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0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45609
  • 150515
  • 2014-07
  • Q988-02
内容简介

  陈墀成、蔡虎堂著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力图循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轨迹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途径,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发展,根据三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源与流,考察、分析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特点,积极回应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何以可能的问题。第二篇,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通过系统梳理、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再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框架。第三篇,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考察俄罗斯学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发掘与发展,发掘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环境意蕴,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依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整体思路与主要观点
第一篇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源与流
第二章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考察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环境危害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认知基础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第一节 对伊壁鸠鲁唯物主义的传承
 第二节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
 第三节 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四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石:实践与交往
 第一节 立足社会实践的生态哲学思考
 第二节 社会实践的交往性
 第三节 交往实践的统一性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人文追求
 第一节 真、善、美的价值维度的统一
 第二节 人文关怀的基本向度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篇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六章 人类现实的自然界
 第一节 生态哲学视域中的自然
 第二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第三节 自然是人类“无机的身体”
第七章 实践主体的“类”本性
 第一节 主体的“类”本性的形成
 第二节 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第三节 实践主体的社会性
第八章 物质变换的异化与控制
 第一节 物质变换的实践性
 第二节 物质变换异化的社会批判
 第三节 实现物质变换的调节 控制
第九章 物质变换中的科学技术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
 第二节 科技进步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科学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及其思考
第十章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
 第一节 人类历史的自然基础
 第二节 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对社会发展的制约
 第三节 人类实践水平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节 人创造环境与环境创造人的统一性
第十一章 人与自然的和解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解的社会目的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解的理想路径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解的主导力量
 第四节 文明的自觉发展
第三篇 文明自觉发展的探索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在中国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末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
 第三节 21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在俄罗斯的传承-
 第一节 早期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
第十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视域中的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研究
 第二节 自然解放论:早期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
 第三节 人化自然论:中期及成熟时期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
 第四节 自然的控制: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整体梳理
第十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出发点
 第一节 交往全球化的环境与环境保护
 第二节 偏离目标的现实
 第三节 我国环境、资源与生态的严峻现实
第十六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度
 第二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十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目的
 第一节 社会目的的统一性
 第二节 “两种和解”
 第三节 社会主义是实现“两种和解”的制度保障
 第四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狭义理解到广义
 理解的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