登记的申请概述
二、登记申请的方式
三、登记机构的受理及效力
四、嘱托登记与依职权登记
五、登记的审查
六、登记决定及收费发证
第六节 登记请求权
一、登记请求权概述
二、登记请求权与登记申请请求权
三、登记请求权的发生原因与性质
四、登记对抗主义之下的中间省略登记
五、登记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七节 登记的类型
一、登记的类型概述
二、总登记与初始登记
三、更正登记
四、异议登记
五、预告登记
第八节 登记顺位
一、登记顺位概述
二、登记顺位的原则
三、法定顺位与意定顺位
四、顺位保留
五、顺位的变动
第九节 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
一、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概述
二、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概述
三、登记机构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登记机构的追偿权
第六章 动产物权的变动与交付
第一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
一、动产物权变动的含义与类型
二、动产物权变动的交付生效主义与交付对抗主义
三、动产物权变动交付生效主义的例外
第二节 动产交付的基本理论
一、交付概述
二、交付的法律性质
三、交付的分类
第三节 交付的具体规则
一、现实交付
二、简易交付
三、指示交付
四、占有改定
第四节 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
一、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模式
二、特殊动产之交付与登记的法律意义
三、特殊动产""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规范意义
四、特殊动产的多重让与规则的不足及其完善
第七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 物权的保护概述
一、物权保护的概念及类型
二、物权的私法保护
三、物权保护方法的适用
第二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
一、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概念
二、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性质与类型
三、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权利人与确认主体
四、物权确认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的基本理论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述
二、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三、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四、物权请求权的体系
五、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四节 返还原物请求权
一、返还原物请求权概述
二、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三、举证责任
四、原物返还请求权的效力
五、原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
第五节 排除妨害请求权
一、排除妨害请求权概述
二、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三、物权人的容忍义务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效力
第六节 消除危险请求权
一、消除危险请求权概述
二、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三、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效力
第八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的基本理论
一、占有制度的起源、演进与继受
二、占有概述
三、占有的构成要件
四、占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五、占有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三、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四、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
五、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六、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一、直接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二、间接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三、占有继受取得的效力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二、占有恢复关系的基本原理
三、占有物的使用与收益的返还责任
四、对占有物支出费用的偿还责任
五、占有物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
六、占有恢复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适用关系
第五节 占有的民法保护
一、占有的民法保护概述
二、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
四、占有的不当得利返还
五、侵害占有的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性质
一、物权法的概念
二、物权法的性质
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与意义
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二、物权法的意义
第三节 物权法的体例与发展趋势
一、物权法的体例
二、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物权法的渊源
一、物权法渊源的争议
二、物权法的具体渊源
三、物权法适用的顺位
第二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功能
二、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理论争议与评析
第二节 平等保护原则
一、平等保护原则的含义
二、平等保护原则的宪法争论与评析
三、平等保护原则的适用
第三节 一物一权原则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含义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立法理由及发展趋势
三、一物一权原则在我国《物权法》上的争论及其适用
四、一物一权与信托制度
五、一物一权与法人财产权
第四节 物权法定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立法例与含义
二、物权法定的法源
三、物权法定原则的理由
四、物权法定原则的批判与评析
五、我国对待物权法定应有的态度
六、物权法定与私法自治
第五节 公示原则
一、公示原则概述
二、公示的对象
三、公示的方法
四、公示的生效主义与对抗主义
五、公示的权利推定效力
第六节 公信原则
一、公信原则概述
二、公信力的表现形式
三、公示的推定力与公信力之间的关系
四、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物权通论
第一节 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及性质
二、物权的特征
三、物权的分类
第二节 物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的关系
一、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区分
二、物权与债权的发展趋势、理论争议与评析
三、物权与知识产权及其体系安排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一、物权的客体概述
二、物权客体的范围及其扩张
三、物的主要分类
四、特殊的物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的效力概述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五、物权请求权
第五节 物权的取得与行使及其限制
一、物权的取得及其限制
二、物权行使的限制及其限度
第四章 物权变动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
一、物权变动的意义与分类
二、物权的设立
三、物权的变更
四、物权的消灭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分析
一、物权变动模式概述
