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9787560340661
- 1-1
- 123836
- 43156994-6
- 2013-12
- 法学
- 政治学
- D81
- 法律、国际关系、对外贸易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葛勇平编著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当代国际法新著丛书之一;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
国际关系的历史浩瀚庞杂,理论高深莫测,现实朴素迷离。面对诸如“9·11”后世界新秩序是否已经形成、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读是否恰当、建构主义如何对世界政治进行社会建构、美俄关系变化的本质是什么、欧洲和美国仍旧是固有的伙伴吗、英国为什么愿意归还香港、《里斯本条约》能否为欧盟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利益争端以及怎样讲好国际关系课程等问题,本书做了阐述与分析。
本书包括四编:第一编:国际关系历史;第二编:国际关系理论;第三编:国际关系实践;第四编:国际关系教学。其理论和实践是重点,教学是特色,内容十分丰富、新鲜。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而且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和工作人员以及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中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获得启发。
国际关系的历史浩瀚庞杂,理论高深莫测,现实朴素迷离。面对诸如“9·11”后世界新秩序是否已经形成、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读是否恰当、建构主义如何对世界政治进行社会建构、美俄关系变化的本质是什么、欧洲和美国仍旧是固有的伙伴吗、英国为什么愿意归还香港、《里斯本条约》能否为欧盟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利益争端以及怎样讲好国际关系课程等问题,本书做了阐述与分析。
本书包括四编:第一编:国际关系历史;第二编:国际关系理论;第三编:国际关系实践;第四编:国际关系教学。其理论和实践是重点,教学是特色,内容十分丰富、新鲜。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而且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和工作人员以及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中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获得启发。
目录
第一编 国际关系历史
第一章 国际关系历史的划分
一、国际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国际关系的历史阶段性
三、国际关系历史的另一种划分方法
四、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和方法
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一、“三十年战争”的起因
二、“三十年战争”的涉及范围和参战方
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
四、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重要意义
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
一、维也纳体系产生的原因
二、维也纳和会的召开
三、维也纳体系的内容
四、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五、维也纳体系对国际组织运作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产生和内容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第五章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的产生
二、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三、雅尔塔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六章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
一、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开始
二、美式霸权主义
三、处于新起点的欧盟
四、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中国
五、“9·11”后的国际关系重大事件
第二编 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 理想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兼评第一次论战
一、理想主义产生的现实背景
二、理想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三、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第一次论战及其评析
第二章 现实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现实主义流派的产生及其论证基础
二、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三、古典现实主义的地位和缺陷
第三章 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兼评第二次论战
一、科学行为主义的产生
二、科学行为主义的特征
三、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对科学行为主义的质疑和批判
五、第二次论战及其评析
第四章 传统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传统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二、行为主义革命的贡献及评价
第五章 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现实主义
一、新现实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二、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
三、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第六章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兼评第三次论战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三、第三次论战评析
第七章 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的结束
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冷战结束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三、结论
第八章 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挑战
一、批判理论概述
二、实证主义概述
三、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基本理念
四、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挑战和批评
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渊源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后现代主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以及基本观点
四、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
五、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读
六、对后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第十章 建构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二、建构主义对世界政治的社会建构
三、建构主义的三个主要概念
四、主要代表人物
五、对建构主义的评价
第十一章 国家利益论
一、国家利益的概念界定
二、理想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三、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四、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五、建构主义的观念利益观
六、结论
第三编 国际关系实践
第一章 美俄关系的发展——以反恐和朝核问题为视角
一、20世纪末美俄关系简史
二、反恐使美俄关系升温又降温
三、美俄对朝核问题的态度
四、美俄关系变化的本质与预测
第二章 美欧关系的发展——跨大西洋安全体系的分裂
一、跨大西洋关系对欧盟—北约关系的重要性
二、欧盟一北约关系:跨大西洋联系的一部分
三、从冷战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四、20世纪90年代
五、“9·11”后的跨大西洋关系
六、欧洲与美国的价值观分歧
七、欧洲和美国仍旧是固有的伙伴吗?
