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09071
  • 1-14
  • 108505
  • 60257690-2
  • 16开
  • 2016-08
  • 240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623.62
  • 小学教育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作者简介
张二庆: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专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后转向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工作以来,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参编教育专著一部,发表了教育专业论文20多篇;2010-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了博士论文“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的写作,并发表了多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论文。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一线教师的需要,依据现代学习理论,由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组成,活动围绕学习设计、实施和研究三个主题展开。“培训参与式,实践诊断式”教学是这部教程的亮点,整个“参与式”的教学过程让教师在做中学、学中做,起到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科学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 001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本质观教育   | 002
一 、什么是科学   | 002
二 、科学本质观的教育价值   | 009
第二节    科学教育及其发展趋势   | 010
一 、科学教育的 内 涵   | 010
二 、科学素养   | 011
三 、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 015
第三节    西方科学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 018
一 、普通事物的科学   | 018
二 、20世纪 70年代的科学课程改革   | 019
三 、 国际组织对科学课程发展的推动   | 020
四 、 西方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   | 021
第四节    我国科学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 023
一 、 萌芽期   | 023
二 、 实验期   | 024
三 、发展的新阶段   | 024
四 、 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   | 024
第二章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 027
第一节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思想   | 028
一 、发现法的产生   | 028
二 、发现法的特点   | 029
三 、发现法教学的作用   | 029
四 、发现法教学的步骤   | 030
五 、发现法教学的应用   | 031
第二节    多元智力理论与科学教育   | 031
一 、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 031
二 、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价值   | 033
三 、 多元智力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 034
四 、 多元智力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035
第三节    建构主义与科学教育   | 036
一 、建构主义的心理学起源   | 036
二 、建构主义学 习观   | 038
三 、建构主义教学观   | 038
四 、建构主义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观点   | 040
五 、建构主义对科学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启示   | 041
六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043
七 、建构主义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   | 045
第三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 050
第一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 052
一 、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 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 052
二 、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 053
三 、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 053
四 、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 054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055
一 、 面向全体学生   | 055
二 、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 旨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055
三 、 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 056
四 、 小学科学教学中 ,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 056
五 、 小学科学教学中 ,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057
六 、 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养形成的评测体系   | 057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思路   | 059
一 、前言   | 059
二 、课程 目 标   | 059
三 、 内容标准   | 060
四 、 实施建议   | 063
第四节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   | 064
一 、什么是课程 目 标②   | 064
二 、 小学科学课程的 目 标解读   | 065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 068
第一节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 071
一 、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概念   | 071
二 、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 072
第二节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 077
一 、 面向全体学生 ,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 077
二 、 回归学生生活实际 ,  加强知识间的整合   | 078
三 、加强学生的参与 ,  促进科学知识的建构   | 078
四 、注重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  促进学生发展   | 078
第三节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079
一 、 目 标导向性原则   | 079
二 、规律指示性原则   | 079
三 、 学生主体中心 原则   | 080
四 、 学习情境创设原则   | 080
第四节    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   | 081
一 、合作学 习 的概念   | 082
二 、 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 习 的意义   | 083
三 、 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 习 的要素   | 083
四 、 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 习 的过程   | 084
五 、 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 习 的实施   | 085
第五节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   | 086
一 、 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   | 087
二 、 小学科学教学与网络技术   | 087
第五章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及其开发 | 090
第一节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含义与价值   | 092
一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含义   | 092
二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价值   | 094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094
一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的意义   | 094
二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的原则   | 096
三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的途径   | 098
四 、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   | 100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   | 101
一 、 自 然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   | 101
二 、 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   | 103
第六章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 | 106
第一节    科学课程实施的含义与意义   | 108
一 、课程实施的 内 涵   | 108
二 、课程实施的取向   | 109
三 、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含义与意义   | 110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 112
一 、科学性原则   | 112
二 、 实践性原则   | 112
三 、开放性原则   | 113
四 、探究性原则   | 113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 114
一 、 小学科学课程本身的因素   | 114
二 、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有用性和实用性因素   | 114
三 、教师方面的因素   | 114
四 、 学校方面的因素   | 116
五 、地区特征因素   | 117
第四节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与分析   | 117
一 、 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7
二 、对策与建议   | 120
第七章  小学科学课程与探究 | 124
第一节    探究教学的含义和意义   | 126
一 、探究教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 126
二 、探究教学的 内 涵 、结构及特点   | 126
三 、探究教学的特点   | 127
一 、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设计   | 128
二 、探究性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 131
第三节    科学探究的模式   | 133
一 、基于项 目 学习的科学探究模式   | 133
二 、基于问题解决的科学探究模式   | 134
三 、基于模拟软件的科学探究模式   | 135
第八章  小学科学学习技能 | 140
第一节    观察与发现   | 142
一 、观察   | 143
二 、发现学 习   | 144  
第二节    问题与假设   | 146
一 、 问题在与自然 、生活的接触中产生   | 146
二 、假设在知识 、 经验的碰撞中生成   | 146
三 、探究在回归科学研究的原生态中进行   | 146
四 、猜想 、假设的方法与策略   | 146
第三节    实验设计与实施   | 147
一 、 小学科学实验的分类   | 147
二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 150
三 、 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 150
第四节    测量与图表分析   | 151
一 、测量   | 151
二 、认识图表   | 152
三 、 图表分析方法   | 153
四 、 曲线分析方法   | 154
第五节    结果交流与问题解决   | 155
一 、 交流能力及其在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 155
二 、 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   | 156
三 、 问题解决   | 156
四 、提高小学科学问题解决教学质量的策略   | 158
五 、 问题解决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158
第九章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  161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 164
一 、评价的含义   | 164
二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 165
三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与类型   | 165
第二节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模式   | 166
一 、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 目 标评价模式   | 166
二 、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 CIPP评价模式   | 167
三 、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过程评价模式   | 167
第三节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理念   | 168
一 、评价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168
二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互动性   | 168
三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 169
四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 169
五 、评价语言的严谨性   | 169
第四节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方法   | 170
一 、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方法分类   | 170
二 、真实性评价的理论概述   | 171
三 、档案袋评价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   | 173
四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   | 177
第十章  小学科学教师 | 182
第一节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 184
一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 184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及特征   | 185
三 、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性   | 187
第二节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 187
一 、专业知识   | 188
二 、专业技能   | 190
三 、专业情意   | 194
第三节    小学科学教师的角色   | 196
一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 ,  还要成为学生学 习 的促进者   | 196
二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 ,  还是课程的开发者   | 196
一 、 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   | 198
二 、 小学科学教师的职后培训   | 199
第十一章  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04
第一节    美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05
一 、20世纪 50年代前美国小学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 205
二 、20世纪 60年代美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07
三 、20世纪 80年代后美国小学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 208
第二节    英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09
一 、英国小学科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 209
二 、英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0
三 、英国小学科学教材   | 212
第三节    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4
一 、 第 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4
二 、战后初期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4
三 、20世纪 80年代日本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5
四 、21世纪日本小学理科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6
第四节    我国香港地区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7
一 、20世纪 80年代香港地区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17
二 、世纪之交香港地区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2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