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基础》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9787562939023
  • 165482
  • 51155464-4
  • 2012-12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TB321.013
  • 无机非金属材料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基础》是“从广泛与新颖的视角,用科学与逻辑的次序、以实用与丰富的内容”来论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热上基础方面的知识。重点强调:摹本概念,相关理论、计算方法、新知识,新视野,新思路,尤其是将目前“节能减排”的理念与知识融人其巾,以扩展读者的视野,更新人们的观念。
  若无特别说明,本教材给出的物理量单位和量纲均为国际单位制(SI制)下的单位和量纲。另外,对于热工领域内的一些概念或术语,放弃了传统热工基础课程的高等教育中直接从前苏联翻译而米的称谓,而采用与我国科技领域在目前普遍用法相致的称谓。当然,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在出现这此多称谓概念的地方也尽量注解了这些概念的其他称渭。例如,理论空气量(或称:化学计量空气量);热导率(或称,导热系数,血称:导热率),热扩散系数(或称:热扩散率,曾称:导温系数);湍流(曾称:紊流);辐射率(或称:发射率,曾称:黑度)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该专业相关热上设备课程设计教学中热工计算部分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刚书。同时,也推荐作为相关领域内科技人员在热上计算方面的参考书。本书由姜洪舟等主编。
目录
绪论
1  热量产生
1.1  燃料燃烧产热
1.1.1  燃料的种类与组成
1.1.2  燃料的热工性质
1.1.3  燃料的选用原则
1.1.4  燃烧计算
1.1.5  燃料燃烧理论简介
1.1.6  燃烧过程中所产生污染物的防治
1.1.7  燃料的燃烧方法简介
1.1.8  煤气发生炉
1.2  电能产热
1.2.1  电阻加热法
1.2.2  电磁感应加热
1.2.3  电弧与弧像加热法
1.2.4  等离子体加热
1.2.5  电子束加热
1.3  电磁波产热
1.3.1  太阳能加热
1.3.2  激光加热
1.3.3  红外加热
1.3.4  微波加热
1.4  核能产热
1.5  地下产热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2  热量传递
2.1  传导传热
2.1.1  传导传热的基本概念
2.1.2  传导传热的基本定律及有关参数
2.1.3  导热微分方程
2.1.4  几种典型导热问题的简化与计算方法
2.1.5  导热问题的数值求解法简介
2.2  对流换热
2.2.1  关于流动规律的概述
2.2.2  对流换热
2.3  辐射换热
2.3.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2.3.2  热辐射的性质
2.3.3  有关辐射的几个基本概念
2.3.4  辐射的五大基本定律
2.3.5  辐射换热过程
2.3.6  气体辐射
2.3.7  火焰辐射
2.4  综合传热
2.4.1  无限大平板的综合传热计算
2.4.2  无限长圆筒体的综合传热计算
2.4.3  流化床内的传热计算
2.4.4  悬浮态内的传热特点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3  热量应用
3.1  水泥生产过程中热量的应用
3.1.1  “水泥熟料形成热”的计算
3.1.2  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热平衡计算
3.1.3  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热效率计算
3.2  玻璃生产过程中热量的应用
3.2.1  “玻璃形成热”的计算
3.2.2  玻璃池窑的热平衡计算
3.2.3  玻璃池窑的热效率计算
3.2.4  玻璃池窑内的传热分析与节能措施
3.3  陶瓷生产过程中热量的应用
3.3.1  隧道窑的热平衡计算
3.3.2  辊道窑的热平衡计算
3.3.3  隧道窑或辊道窑的热效率计算
3.4  物料干燥过程中热量的应用
3.4.1  湿空气的性质
3.4.2  湿空气的I-x图
3.4.3  干燥过程的物料平衡计算及热量平衡计算
3.4.4  干燥的物理过程
3.4.5  干燥设备简介
3.5  高技术加热方法在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概要
3.6  其他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热量应用概要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煤、重油以及其他燃料方面的文献资料
附录2  有关工程流体力学方面的文献资料
附录3  常用流体(气体与液体)的物性参数
附录4  水与水蒸气的物性参数
附录5  常用固体材料的物性参数
附录6  某些材料的一些辐射参数
附录7  典型情况下辐射角系数与核算面积的计算公式与简图
附录8  有关玻璃熔化方面的部分资料
附录9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表(%)
附录10  湿空气的I—x图(p=99.3 kPa,t=10~200℃)
附录11  湿空气I—x图(p=99.3 kPa,t=0~145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