八、伊拉克战争中的一些教训
九、趋于建立一个新的大西洋两岸的平衡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世界强国地位的来历
一、中国百年弱史简述
二、开罗会议:中国应在四大世界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德黑兰会议:中国必须被列入联合国机构的四强
四、雅尔塔会议:中国作为联合国会议的发起和邀请国
五、波茨坦会议:中国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六、结论
第四章 “价值观外交”在中德关系中的失败
一、影响默克尔推出“价值观外交”的三个因素
二、默克尔会见达赖事件的原因分析
三、默克尔会见达赖引起的后果及各方反应
四、“价值观外交”的失败及默克尔调整对华外交政策
五、中德未来关系展望
第五章 中英关系——以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例
一、中国香港沦为英占区
二、1982年中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
三、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四、结束语
第六章 巴以冲突下的巴勒斯坦建国和“入联”问题
一、历史上的巴勒斯坦
二、巴以冲突下的巴勒斯坦建国斗争
三、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反响
四、巴勒斯坦“入联”历程
五、巴勒斯坦“入联”前景
第七章 欧洲一体化的危机与欧盟未来前景
一、欧洲一体化的深人需要德法共同努力
二、欧洲一体化的危机并不否认欧洲宪政的运作
三、从国际格局看欧洲一体化
四、《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对外关系改革的不完善性
五、《里斯本条约》为欧盟发展注入新动力
第八章 欧盟与中国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欧盟与中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
二、欧盟与中国关系中问题的对策
三、欧洲外交一体化建设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四、欧洲防务一体化建设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五、欧盟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前景
第九章 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变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
二、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变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中国的对策
第十章 科索沃独立不是危机的结束
一、科索沃危机的由来和过程
二、科索沃危机所折射出的大国思维
三、后科索沃危机时代的国际社会
第十一章 俄格断交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一、俄格冲突的矛盾根源
二、俄格断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中国面对俄格断交的战略选择
第十二章 印巴边界冲突——克什米尔风云如何变换
一、克什米尔的自然地理以及战略地位
二、印巴争夺克什米尔的历史根源及其他原因
三、三次印巴战争及条约
四、克什米尔和平展望
第十三章 中国和阿富汗关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与阿富汗关系回顾
二、中阿边界问题的解决
三、中阿之间的反恐合作
四、上海合作组织与中阿地缘关系探讨
第十四章 中国和老挝关系中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和老挝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新时期的中老双边关系
三、中老双边关系制约因素
四、总体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与南亚格局
一、中巴关系的友好传统
二、中巴关系与南亚的安全和稳定
三、结论
第十六章 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及中国对策
一、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地缘政治利益分析
二、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地缘经济利益分析
三、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关系分析
四、中国的对策分析
五、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几点建议
第四编 国际关系教学
第一章 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二、成绩考核方式方法
三、小结和几个要点及思考
第二章 如何在国际关系课程中合理运用重要人物的生平及思想
一、国际关系课程的特点及其与其他法学课程的主要区别
二、国际关系课程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对杰出人物生平及思想的合理运用
四、教学心得体会总结
附录一 模拟谈判——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领导人峰会
第一部分 哥本哈根会议背景材料(节选)
第二部分 模拟谈判的流程安排
第三部分 学生分组进行的谈判准备(节选)
第四部分 学生的谈判总结(节选)
附录二 平
第一章 国际关系历史的划分
一、国际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国际关系的历史阶段性
三、国际关系历史的另一种划分方法
四、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和方法
第二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一、“三十年战争”的起因
二、“三十年战争”的涉及范围和参战方
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
四、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重要意义
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崩溃
第三章 维也纳体系
一、维也纳体系产生的原因
二、维也纳和会的召开
三、维也纳体系的内容
四、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五、维也纳体系对国际组织运作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产生和内容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第五章 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的产生
二、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三、雅尔塔体系的三个阶段
第六章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史
一、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开始
二、美式霸权主义
三、处于新起点的欧盟
四、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中国
五、“9·11”后的国际关系重大事件
第二编 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 理想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兼评第一次论战
一、理想主义产生的现实背景
二、理想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三、理想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第一次论战及其评析
第二章 现实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现实主义流派的产生及其论证基础
二、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三、古典现实主义的地位和缺陷
第三章 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兼评第二次论战
一、科学行为主义的产生
二、科学行为主义的特征
三、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四、对科学行为主义的质疑和批判
五、第二次论战及其评析
第四章 传统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一、传统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二、行为主义革命的贡献及评价
第五章 新现实主义的出现与现实主义
一、新现实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二、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
三、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
第六章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兼评第三次论战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三、第三次论战评析
第七章 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的结束
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冷战结束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三、结论
第八章 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挑战
一、批判理论概述
二、实证主义概述
三、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基本理念
四、国际关系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的挑战和批评
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渊源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后现代主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以及基本观点
四、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
五、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读
六、对后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第十章 建构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二、建构主义对世界政治的社会建构
三、建构主义的三个主要概念
四、主要代表人物
五、对建构主义的评价
第十一章 国家利益论
一、国家利益的概念界定
二、理想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三、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四、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五、建构主义的观念利益观
六、结论
第三编 国际关系实践
第一章 美俄关系的发展——以反恐和朝核问题为视角
一、20世纪末美俄关系简史
二、反恐使美俄关系升温又降温
三、美俄对朝核问题的态度
四、美俄关系变化的本质与预测
第二章 美欧关系的发展——跨大西洋安全体系的分裂
一、跨大西洋关系对欧盟—北约关系的重要性
二、欧盟一北约关系:跨大西洋联系的一部分
三、从冷战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四、20世纪90年代
五、“9·11”后的跨大西洋关系
六、欧洲与美国的价值观分歧
七、欧洲和美国仍旧是固有的伙伴吗?
