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 / 历史学专业课系列教材
¥35.00定价
作者: 张皓
出版时间:2010-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068883
- 2-1
- 116057
- 42180722-3
- 16开
- 2010-01
- 321
- 法学
- 政治学
- D693
- 历史
- 本科
内容简介
政治制度史就是研究和叙述政治制度的专门史。由于政治制度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政治制度史是一门建立在各有关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献学等有关学科有关内容的综合学科,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至今还存在着较多的认识分歧,而且未展开讨论,只是各人在论著中各抒己见。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也是这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教学重点:
第一,了解中国现代史上各种制度的产生、演变和消失,从成败得失中得出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虽然史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人类历史非常复杂,不可能把什么都叙述出来和写进教材中,给学生和社会什么样的历史观以认识历史,就值得考虑。由于史学的功能是资治、教育和察往知来,那么就应结合这些功能,根据今天社会的需要进行取舍,进行选择。研究和叙述政治制度史就必须达到两个目的,即不但要指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还要指明为什么是这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政治制度史就是研究和叙述政治制度的专门史。由于政治制度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政治制度史是一门建立在各有关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献学等有关学科有关内容的综合学科,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至今还存在着较多的认识分歧,而且未展开讨论,只是各人在论著中各抒己见。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也是这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教学重点:
第一,了解中国现代史上各种制度的产生、演变和消失,从成败得失中得出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虽然史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人类历史非常复杂,不可能把什么都叙述出来和写进教材中,给学生和社会什么样的历史观以认识历史,就值得考虑。由于史学的功能是资治、教育和察往知来,那么就应结合这些功能,根据今天社会的需要进行取舍,进行选择。研究和叙述政治制度史就必须达到两个目的,即不但要指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还要指明为什么是这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与时俱进,反映有关*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介于历史学、政治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专门史,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对中国现代史和政治学、法学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有了较大的拓宽,反映了学术界非常重视从政治制度研究的角度为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不但应反映有关领域的发展前沿,而且必须与此相适应,与时俱进。
结合这两个方面,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要以国家政体和国际法上所承认的中央政权为主,围绕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两大基本演变轨迹,即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建立到消亡、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从产生到成为新中国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研究和教学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政治首脑和政治领袖的有关制度,如北洋军阀时期的总统制和内阁制、国民政府的主席制和行政院长负责制,以及政治首脑和政治领袖的产生方式、法律地位和实际地位、改选规律、行为规范、权力范围及运用方式、所受到的制约等等。
2.国家政体形态与政体机制,如国民党政府的训政体制、五院制和国家机构的运转程序、规则、惯例等等。
3.行政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公务员制度、监察制度和军事制度等各项制度,讲述它们是如何规定和推行的,结果又怎样。
4.国家政权的层级机构和层级权力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各个方面,如省政府合署办公制度、行政督察专员制、新县制等,以及中央与地方的互相制约、中央的派出机构及其权力范围等。
5.政治行为制度,包括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两方面,如政治决策的方式与程序、各方人士和各种机构在政治决策中的功能与地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等等。
总之,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要力争反映中国现代史上政治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进程,不仅要讲述某一项制度的真伪,而且要说明各项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选择关系;不仅要说明制度的表象,而且要说明其本质;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从而把握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从中认识和了解当今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律。显示全部信息
但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至今还存在着较多的认识分歧,而且未展开讨论,只是各人在论著中各抒己见。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也是这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教学重点:
