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法院实践看国际航空运输责任规则的适用与发展 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
¥78.00定价
作者: [美] 乔治·汤普金斯
译者:徐丽,吴文余,赵华宾,刘伟,薛景 等 译;
出版时间:2014-0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9787511861115
- 166607
- 2014-07
- D993-4
内容简介
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乔治·汤普金斯所著的《从美国法院实践看国际航空运输责任规则的适用与发展(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主要的是从美国法院的司法实践和具体的案例来展开的。通过具体的司法实践这样一个视角来展开公约(1929年华沙公约或者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国际航空运输责任体制。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之路
1.1 导论
1.2 1999年蒙特利尔大会时的华沙责任体系
1.2.1 国际私法公约
1.2.2 承运人间协议(仅适用于第17条旅客死亡和身体伤害)
1.3 小结
第二章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演进
2.1 导论
2.2 通过《蒙特利尔公约》的契机
2.2.1 国际航空法研讨会(1981年)
2.2.2 日本责任限额的变化(1981~1982年)
2.2.3 美国未批准《蒙特利尔第三号议定书》(MP3)和《蒙特利尔第四号议定书》(MP4)(1983年)
2.2.4 阿尔沃公约建议稿(1987年)
2.2.5 严格责任的建议(1991年)
2.2.6 日本倡议(1992年)
2.2.7 美国复活《蒙特利尔第三号议定书》和《蒙特利尔第四号议定书》再次失败(1994年)
2.2.8 国际航协关于旅客责任的承运人间协议(IIA)(1995年)
2.2.9 关于实施国际航协承运人间旅客责任协议的措施的协议(MIA)(1996年)
2.2.10 国际民航组织(ICAO)起草《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1996~1998年)
第三章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诞生
3.1 导论
3.2 1999年5月10~28日蒙特利尔大会
3.2.1 蒙特利尔大会的目标
3.2.2 新公约的奠基石
3.2.3 蒙特利尔大会实现的目标
3.3 《蒙特利尔公约》的主要特性
3.3.1 概览及一般评述
3.3.2 旅客死亡和身体伤害的责任
3.3.3 运输凭证
3.3.4 行李运输责任
3.3.5 货物运输责任
3.3.6 延误责任
3.3.7 损害
3.3.8 限额的阶段性复审
3.3.9 吸纳先前文件
3.3.10 适用
3.4 小结
第四章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判例的发展
4.1 导论
4.2 美国法院判决
4.2.1 主旨
4.2.2 旅客责任
4.2.3 行李责任:第17条
4.2.4 货物责任:第18条
4.2.5 损害赔偿概述
4.2.6 管辖:第33条
4.2.7 诉讼时效:第35条
4.2.8 承运人的追索权:第37条
4.2.9 承运人责任的排除:第20条
4.2.10 对承运人代理人的适用:第30条
4.2.11 结论
4.3 澳大利亚法院判决
4.3.1 第17条:旅客责任
4.4 意大利法院判决
4.4.1 第17条行李责任
4.4.2 第17条:事故——旅客因经济舱综合征(DVT)而死亡
4.5 西班牙法院判决
4.6 英国法院判决
4.6.1 第17条:旅客运输责任
4.7 小结
第五章 公约责任规则的适用
第六章 公约责任规则在美国的法律地位
第七章 术语定义
第八章 旅客运输
第九章 行李运输
第十章 货物运输
第十一章 运输延误责任
第十二章 管辖权
第十三章 诉讼时效
第十四章 损害、责任限制和抗辩
附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译后记
致谢
第一章 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之路
1.1 导论
1.2 1999年蒙特利尔大会时的华沙责任体系
1.2.1 国际私法公约
1.2.2 承运人间协议(仅适用于第17条旅客死亡和身体伤害)
1.3 小结
第二章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演进
2.1 导论
2.2 通过《蒙特利尔公约》的契机
2.2.1 国际航空法研讨会(1981年)
2.2.2 日本责任限额的变化(1981~1982年)
2.2.3 美国未批准《蒙特利尔第三号议定书》(MP3)和《蒙特利尔第四号议定书》(MP4)(1983年)
2.2.4 阿尔沃公约建议稿(1987年)
2.2.5 严格责任的建议(1991年)
2.2.6 日本倡议(1992年)
2.2.7 美国复活《蒙特利尔第三号议定书》和《蒙特利尔第四号议定书》再次失败(1994年)
2.2.8 国际航协关于旅客责任的承运人间协议(IIA)(1995年)
2.2.9 关于实施国际航协承运人间旅客责任协议的措施的协议(MIA)(1996年)
2.2.10 国际民航组织(ICAO)起草《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1996~1998年)
第三章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诞生
3.1 导论
3.2 1999年5月10~28日蒙特利尔大会
3.2.1 蒙特利尔大会的目标
3.2.2 新公约的奠基石
3.2.3 蒙特利尔大会实现的目标
3.3 《蒙特利尔公约》的主要特性
3.3.1 概览及一般评述
3.3.2 旅客死亡和身体伤害的责任
3.3.3 运输凭证
3.3.4 行李运输责任
3.3.5 货物运输责任
3.3.6 延误责任
3.3.7 损害
3.3.8 限额的阶段性复审
3.3.9 吸纳先前文件
3.3.10 适用
3.4 小结
第四章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判例的发展
4.1 导论
4.2 美国法院判决
4.2.1 主旨
4.2.2 旅客责任
4.2.3 行李责任:第17条
4.2.4 货物责任:第18条
4.2.5 损害赔偿概述
4.2.6 管辖:第33条
4.2.7 诉讼时效:第35条
4.2.8 承运人的追索权:第37条
4.2.9 承运人责任的排除:第20条
4.2.10 对承运人代理人的适用:第30条
4.2.11 结论
4.3 澳大利亚法院判决
4.3.1 第17条:旅客责任
4.4 意大利法院判决
4.4.1 第17条行李责任
4.4.2 第17条:事故——旅客因经济舱综合征(DVT)而死亡
4.5 西班牙法院判决
4.6 英国法院判决
4.6.1 第17条:旅客运输责任
4.7 小结
第五章 公约责任规则的适用
第六章 公约责任规则在美国的法律地位
第七章 术语定义
第八章 旅客运输
第九章 行李运输
第十章 货物运输
第十一章 运输延误责任
第十二章 管辖权
第十三章 诉讼时效
第十四章 损害、责任限制和抗辩
附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