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 / 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书系
¥36.70定价
作者: 朱德全、宋乃庆主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9787107226311
- 104411
- 0043151420-7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632
- 教育
- 本科
内容简介
《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作者朱德全、宋乃庆)是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农村普通中学职教渗透‘双证式’教育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课程教学模式论(中学教育与农村建设)》从农村普通,中学的价值定位切入,明确提出了“以农为本”的农村普通中学教育价值观,倡导突破农村普通中学复制城市中学教育、追求教育“精英化”的“应试教育”模式,走“内发式”学校整体改革道路,具体化为“双证式六连结构”课程与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具有普通文化知识与农业技术专业知识的初级复合型人才”为逻辑起点;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离土不离乡,是农以农荣”与“升学有基础,从业有技术”为基本理念;以“双证”资格目标与“三维”操作目标相结合的目标体系为目标结构;以课堂、基地、农校、农户、实体与高校这六个基本要素为关节点的“六连结构”为运行机制。该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四项基本策略:“普职渗透式”课程改革策略、“主题式”教学策略、“三元整合式”评价策略与“三级一体式”管理策略。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农村中学教育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农村中学教育价值的“实然”——“离农教育”
一、“离农教育”的表现
二、“离农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中学教育价值的“应然”——“以农为本”
一、“以农为本”的内涵
二、“以农为本”的特征
三、“以农为本"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以农为本”的农村中学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基于农村学生的多元教育目标观
二、基于农村社会的多层次课程资源
三、“以农为本”的特色教学模式
第二章 农村中学教育的现存问题与改革路径
第一节 农村中学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农村中学教育的现存问题
二、农村中学教育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二节 农村中学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转变办学方向
二、提高教师素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立足学校实际,加强教育科研
四、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办学氛围
第三章 农村中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提出
第一节 农村中学课程与教学模式发展与改革述评
一、升学为主、城乡一律的传统课程与教学模式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几种探索模式
三、农村中学课程与教学模式发展与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提出
一、课程与教学是农村中学“内发式”改革的切入点
二、课程与教学模式概念的厘定
三、农村中学“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
第四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农村中学课程与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
二、农村普通中学生的教育希望
三、农村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探索
第二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内涵
一、“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含义
二、“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特征
第三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理念
一、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二、离土不离乡,是农以农荣
三、升学有基础,从业有技术
第四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目标
一、确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双证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目标体系
第五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六连结构”的基本内涵
一、“六连结构”的构成
二、“六连结构"的理论基础
三、“六连结构"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六连结构”的内部机制
一、课堂是支点:客观知识的内化
二、课堂连基地:完整教学过程的实现
三、农校连农户:农村普通中学教育功能的扩延
四、农校连实体: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统
五、高校连农校: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第六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策略
第一节 “普职渗透式”课程
一、指导课程建设的代表性理论
二、“普职渗透式”课程的内涵与依据
三、“普职渗透式”课程建设的内容
第二节 “主题式”教学
一、“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农业技术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第三节 “三元整合式”评价
一、“三元整合式”评价的系统构成和基本特征
二、“三元整合式”评价的基本程序
三、“三元整合式”评价的微观技术
第四节 “三级一体式”管理
一、“三级一体式”管理的含义与构成
二、“三级一体式”管理的基本结构
三、“三级一体式”管理的基本程序
四、“三级一体式”管理的操作策略
第七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效应和实践体悟
第一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效应
一、普职交互、良性循环,共显教育实效
二、基地主线、三方受惠,同创经济效益
三、三教一体、齐心协力,共育合格人才
四、内培外聘、学研同步,打造专业师资
五、以点带面、全市普及,彰显外在效度
第二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体悟
一、端正办学思想,坚定办学方向
二、明确主体地位,走“内发式”学校改革之路
三、心系农民,扩大农村普通中学教育性质的内涵
四、系统化改革是农村普通中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五、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应该且可以和谐统一
六、地方与校本课程建设应走“三级联动”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农村中学教育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农村中学教育价值的“实然”——“离农教育”
一、“离农教育”的表现
二、“离农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中学教育价值的“应然”——“以农为本”
一、“以农为本”的内涵
二、“以农为本”的特征
三、“以农为本"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以农为本”的农村中学教育价值的实现
一、基于农村学生的多元教育目标观
二、基于农村社会的多层次课程资源
三、“以农为本”的特色教学模式
第二章 农村中学教育的现存问题与改革路径
第一节 农村中学教育的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农村中学教育的现存问题
二、农村中学教育现存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二节 农村中学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转变办学方向
二、提高教师素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立足学校实际,加强教育科研
四、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办学氛围
第三章 农村中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提出
第一节 农村中学课程与教学模式发展与改革述评
一、升学为主、城乡一律的传统课程与教学模式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几种探索模式
三、农村中学课程与教学模式发展与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提出
一、课程与教学是农村中学“内发式”改革的切入点
二、课程与教学模式概念的厘定
三、农村中学“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
第四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农村中学课程与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
二、农村普通中学生的教育希望
三、农村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探索
第二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内涵
一、“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含义
二、“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特征
第三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理念
一、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二、离土不离乡,是农以农荣
三、升学有基础,从业有技术
第四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目标
一、确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双证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目标体系
第五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六连结构”的基本内涵
一、“六连结构”的构成
二、“六连结构"的理论基础
三、“六连结构"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六连结构”的内部机制
一、课堂是支点:客观知识的内化
二、课堂连基地:完整教学过程的实现
三、农校连农户:农村普通中学教育功能的扩延
四、农校连实体: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统
五、高校连农校: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第六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策略
第一节 “普职渗透式”课程
一、指导课程建设的代表性理论
二、“普职渗透式”课程的内涵与依据
三、“普职渗透式”课程建设的内容
第二节 “主题式”教学
一、“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农业技术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第三节 “三元整合式”评价
一、“三元整合式”评价的系统构成和基本特征
二、“三元整合式”评价的基本程序
三、“三元整合式”评价的微观技术
第四节 “三级一体式”管理
一、“三级一体式”管理的含义与构成
二、“三级一体式”管理的基本结构
三、“三级一体式”管理的基本程序
四、“三级一体式”管理的操作策略
第七章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效应和实践体悟
第一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效应
一、普职交互、良性循环,共显教育实效
二、基地主线、三方受惠,同创经济效益
三、三教一体、齐心协力,共育合格人才
四、内培外聘、学研同步,打造专业师资
五、以点带面、全市普及,彰显外在效度
第二节 “双证式六连结构”模式的实践体悟
一、端正办学思想,坚定办学方向
二、明确主体地位,走“内发式”学校改革之路
三、心系农民,扩大农村普通中学教育性质的内涵
四、系统化改革是农村普通中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五、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应该且可以和谐统一
六、地方与校本课程建设应走“三级联动”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