八、伊拉克战争中的一些教训
九、趋于建立一个新的大西洋两岸的平衡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世界强国地位的来历
一、中国百年弱史简述
二、开罗会议:中国应在四大世界强国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德黑兰会议:中国必须被列入联合国机构的四强
四、雅尔塔会议:中国作为联合国会议的发起和邀请国
五、波茨坦会议:中国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六、结论
第四章 “价值观外交”在中德关系中的失败
一、影响默克尔推出“价值观外交”的三个因素
二、默克尔会见达赖事件的原因分析
三、默克尔会见达赖引起的后果及各方反应
四、“价值观外交”的失败及默克尔调整对华外交政策
五、中德未来关系展望
第五章 中英关系——以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例
一、中国香港沦为英占区
二、1982年中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
三、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四、结束语
第六章 巴以冲突下的巴勒斯坦建国和“入联”问题
一、历史上的巴勒斯坦
二、巴以冲突下的巴勒斯坦建国斗争
三、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反响
四、巴勒斯坦“入联”历程
五、巴勒斯坦“入联”前景
第七章 欧洲一体化的危机与欧盟未来前景
一、欧洲一体化的深人需要德法共同努力
二、欧洲一体化的危机并不否认欧洲宪政的运作
三、从国际格局看欧洲一体化
四、《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对外关系改革的不完善性
五、《里斯本条约》为欧盟发展注入新动力
第八章 欧盟与中国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欧盟与中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
二、欧盟与中国关系中问题的对策
三、欧洲外交一体化建设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四、欧洲防务一体化建设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五、欧盟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前景
第九章 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变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
二、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变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中国的对策
第十章 科索沃独立不是危机的结束
一、科索沃危机的由来和过程
二、科索沃危机所折射出的大国思维
三、后科索沃危机时代的国际社会
第十一章 俄格断交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一、俄格冲突的矛盾根源
二、俄格断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中国面对俄格断交的战略选择
第十二章 印巴边界冲突——克什米尔风云如何变换
一、克什米尔的自然地理以及战略地位
二、印巴争夺克什米尔的历史根源及其他原因
三、三次印巴战争及条约
四、克什米尔和平展望
第十三章 中国和阿富汗关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与阿富汗关系回顾
二、中阿边界问题的解决
三、中阿之间的反恐合作
四、上海合作组织与中阿地缘关系探讨
第十四章 中国和老挝关系中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和老挝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新时期的中老双边关系
三、中老双边关系制约因素
四、总体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与南亚格局
一、中巴关系的友好传统
二、中巴关系与南亚的安全和稳定
三、结论
第十六章 南沙群岛主权争端及中国对策
一、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地缘政治利益分析
二、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地缘经济利益分析
三、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关系分析
四、中国的对策分析
五、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几点建议
第四编 国际关系教学
第一章 国际关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二、成绩考核方式方法
三、小结和几个要点及思考
第二章 如何在国际关系课程中合理运用重要人物的生平及思想
一、国际关系课程的特点及其与其他法学课程的主要区别
二、国际关系课程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对杰出人物生平及思想的合理运用
四、教学心得体会总结
附录一 模拟谈判——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领导人峰会
第一部分 哥本哈根会议背景材料(节选)
第二部分 模拟谈判的流程安排
第三部分 学生分组进行的谈判准备(节选)
第四部分 学生的谈判总结(节选)
附录二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