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08

出版社:中华书局

以下为《明清时期太原府剧场考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华书局
  • 9787101100518
  • 129796
  • 2014-08
  • J809.24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太原府属各县戏曲活动频繁,剧院场大量出现,但前人尚未对此作专门、系统的研究。牛白琳著的《明清时期太原府剧场考论》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掌握了丰富确凿的本地区剧场的第一手材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地区社会信仰变迁、经济构成、基层社会组织及其价值取向对神庙剧场创建及变化、对剧场建筑布局与设施等的影响。同时,关注戏曲、剧场与相关社会集团及其组织的关系,深化了对剧场的社会支撑体系的认识。

目录
绪论 太原府地理文化环境及剧场史研究综述
第一章 太原地区戏曲史述略
 第一节 五代之前的乐舞及其演出场所
  一、南北朝时期以胡汉交融为特点的歌舞繁荣
  二、隋唐五代时期歌舞的进一步繁荣及表演舞台的出现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并州地区戏剧及舞台
  一、宋代歌舞戏剧的恢复与各类舞台的形成
  二、金元时期歌舞戏与杂剧的普及
 第三节 明清太原戏曲的繁荣
  一、明代北曲的继续盛行与昆曲的传人
  二、清代由昆曲流行到梆子戏普及的转折
第二章 明代太原府剧场及其特点
 第一节 明代太原府戏台存佚概况
  一、现存戏台
  二、见于碑刻记载现已不存之戏台
  三、见于文献记载现已不存之戏台
  四、仅存照片之戏楼
 第二节 明代剧场建筑举隅
  一、宁武县二马营村广庆寺成化十四年(1478)舞楼
  二、榆次城隍庙正德六年(1511)乐楼
  三、阳曲县洛阳村草堂寺嘉靖十二年(1533)乐楼
  四、寿阳县宣崖村龙天庙万历二十二年(1594)乐楼
  五、代县刘家圪洞村古松寺及其天启二年(1622)大戏台
 第三节 明代剧场建筑及其特点
  一、平面布局
  二、剧场功能
第三章 清代太原府剧场及其特色
 第一节 清代剧场概述
  一、康乾时期新建庙宇的高潮
  二、道光以后的改扩建高潮
  三、佛教寺院戏台比较普及
  四、其他剧场
 第二节 剧场布局及特色
  一、山门以外的独立舞楼及其建筑特点
  二、山门舞楼以及发展型式过街台
  三、剧场功能完善过程及其动力
第四章 太原府剧场之代表:晋祠剧场
 第一节 晋祠的形成及其历史沿革
  一、现存庙貌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晋祠的神灵世界及其变化
  一、圣母替代叔虞
  二、水母超过圣母
 第三节 晋祠剧场之历史变迁
  一、最早的歌舞场所可能是鱼沼飞梁
  二、莲花台是用作表演的露台
  三、“水镜台”位置的明代乐楼创建于嘉靖以前
  四、明代晋祠还有另一座戏台“昭格楼”
  五、清代剧场的使用分配
 第四节 晋祠祭赛与演剧活动
  一、元代以前的歌舞杂剧
  二、明代戏曲的繁盛
  三、清代戏曲的空前繁荣
第五章 官府控制下的榆次城隍庙剧场
 第一节 榆次城隍庙的庙貌及沿革
  一、庙貌概述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城隍崇拜及榆次城隍庙功能的变迁
  一、元代以前的城隍崇拜
  二、明清以来的城隍崇拜
 第三节 城隍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
  一、城隍庙剧场
  二、城隍庙演剧活动
第六章 晋商推动的太原府各类剧场
 第一节 晋商与中路梆子的形成与发展
  一、对戏曲演出的需求
  二、组织班社
  三、培养人才和促进交流
  四、改革乐器与唱腔
 第二节 晋商与庭院剧场的创建与流行
  一、庭院演戏及剧场概述
  二、现存庭院剧场
 第三节 晋商大院的祠堂剧场
  一、太谷任村贾家祠堂“至诚宫”剧场
  二、榆次常家祠堂剧场
 第四节 晋商对神庙剧场的支持
第七章 家族影响下的阳曲青龙镇庙群剧场
 第一节 青龙镇庙群概况及特点
  一、关帝庙
  二、奶奶庙
  三、龙王庙
  四、泰山庙
 第二节 青龙镇王氏家族及其对庙群的影响
  一、王氏家族简述
  二、对神庙群及其剧场的影响
 第三节 青龙镇庙群剧场及演剧活动
  一、关帝庙乐楼
  二、奶奶庙乐楼
  三、龙王庙乐楼
  四、泰山庙剧场
第八章 村社合办的神庙剧场
 第一节 庙宇概况
  一、阳曲县黄花洞神庙
  二、徐沟县香岩寺
  三、阳曲县徘徊寺
 第二节 诸神共处与村舍合办
  一、诸村合办的黄花洞神庙
  二、两村共建的香岩寺
  三、一村主办众村支持的徘徊寺
 第三节 剧场及演剧活动
  一、黄花洞剧场变迁与祭赛活动
  二、香岩寺剧场与演剧
  三、徘徊寺剧场与舞台题记分析
第九章 世风影响下的佛寺剧场
 第一节 庙宇概况
  一、太谷范村镇圆智寺
  二、太谷阳邑镇净信寺
  三、太谷中咸阳村圣果寺
 第二节 各有特点的世俗化
  一、理论改造与习俗消解
  二、俗神进驻与俗务进入
  三、寺院功能的多样化
  四、主办者变化与主神变迁
 第三节 剧场特点
  一、被动设置的剧场
  二、俗神与剧场同兴共毁
  三、妥协中变通设置的剧场
第十章 全民合办的区域性神庙剧场
 第一节 庙宇概况
  一、岚县白龙庙
  二、崞县石鼓祠
  三、太原县太山寺
 第二节 跨区域各阶层的支持
  一、全县民众共建
  二、跨地区的支持
  三、官僚阶层带动的各阶层支持
 第三节 神灵变迁及其意义
  一、龙神的人格化
  二、跨地区神灵传播
  三、地区神灵附会于全国性信仰
 第四节 剧场及戏曲演出活动
  一、白龙庙剧场
  二、石鼓祠剧场
  三、太山寺剧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明清太原府戏台统计表
 附录B:舞台题记
 附录C:戏曲碑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