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中国历史新编 古代史(下册)》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55710
  • 1
  • 160687
  • 60252764-0
  • 平装
  • 异16开
  • 2013
  • 604
  • 614
  • 历史学
  • 中国史
  • K22
  • 历史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历史新编》的第二卷。

本书叙述了中国古代自隋朝至鸦片战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艺术、宗教、学术思想、民族关系等史实,既清晰地叙述了纷繁复杂的史实脉络,又介绍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不仅将历史过程叙述出来,更注意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深刻独到,内容推陈出新,文字简练清楚。

本书可供高校历史专业师生和专业工作者、社会读者学习参考。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隋朝的兴亡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一、隋朝的建国
   二、统一大业
  第二节 隋朝的政治与经济建设
   一、政治制度重建
   二、迁都大兴城
   三、并省州县
   四、法律改革
   五、推行均田制
   六、租庸调制度
   七、府兵制度改革
   八、推崇佛教
   九、开皇之治
  第三节 隋炀帝的统治
   一、杨广夺嫡
   二、炀帝的政治
   三、三征高丽
   四、杨玄感叛乱
   五、江都宫变
 第二章 唐朝的建立与前期的政治
  第一节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晋阳起兵
   二、唐朝的建立
   三、唐初的制度建设
   四、贞观之治
  第二节 唐高宗与武则天
   一、永徽之政
   二、武则天的崛起
   三、易唐为周
   四、五王政变
  第三节 唐玄宗与开元天宝盛世
   一、中宗复辟
   二、唐隆政变
   三、开元之治
   四、天宝危机
 第三章 安史之乱及其后的政治发展
  第一节 安史之乱
   一、李林甫擅权
   二、杨贵妃获宠
   三、安禄山的崛起
   四、潼关失守
   五、平定叛乱
  第二节 中央与藩镇的战争
   一、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二、中央与藩镇的斗争
   三、元和中兴
   四、藩镇关系的再平衡
  第三节 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一、宦官势力的膨胀
   二、二王八司马事件
   三、甘露之变
   四、朋党之争
   五、大中之政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业与水利
   二、手工业
   三、行会组织
   四、商业与城市
   五、货币与金融
   六、驿站与交通
   七、经济重心南移
  第二节 经济政策与财政体制
   一、唐代均田制度
   二、屯田与营田
   三、后均田时代
   四、唐代租庸调制
   五、两税法
   六、杂徭、色役
   七、工商业税
   八、财政体系的变化
  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管理
   一、士族与社会等级结构
   二、奴婢问题
   三、社邑与乡里组织
   四、户籍与人口管理
 第五章 唐代政治法律制度
  第一节 唐代中央行政机构
   一、宰辅与决策中枢
   二、尚书省六部与卿监百司
   三、监察制度与勾检制度
   四、使职差遣制度
  第二节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一、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二、方镇与幕府
  第三节 唐代官吏选拔制度
   一、学校与贡举
   二、唐代官员的入仕途径
   三、铨选制度
   四、考课、俸禄与致仕
  第四节 唐代礼制与法制
   一、唐代礼制的演变
   二、唐代的法律体系
   三、唐代的司法与审判制度
  第五节 唐代的军事制度
   一、兵役制度
   二、军事领导体制
   三、南北衙禁军制度
   四、边防兵与藩镇兵
 第六章 唐末的乱亡与五代的兴衰
  第一节 唐朝的灭亡
   一、唐末的腐朽统治
   二、黄巢农民起义
   三、唐朝的灭亡
  第二节 五代政权的递嬗
   一、后梁
   二、后唐
   三、后晋
   四、后汉
   五、后周
  第三节 十国的兴亡
   一、前蜀与后蜀
   二、吴与南唐
   三、吴越
   四、闽
   五、荆南
   六、南汉
   七、楚
   八、北汉
  第四节 五代十国的经济与制度
