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5-0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以下为《民生改善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出版社
  • 9787010140711
  • 145625
  • 2015-02
  • D632.1
内容简介

  解释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其基本的问题是读者与文本关系问题。近代解释学把解释学当作一种纯粹的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并且认为文本与读者之间是一种认识关系。从哲学解释学观点来看,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不是一种认识,而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解释者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受到其处境、视域的影响。谢仁生在《民生改善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不仅仅是纸上的东西,大众经常面对党的方针政策这样特殊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人民谋求幸福,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状态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天然的民生向度,它才能赢得如此多的大众。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经验表明,如果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不能改善民生,那么马克思主义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与中国共产党政党对民生改善分不开,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民生状况制约了大众的视域和处境,同时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状况。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
  第一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大众化”的内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和现实路径
第二章 哲学解释学
  第一节 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
  第二节 狄尔泰的解释学
  第三节 海德格尔与此在解释学
  第四节 真理与方法: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第三章 民生与大众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第二节 改善民生的意义
  第三节 文本与大众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民生向度
  第一节 马克思的思想及其人文情怀
  第二节 恩格斯的思想及其人文情怀一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和大众化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普及
第六章 民生凋敝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戊戌变法
  第四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救国之道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节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二节 毛泽东同志早年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第三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八章 社会主义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冲击
  第一节 早期苏维埃政权兴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第二节 苏东巨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第九章 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一节 自由主义思潮
  第二节 民族主义思潮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
第十章 民生改善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理论与经验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