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4-0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第4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9787121204524
  • 1-1
  • 140400
  • 64215896-8
  • 平塑
  • 16开
  • 2014-01
  • 582
  • 364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TP393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 高职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江苏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主选教材。第4版根据网络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知识,在内容和结构上做了较多修改,删减了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章节,增加了实训项目、习题答案和英文缩写对照等内容。本书从先进性和实用性出发,以OSI/RM、IEEE 802和TCP/IP为主线,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OSI/RM七层模型、TCP/IP协议、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及IPv6技术等知识。本书针对高职的特点,侧重于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学做合一,提供实验实训操作内容,习题题型丰富。华信教育网(http://)提供了本书的电子教案,供教师和学生下载。
目录
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演变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和网络性能 4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6
1.2.1 网络拓扑的概念 6
1.2.2 通信子网的信道类型 7
1.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7
1.3 网络协议和标准化组织 10
1.3.1 网络协议 10
1.3.2 标准化组织 10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
1.4.1 网络体系结构 12
1.4.2 OSI/RM参考模型 13
1.4.3 TCP/IP参考模型 16
1.4.4 IEEE 802 标准 19
1.5 传输介质 19
1.5.1 有线传输媒体 19
1.5.2 无线传输媒体 24
习题 25
第2章 物理层 27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7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7
2.1.2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29
2.1.3 数据通信系统 31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 32
2.2.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3
2.2.2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35
2.2.3 数字数据的模拟调制 36
2.2.4 模拟数据的模拟调制 38
2.3 数据传输方式 39
2.3.1 并行传输 39
2.3.2 串行传输 39
2.4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40
2.4.1 同步传输 40
2.4.2 异步传输 40
2.5 多路复用技术 41
2.5.1 频分多路复用(FDM) 41
2.5.2 时分多路复用(TDM) 41
2.5.3 波分多路复用(WDM) 42
2.5.4 三种复用技术的比较 43
2.6 物理层作用与协议 43
2.6.1 物理层的作用和特性 43
2.6.2 物理层协议(接口标准)举例 44
2.6.3 本章小结 48
习题 48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52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及成帧 52
3.1.1 数据链路层功能 52
3.1.2 成帧和帧同步 53
3.2 差错控制 54
3.2.1 差错类型和差错控制 54
3.2.2 差错控制编码 55
3.3 流量控制和链路管理 58
3.3.1 停止等待 58
3.3.2 滑动窗口 59
3.3.3 链路管理 61
3.4 数据链路协议 61
习题 62
第4章 局域网技术 64
4.1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 64
4.1.1 CSMA/CD和Token 65
4.1.2 网络适配器 67
4.2 以太网(Ethernet) 68
4.2.1 以太网体系结构 68
4.2.2 10兆位以太网 71
4.3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74
4.3.1 冲突直径的计算 74
4.3.2 10兆位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区别 75
4.3.3 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层 77
4.4 交换式以太网和全双工以太网 77
4.5 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80
4.5.1 千兆位以太网的MAC帧 80
4.5.2 千兆位以太网的物理层 81
4.5.3 千兆位以太网的特点 82
4.6 10吉比特以太网(10GE) 83
4.6.1 10吉比特以太网的特点 83
4.6.2 10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84
4.7 其他常见局域网 85
4.7.1 令牌环网(Token Ring) 85
4.7.2 令牌总线(Token Bus) 87
4.7.3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88
4.8 局域网协议 89
4.8.1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89
4.8.2 NetBEUI协议 90
4.8.3 IPX/SPX协议 90
4.8.4 Windows系列安装的网络协议 91
4.8.5 小结 92
习题 92
第5章 网络层、传输层和高层协议 95
5.1 网络层 95
5.1.1 数据交换方式 96
5.1.2 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99
5.1.3 路由选择 99
5.1.4 拥塞控制 101
5.2 传输层 102
5.2.1 传输层的功能 102
5.2.2 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 103
5.3 高层协议 104
5.3.1 会话层 104
5.3.2 表示层 105
5.3.3 应用层 106
5.4 OSI/RM小结 106
习题 107
第6章 网络互联设备和多层交换 109
6.1 网络互联概述 109
6.2 物理层互联设备——中继器 110
6.2.1 中继器(Repeater) 110
6.2.2 集线器(Hub) 111
6.3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网桥 112
6.3.1 网桥(Bridge) 112
6.3.2 交换机(Switch) 114
6.4 网络层互联设备——路由器(Router) 117
6.4.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118
6.4.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19
6.4.3 路由器的结构、分类和作用 119
6.5 高层互联设备——网关(Gateway) 120
6.6 三层交换和高层交换 122
6.6.1 三层交换的概念 122