二、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立
三、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比较分析
四、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
第三节 物权行为理论
一、物权行为概述
二、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分离原则)
三、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抽象原则)
四、物权行为的有因性分析
五、我国现行法律是否采纳物权行为
六、物权行为理论:现行法难以承受之重
第四节 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模式
一、无权处分的含义与范围
二、比较法上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三、关于《合同法》第51条的解释与得失分析
四、《物权法》第15条及相关司法解释与无权处分的效力
五、善意取得的转让合同与无权处分
六、结论
第五节 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概述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三、取得时效的计算规则
四、取得时效的效力
五、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第六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
一、物权客体的灭失
二、抛弃
三、混同
四、其他原因
第五章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与登记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含义与类型
二、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生效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
三、特殊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四、不动产占有的公示效力:""使债权物权化""
第二节 登记的对抗效力
一、登记对抗效力的含义与意义
二、对抗效力的法律构成
三、善意第三人的范围
第三节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概述
二、法律文书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三、征收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四、继承、受遗赠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五、事实行为导致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六、《物权法》第31条的解释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的基础理论
一、不动产登记概述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三、不动产登记的典型立法例
四、不动产登记簿
五、不动产登记能力
六、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与复制
第五节 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程序
一、登记的申请概述
二、登记申请的方式
三、登记机构的受理及效力
四、嘱托登记与依职权登记
五、登记的审查
六、登记决定及收费发证
第六节 登记请求权
一、登记请求权概述
二、登记请求权与登记申请请求权
三、登记请求权的发生原因与性质
四、登记对抗主义之下的中间省略登记
五、登记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七节 登记的类型
一、登记的类型概述
二、总登记与初始登记
三、更正登记
四、异议登记
五、预告登记
第八节 登记顺位
一、登记顺位概述
二、登记顺位的原则
三、法定顺位与意定顺位
四、顺位保留
五、顺位的变动
第九节 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
一、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概述
二、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概述
三、登记机构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登记机构的追偿权
第六章 动产物权的变动与交付
第一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
一、动产物权变动的含义与类型
二、动产物权变动的交付生效主义与交付对抗主义
三、动产物权变动交付生效主义的例外
第二节 动产交付的基本理论
一、交付概述
二、交付的法律性质
三、交付的分类
第三节 交付的具体规则
一、现实交付
二、简易交付
三、指示交付
四、占有改定
第四节 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
一、特殊动产物权的变动模式
二、特殊动产之交付与登记的法律意义
三、特殊动产""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规范意义
四、特殊动产的多重让与规则的不足及其完善
第七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 物权的保护概述
一、物权保护的概念及类型
二、物权的私法保护
三、物权保护方法的适用
第二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
一、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概念
二、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性质与类型
三、物权确认请求权的权利人与确认主体
四、物权确认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三节 物权请求权的基本理论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述
二、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三、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四、物权请求权的体系
五、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第四节 返还原物请求权
一、返还原物请求权概述
二、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三、举证责任
四、原物返还请求权的效力
五、原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
第五节 排除妨害请求权
一、排除妨害请求权概述
二、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三、物权人的容忍义务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效力
第六节 消除危险请求权
一、消除危险请求权概述
二、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
三、消除危险请求权的效力
第八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的基本理论
一、占有制度的起源、演进与继受
二、占有概述
三、占有的构成要件
四、占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五、占有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三、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四、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
五、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六、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一、直接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二、间接占有的取得与消灭
三、占有继受取得的效力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
二、占有恢复关系的基本原理
三、占有物的使用与收益的返还责任
四、对占有物支出费用的偿还责任
五、占有物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
六、占有恢复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适用关系
第五节 占有的民法保护
一、占有的民法保护概述
二、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
四、占有的不当得利返还
五、侵害占有的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