第一,了解中国现代史上各种制度的产生、演变和消失,从成败得失中得出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虽然史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人类历史非常复杂,不可能把什么都叙述出来和写进教材中,给学生和社会什么样的历史观以认识历史,就值得考虑。由于史学的功能是资治、教育和察往知来,那么就应结合这些功能,根据今天社会的需要进行取舍,进行选择。研究和叙述政治制度史就必须达到两个目的,即不但要指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还要指明为什么是这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政治制度史就是研究和叙述政治制度的专门史。由于政治制度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组成部分,政治制度史是一门建立在各有关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文献学等有关学科有关内容的综合学科,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至今还存在着较多的认识分歧,而且未展开讨论,只是各人在论著中各抒己见。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也是这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教学重点:
第一,了解中国现代史上各种制度的产生、演变和消失,从成败得失中得出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虽然史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人类历史非常复杂,不可能把什么都叙述出来和写进教材中,给学生和社会什么样的历史观以认识历史,就值得考虑。由于史学的功能是资治、教育和察往知来,那么就应结合这些功能,根据今天社会的需要进行取舍,进行选择。研究和叙述政治制度史就必须达到两个目的,即不但要指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还要指明为什么是这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与时俱进,反映有关*研究成果和发展水平。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介于历史学、政治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作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专门史,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对中国现代史和政治学、法学等有关学科的研究有了较大的拓宽,反映了学术界非常重视从政治制度研究的角度为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不但应反映有关领域的发展前沿,而且必须与此相适应,与时俱进。
结合这两个方面,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要以国家政体和国际法上所承认的中央政权为主,围绕着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两大基本演变轨迹,即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建立到消亡、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从产生到成为新中国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研究和教学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政治首脑和政治领袖的有关制度,如北洋军阀时期的总统制和内阁制、国民政府的主席制和行政院长负责制,以及政治首脑和政治领袖的产生方式、法律地位和实际地位、改选规律、行为规范、权力范围及运用方式、所受到的制约等等。
2.国家政体形态与政体机制,如国民党政府的训政体制、五院制和国家机构的运转程序、规则、惯例等等。
3.行政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公务员制度、监察制度和军事制度等各项制度,讲述它们是如何规定和推行的,结果又怎样。
4.国家政权的层级机构和层级权力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各个方面,如省政府合署办公制度、行政督察专员制、新县制等,以及中央与地方的互相制约、中央的派出机构及其权力范围等。
5.政治行为制度,包括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两方面,如政治决策的方式与程序、各方人士和各种机构在政治决策中的功能与地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等等。
总之,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学要力争反映中国现代史上政治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进程,不仅要讲述某一项制度的真伪,而且要说明各项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选择关系;不仅要说明制度的表象,而且要说明其本质;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从而把握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从中认识和了解当今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律。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序 前言 关于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若干问题 一、政治制度及主要政治制度类型 二、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和教学的重点 三、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演变的阶段划分 上 编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一章 总统制的确立和向内阁制的过渡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第二节 二权并立的临时政府 第三节 总统制向内阁制过渡 第四节 十分混乱的地方政制 第二章 刺刀下的总统制、内阁制和国会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 第二节 袁世凯复辟帝制 第三节 从皖系段祺瑞政府到奉系张作霖政府 第四节 国会制度的演变 第三章 北洋政府下的司法制度、文官制度和地方政制 第一节 司法制度 第二节 文官考试及任用制度 第三节 复杂的地方政制 中编 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四章 国民党政府“训政体制”的确立和推行 第一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过渡到国民党的统治 第二节 孙中山的政治制度学说 第三节 “训政体制”的确立和国民党组织系统、中政会的演变 第五章 总揽治权的国民政府与分理治权的五院 第一节 总揽治权的国民政府 第二节 行政院与行政权 第三节 立法院与立法权 第四节 司法院与司法权 第五节 考试院与考试权 第六节 监察院与监察权 第六章 蒋介石权力工具的演变和独裁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以军御政工具和军事统治体系 第二节 “口袋子”权力工具的演变 第三节 蒋介石权力独裁体系最终形成 第七章 地方政制体系 第一节 省制 第二节 市制 第三节 县及县以下基层行政建制 第四节 特殊的地方制度 下编 从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到人民民主政权 第八章 国民党政府在“行宪”中崩溃 第一节 从“训政”向“宪政”过渡 第二节 “行宪”下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机构 第九章 从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到人民民主政权 第一节 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确立 附录 历史的耻辱和赘瘤 第一节 历史的耻辱——租界 第二节 历史的赘瘤——伪政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