6.6.2 三层交换技术 123
6.6.3 高层交换 127
习题 128
第7章 无线网络 131
7.1 无线传输技术 131
7.1.1 无线网络概述 131
7.1.2 光学传输 132
7.1.3 无线电波传输 132
7.2 无线广域网WWAN 133
7.2.1 GSM和GPRS 134
7.2.2 码分多址CDMA 135
7.2.3 无线应用协议WAP 135
7.2.4 3G网络 135
7.3 无线局域网WLAN 137
7.3.1 WLAN标准 137
7.3.2 WLAN硬件设备 138
7.3.3 WLAN的安全性 141
7.4 Wi-Fi和蓝牙技术 141
7.4.1 Wi-Fi 141
7.4.2 蓝牙技术 142
习题 144
第8章 广域网技术 145
8.1 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 145
8.1.1 SLIP/PPP协议 146
8.1.2 拨号入网 147
8.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48
8.2.1 ISDN的信道和用户接口 149
8.2.2 宽带ISDN(B-ISDN) 149
8.3 数字用户线(xDSL) 150
8.3.1 xDSL工作原理 150
8.3.2 xDSL的种类 150
8.3.3 xDSL的接入 151
8.4 CATV接入 152
8.5 数字数据网(DDN) 153
8.6 公共分组交换网(X.25) 154
8.7 帧中继(Frame Relay) 155
8.8 异步传输模式(ATM) 157
8.8.1 ATM基本概念 157
8.8.2 ATM网络元素 159
8.8.3 ATM的应用 160
8.9 广域网接入技术 160
8.10 小结 163
习题 164
第9章 TCP/ IP网际层和传输层 167
9.1 网际协议(IP)和IP地址 168
9.1.1 IP数据报 168
9.1.2 IP地址 169
9.1.3 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173
9.1.4 IP地址的配置管理 174
9.2 子网的划分与配置 175
9.2.1 子网划分的作用 176
9.2.2 子网划分的方法 177
9.3 TCP/IP网络层其他协议 180
9.3.1 地址解析协议(ARP) 180
9.3.2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181
9.3.3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184
9.3.4 网际组报文协议(IGMP) 184
9.4 传输控制协议(TCP) 184
9.4.1 TCP提供的服务 185
9.4.2 TCP段格式 185
9.4.3 端口号和套接口 186
9.4.4 TCP工作流程 188
9.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89
9.5.1 UDP数据报格式 189
9.5.2 UDP数据报的传输 189
9.5.3 小结 190
习题 191
第10章 TCP/ IP应用层及Intranet 195
10.1 TCP/IP应用层协议 195
10.1.1 域名系统(DNS) 196
10.1.2 远程登录(Telnet) 198
10.1.3 文件传输协议(FTP和TFTP) 198
10.1.4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199
10.1.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00
10.1.6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万维网(WWW) 200
10.2 常用网络命令 203
10.2.1 ipconfig命令 203
10.2.2 ping命令 204
10.2.3 netstat命令 207
10.2.4 arp命令 210
10.2.5 tracert命令 212
10.2.6 pathping命令 213
10.2.7 router命令 214
10.2.8 telnet命令 216
10.2.9 ftp命令 217
10.2.10 nbtstat和net命令 219
10.3 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 220
10.3.1 Internet结构和自治系统 220
10.3.2 路由协议 221
10.3.3 Internet的技术特点和应用 224
10.3.4 Intranet和Extranet 225
10.4 课程实习:创建Intranet信息网站 230
10.4.1 Internet信息服务器 230
10.4.2 Web服务器的创建与管理 233
10.4.3 FTP服务器的创建与管理 236
10.4.4 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 238
10.4.5 安装和配置DHCP服务器 241
习题 244
第11章 网络技术应用 247
11.1 虚拟局域网(VLAN) 247
11.1.1 虚拟局域网概述 247
11.1.2 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法 249
11.1.3 VLAN的特点 250
11.2 虚拟专用网(VPN) 251
11.2.1 虚拟专用网的概念 251
11.2.2 VPN基本技术 253
11.3 三网融合技术 256
11.4 多媒体通信协议 260
11.4.1 实时传输协议RTP 260
11.4.2 H.323、SIP和RTSP 261
11.4.3 资源预留协议RSVP 262
11.5 服务质量(QoS) 262
11.6 IP电话 264
11.6.1 IP电话的连接方式 264
11.6.2 IP电话的语音质量 266
11.6.3 IP电话的关键技术 267
11.7 IP网络的视频通信 268
11.7.1 视频压缩技术 268
11.7.2 视频编码的传输和视频点播系统 270
11.8 木马、ARP欺骗和分布式拒绝服务 271
11.8.1 木马 271
11.8.2 ARP欺骗 274
11.8.3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 276
习题 279
第12章 IPv6技术 281
12.1 IPv6(IPng)基本概念 281
12.1.1 IPv4的危机 281
12.1.2 IPv6的发展和特性 284
12.1.3 IPv6中的基本术语 286
12.2 IPv6分组结构和ICMPv6 287
12.2.1 IPv6基本头部 287
12.2.2 IPv6扩展头部 288
12.2.3 ICMPv6 289
12.3 IPv6的地址和地址配置 290
12.3.1 IPv6地址表示 290
12.3.2 IPv6地址分类 291
12.3.3 IPv6地址配置 294
12.4 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 295
12.4.1 IPv4向IPv6过渡进程 295
12.4.2 IPv6过渡技术 296
12.4.3 IPv6对于中国的机会 298
12.5 下一代Internet 299
12.5.1 Internet 2 299
12.5.2 下一代Internet(NGI) 299
习题 300
第13章 实验实训项目 302
13.1 RJ-45接口标准及网线制作(第1章) 302
13.2 对等网组建及网络资源共享(第2章) 303
13.3 组建百兆交换式以太网(第4章) 306
13.4 网络数据捕获(第5章) 307
13.5 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第6章) 308
13.6 使用AP或无线路由器组建无线网络(第7章) 313
13.7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第8章) 318
13.8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等配置(第6章或第9章) 321
13.9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第10章) 323
13.10 WWW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第10章) 324
13.11 使用交换机配置VLAN(第11章) 326
13.12 安装IPv6协议并登录IPv6试验网(第12章) 328
附录A ASCII代码及控制字符 331
附录B 部分习题解答 335
附录C 英文缩写对照 340
参考文献 34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