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检察出版社
- 9787510213458
- 172133
- 2015-01
- D92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检务公开基本原理》结合国际上关于检务公开的基本规则和各国对检务公开的不同规定,充分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又结合中国国情,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检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论述。在《检务公开基本原理》中,针对国际通行的信息公开准则,提出了检务公开应当坚持最大限度公开原则的可行性;针对公开与例的外关系,提出适合中国检察机关的确定标准;针对各个国家不同的公开方式的比较,提出了适合我国检察机关公开方式的运用规则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的检务公开改革
一、中国检务公开改革十六年
二、检务公开的价值与意义
三、检务公开为什么是一个特殊问题
四、中国检务公开改革的问题
五、中国检务公开改革的方向
第二章 检务公开的法律渊源与立法方式
一、域外检务公开的法律渊源
二、我国检务公开的立法现状
三、各种立法方式产生的原因
四、我国检务公开立法方式的选择
第三章 检务公开的范围及其特殊例外
一、检务公开应当坚持最大限度公开原则
二、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检务公开的样本分析
三、检务信息公开需要何种特殊“例外”
四、“公开”与“例外”的确定原则
五、通过救济程序在实践中确定例外
六、实现检务公开及其例外的立法化
第四章 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的检察机关“工作秘密”
一、检察机关“工作秘密”存在的必要性
二、检察机关“工作秘密”的类型划分
三、检察机关“工作秘密”范围的具体界定
四、结语
第五章 检务公开的及时性
一、及时原则的依据和内涵-
二、对公众公开的时机
三、对当事人公开的时机
四、对人民监督员公开的时机
五、听证公开的时机
六、立法要明确规定检务公开的及时原则
第六章 检务公开方式的多样化与正当化
一、从简单公开到多样化公开
二、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公开方式
三、检务公开方式的正当化
四、结语
第七章 检察机关听证公开
一、检察听证制度概况
二、检察听证制度与国外执法机关听证的比较
三、不起诉听证程序
四、批捕听证程序
五、申诉听证程序
六、民行抗诉听证程序
七、检察听证在公开方面的作用
八、检察听证制度的完善
第八章 向人民监督员公开机制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二、当前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特点
三、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设想
四、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第九章 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
一、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的产生
二、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构建
三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的完善
第十章 检察机关终结性文书的公开
一、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应当向社会公开
二、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向社会公开的范围
三、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向社会公开的方式
四、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向社会公开的实施策略
第十一章 检察机关与网络民意沟通机制
一、人民检察院加强与网络民意沟通的必要性
二、我国检察院与网络民意沟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涉检网络民意良性沟通机制构建
四、检察机关应对网络民意应当注意的问题
五、结语
第十二章 检务公开窗口建设
一、场所公开是信息公开的一部分
二、通过检务公开窗口建设实现检察机关场所公开
三、我国检务公开窗口建设的主要方式
四、我国检务公开窗口建设的发展路径
第十三章 检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
一、以网络形式进行信息公开成为国际社会政府的新义务
二、我国电子检务公开平台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三、电子检务公开平台的完善
四、电子检务公开平台建设的配套措施
五、结语
第十四章 检务公开中公民知情权的救济
一、检务公开必须通过救济程序进行监督
二、检务公开的救济依据
三、检务公开救济权的行使主体
四、对检察信息不公开的救济方式
五、余论:司法救济中坚持“信息公开推定原则”
第十五章 探索设计检务公开评估指数
一、为什么需要检务公开评估指数
二、检务公开评估指数的评估范围与具体指标
三、检务公开评估指数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后记
第一章 中国的检务公开改革
一、中国检务公开改革十六年
二、检务公开的价值与意义
三、检务公开为什么是一个特殊问题
四、中国检务公开改革的问题
五、中国检务公开改革的方向
第二章 检务公开的法律渊源与立法方式
一、域外检务公开的法律渊源
二、我国检务公开的立法现状
三、各种立法方式产生的原因
四、我国检务公开立法方式的选择
第三章 检务公开的范围及其特殊例外
一、检务公开应当坚持最大限度公开原则
二、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检务公开的样本分析
三、检务信息公开需要何种特殊“例外”
四、“公开”与“例外”的确定原则
五、通过救济程序在实践中确定例外
六、实现检务公开及其例外的立法化
第四章 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的检察机关“工作秘密”
一、检察机关“工作秘密”存在的必要性
二、检察机关“工作秘密”的类型划分
三、检察机关“工作秘密”范围的具体界定
四、结语
第五章 检务公开的及时性
一、及时原则的依据和内涵-
二、对公众公开的时机
三、对当事人公开的时机
四、对人民监督员公开的时机
五、听证公开的时机
六、立法要明确规定检务公开的及时原则
第六章 检务公开方式的多样化与正当化
一、从简单公开到多样化公开
二、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公开方式
三、检务公开方式的正当化
四、结语
第七章 检察机关听证公开
一、检察听证制度概况
二、检察听证制度与国外执法机关听证的比较
三、不起诉听证程序
四、批捕听证程序
五、申诉听证程序
六、民行抗诉听证程序
七、检察听证在公开方面的作用
八、检察听证制度的完善
第八章 向人民监督员公开机制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二、当前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特点
三、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设想
四、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第九章 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
一、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的产生
二、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构建
三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的完善
第十章 检察机关终结性文书的公开
一、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应当向社会公开
二、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向社会公开的范围
三、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向社会公开的方式
四、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向社会公开的实施策略
第十一章 检察机关与网络民意沟通机制
一、人民检察院加强与网络民意沟通的必要性
二、我国检察院与网络民意沟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涉检网络民意良性沟通机制构建
四、检察机关应对网络民意应当注意的问题
五、结语
第十二章 检务公开窗口建设
一、场所公开是信息公开的一部分
二、通过检务公开窗口建设实现检察机关场所公开
三、我国检务公开窗口建设的主要方式
四、我国检务公开窗口建设的发展路径
第十三章 检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
一、以网络形式进行信息公开成为国际社会政府的新义务
二、我国电子检务公开平台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三、电子检务公开平台的完善
四、电子检务公开平台建设的配套措施
五、结语
第十四章 检务公开中公民知情权的救济
一、检务公开必须通过救济程序进行监督
二、检务公开的救济依据
三、检务公开救济权的行使主体
四、对检察信息不公开的救济方式
五、余论:司法救济中坚持“信息公开推定原则”
第十五章 探索设计检务公开评估指数
一、为什么需要检务公开评估指数
二、检务公开评估指数的评估范围与具体指标
三、检务公开评估指数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