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9年3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下为《中医古籍校读法》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112451
  • 1
  • 104159
  • 平装
  • 大16开
  • 2009年3月
  • 406
  • 219
  • 医学类
  • 研究生
内容简介
  《中医古籍校读法》是为学习研究中医古籍阅读方法而编写的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中医类专业研究生使用。
  本教材的编写目的,是通过校读理论的讲授、校读实例的剖析以及校读实践的训练,使研究生正确把握校读中医古籍的方法,增强发现、分析、解决阅读中医古籍问题的能力。
  清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序》指出:“执今日传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犹闻人言笋可食,归而煮其篑也。”竹之初生者为笋,而篑则是用竹片编成的床垫。传刻之书并非古之真本,犹如篑并不是笋,以此说明今人传刻之文,并非全是古人之真文。同样,今人注释讲解之义,也并非全是古人的真义。为使所据之经是其本来的面目,便需要认真地校勘;为使所释之义是其原有的意义,便需要准确地板读。具而明之,校读法就是依据本书,参考他书,发现谬误,探求理义,是一种边校边读、校读结合的读书法。校为求取真文,是读的基础;读为阐明真义,是校的目的。明乎此,则校读法可分可合:分别叙述时,校与读可以别为二论,各有其说;具体运用时,校与读必然合为一法,密不可分。大凡阅读古籍均须采用校读法,而中医古籍由于文本差错甚多,且一向缺乏行家校读,所述内容又往往关系到健康甚至生命,因而尤其需要校读。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而探求传承舆发扬的问题。
  本教材绪论首先对校读法加以概述,阐明校读的含义,论说中医古籍尤其需要校读的原因;上篇四章,侧重于“校”,从校勘的对象、致误的原因、校勘的方法说起,落脚到校记的撰写,并提出校勘需注意的问题;下篇五章,侧重于“读”,涉及词语文句的辨释、名物的考证、章旨的推求、旧注的钻研,终结于校读札记撰写。附录一《中医经典着作重要校注本述要》与附录二《中医各科重要书目简介》,使学习者对中医古籍的丰富家底有个总体轮廓性的了解,以便于选择与利用校读对象。
  本教材的教学方法是:在研究生课外自学本教材与搜集、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讲清基本概念,阐述基本知识,传授基本技能,尤宜以后者为主。鉴于《中医古籍校读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因而本教材各章后均附有校读实践,既要求把握本章的内容要点,又有实践操作,研究生宜在课外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并进而择选古代一二种医书,以为校读的试验,方有实际效益。诚如胡朴安《古书校读法.序》所言:“若仅守此编而不用之于实际,纵对于此编极能了解,亦如有志远游者畏车马舟楫之劳,日在地图上寻东西南北之方向,终归于空谈而已矣。”
目录
绪论
校读实践(一)
上篇
第一章 中医古籍的校勘对象和致误原因
第一节 校勘对象
第二节 致误原因
校读实践(二)
第二章 校正中医古籍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据本校正
第二节 据理校正
第三节 综合校正
校读实践(三)
第三章 中医古籍校勘与校记的方式
第一节 校勘的方式
第二节 校记的方式
校读实践(四)
第四章 校勘中医古籍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 增删改易不可轻率
第二节 旧本不可盲从
第三节 类书旧注不可尽信
校读实践(五)

下篇
第一章 辨释疑难
第一节 考辨字形读音
第二节 分析语法修辞
第三节 把握古书文例
校读实践(六)
第二章 考证名物
第一节 名物的概念舆类别
第二节 考证名物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考证名物与古籍校读
校读实践(七)
第三章 推求章 旨
第一节 提炼篇章 要旨
第二节 贯通前后联系
第三节 利用有关綫索
校读实践(八)
第四章 钻研旧注
第一节 旧注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旧注的阅读方法
第三节 旧注的常见错误
校读实践(九)
第五章 校读札记
第一节 校读札记的载体
第二节 校读札记的内容
第三节 校读札记的撰写
校读实践(十)
附录一 中医经典着作重要校注本述要
附录二 中医各种重要书目简介
主要参考书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