   一、社会经济与人口
   二、职官制度
   三、法律与军事制度
   四、赋役制度
   五、财政体制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
  第一节 对外政策与海陆交通
   一、对外政策
   二、中外交通
  第二节 突厥及其他北方民族
   一、北突厥与东突厥
   二、西突厥
   三、薛延陀
   四、回纥
  第三节 吐蕃、吐谷浑和南诏
   一、吐蕃
   二、吐蕃在河陇
   三、吐谷浑
   四、南诏
  第四节 奚、契丹与渤海
   一、奚
   二、契丹
   三、靺鞨与渤海国
  第五节 东亚地区
   一、朝鲜
   二、日本
  第六节 西域地区
   一、中亚
   二、波斯
   三、大食
   四、拂菻
   五、西域宗教
  第七节 南亚、东南亚
   一、南亚
   二、东南亚
 第八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第一节 经学
   一、王通与新经学
   二、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三、啖、赵、陆与《春秋》学
   四、韩愈、李翱与唐后期儒学
  第二节 历史学与地理学
   一、史馆与官修正史
   二、刘知幾与《史通》
   三、《通典》等史地著作
  第三节 佛教与道教
   一、佛教宗派及其哲学
   二、道教宗派及其哲学
   三、儒道佛的融合
  第四节 文学艺术
   一、诗歌
   二、古文
   三、传奇与变文
   四、书院的出现
   五、书法艺术
   六、绘画艺术
   七、雕塑艺术
   八、音乐舞蹈
   九、戏剧散乐
  第五节 科学与技术
   一、天文历数
   二、医药与化学
   三、建筑学
   四、雕版印刷术
 第九章 北宋前、中期统治
  第一节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一、赵匡胤建立北宋
   二、“先南后北”的统一
  第二节 “防弊”之政的制定
   一、收地方之权于中央
   二、分散各层次的权力
   三、崇文抑武
   四、“防弊”之政的影响
  第三节 统治危机的出现
   一、积贫(上):冗官
   二、积贫(下):冗兵和冗费
   三、积弱
   四、因循保守之风
   五、地方变乱
  第四节 党争的展开
   一、士大夫集团的活跃
   二、庆历新政
   三、濮议
 第十章 北宋后期统治
  第一节 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当政
   二、财政经济改革
   三、军事及科举学校改革
   四、变法的效果
  第二节 党争激化与北宋走向覆亡
   一、元祐更化
   二、党争的反复
   三、徽宗和蔡京的腐朽统治
 第十一章 辽与西夏
  第一节 辽朝的兴衰
   一、辽朝的建立与发展
   二、辽宋关系
   三、辽朝的衰亡
  第二节 辽朝制度与文化
   一、辽朝国家制度
   二、辽朝文化
  第三节 西夏概况
   一、从割据到建国
   二、夏与宋、辽的和战
   三、西夏后期的内政和外交
   四、西夏制度与文化
  第四节 辽宋夏金时期的其他边疆民族政权
   一、回鹘
   二、喀喇汗王朝
   三、西辽
   四、吐蕃
   五、大理
 第十二章 金朝前、中期统治
  第一节 金朝建立与入主中原
   一、金朝的建立
   二、灭辽与灭北宋
   三、统治重心内迁与金朝疆域的奠定
  第二节 从宗室共治到皇权独尊
   一、金初的宗室共治
   二、汉化改制与皇权独尊
  第三节 金朝的鼎盛与中衰
   一、金朝的鼎盛
   二、猛安谋克的内迁和积弱
   三、通检推排与括地
   四、北部边疆的困扰
 第十三章 南宋前、中期统治
  第一节 南宋建立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一、南宋的建立和稳定
   二、绍兴和议
   三、秦桧专权
   四、隆兴和议
  第二节 南宋中期的内政与外交
   一、孝宗、光宗朝政局
   二、韩侂胄当政与庆元党禁
   三、开禧北伐与嘉定和议
   四、史弥远专权
 第十四章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第一节 蒙古崛起与夏、金的灭亡
   一、大蒙古国的建立
   二、早期蒙古国家制度
   三、西夏和金朝的灭亡
   四、金朝灭亡前后的南宋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内政
   一、汗位的继承和争夺
   二、草原本位政策与中原的混乱局面
   三、整顿中原统治状况的努力
  第三节 蒙古的大规模扩张
   一、三次西征
   二、进攻南宋与收服吐蕃、大理
  第四节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一、忽必烈建立元朝
   二、贾似道专权与南宋的灭亡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十五章 元朝的中衰与灭亡
  第一节 汉化迟滞与元朝的中衰
   一、元世祖时期治国方针的变化
   二、蒙古旧制的大量保留
   三、汉化迟滞的表现及其原因
  第二节 元朝中后期的统治
   一、皇位争夺
   二、权臣擅政
   三、财政危机
   四、元朝的灭亡
  第三节 元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民族等级制度
   二、民族融合与交流
   三、与四大汗国的关系
   四、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五、与欧洲、非洲的往来
 第十六章 宋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交通
   四、商业
   五、都市
   六、海外贸易
   七、南北经济差异
  第二节 经济政策与制度
   一、土地政策与土地占有情况
   二、户籍类别
   三、赋役制度
   四、财政管理
   五、货币发行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变动
   一、统治集团身份色彩的消长
   二、租佃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
   三、奴隶制因素的注入
   四、宗族与家庭
 第十七章 宋金元的文化
  第一节 从宋学到理学
   一、宋学的兴起和发展
   二、朱熹与理学的形成
   三、心学和事功学派
   四、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宗教
   一、佛教
   二、道教
   三、伊斯兰教、景教与天主教
  第三节 史学
   一、《资治通鉴》及相关著作
   二、宋人撰著的本朝史
   三、典制体通史的发展
   四、方志编纂的兴盛
   五、少数民族文字史籍
  第四节 文献学与语言文字学
   一、类书和总集的纂修
   二、目录学
   三、金石学
   四、文献整理与辨伪
   五、八思巴字
  第五节 文学艺术
   一、文、诗、词
   二、曲与话本
   三、书法与绘画
  第六节 科技
   一、三大发明的发展和应用
   二、天文历算
   三、医药学
   四、农学
   五、建筑学与地图学
   六、沈括与郭守敬
 第十八章 明朝至清朝中期大事简述
  第一节 明代初期
   一、明朝建立
   二、靖难之役
   三、永乐北伐
  第二节 明代中期
   一、土木之变
   二、大礼议
   三、平定倭寇
  第三节 明代后期
   一、张居正改革
   二、援朝之战
   三、明末党争
  第四节 明清之际
   一、天灾人祸
   二、满洲兴起
   三、明末农民起义
   四、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第五节 清代初期
   一、统一内地
   二、统一边疆
  第六节 清代中期
   一、赋税改革
   二、“十大武功”
   三、嘉道萧条
 第十九章 明朝至清朝中期的政治与军事
  第一节 明清政治制度
   一、中央政府组织
   二、地方政府组织
   三、法律制度
   四、八旗制度
  第二节 明代政治特色
   一、强化皇权
   二、宦官专权
   三、内阁政治
  第三节 清代政治特色
   一、君主集权的发展
   二、“首崇满洲”与“满汉一体”
   三、边疆民族地区治理
  第四节 军事制度
   一、明代兵制
   二、清代兵制
 第二十章 明朝与清朝前中期的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社会构成与变化
   一、主要社会阶层及其变化
   二、科举制的发展与社会流动
   三、户籍制度的变化与人口迁徙
  第二节 社会组织
   一、家族与宗族
   二、乡村共同体
   三、行会与行帮
  第三节 秘密结社与秘密教门
   一、白莲教与天理教
   二、天地会
  第四节 经济状况及主要变化
   一、农业
   二、工业与交通运输业
   三、商业与金融业
  第五节 经济制度及其变化
   一、土地所有制
   二、租佃制度
   三、赋税制度
   四、工商业制度
 第二十一章 明朝与清朝前中期的学术与教育
  第一节 文化
   一、精英文化
   二、大众文化
  第二节 学术
   一、理学与实学
   二、乾嘉学派
   三、经世学派
  第三节 教育
   一、精英教育
   二、大众教育
   三、学校
 第二十二章 明朝与清朝前中期的中外关系
  第一节 外部世界的剧变
   一、东北亚
   二、东南亚
   三、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第二节 政治
   一、朝贡制度
   二、郑和下西洋
   三、主要对外关系
  第三节 经济
   一、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鸦片与茶叶
  第四节 文化
   一、“儒家文化圈”
   二、西方文化的传入
   三、中国文化的西传
 附表
  附表一 帝王世系表
  附表二 大事年表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