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 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34.00定价
作者: 刘雅静 鲁成波
出版时间:2014-02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9787209073899
- 101922
- 2014-02
- B0-0
内容简介
刘雅静、鲁成波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深刻阐述了物质世界的“预先存在”是实践的前提,深入分析了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第三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刻分析了贯穿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第四章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认识的基础和本质,揭示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真理发展的规律。第五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剖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第六章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分析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揭示了人类只有认识了规律并正确运用规律去改造世界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明确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本教材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哲学类各专业的教学辅导教材,也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中等专业学校作教材。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什么
二、哲学的价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预先存在”是实践的前提
一、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
二、意识时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 实践活动的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
一、实践活动的外在尺度——合规律性
二、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合目的性
三、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地位的不平衡性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一、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一、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
二、辩证的否定
三、否定之否定
第四章 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节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三节 真理发展的规律
一、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
第五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生产力是社会建构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结构
三、社会政治结构
四、社会意识结构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革命
五、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改革
第五节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六章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一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二、人的价值
第三节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什么
二、哲学的价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第二章 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预先存在”是实践的前提
一、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和根源性
二、意识时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 实践活动的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
一、实践活动的外在尺度——合规律性
二、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合目的性
三、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地位的不平衡性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一、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一、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
二、辩证的否定
三、否定之否定
第四章 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节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三节 真理发展的规律
一、真理与谬误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四、真理与价值
第五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生产力是社会建构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结构
三、社会政治结构
四、社会意识结构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革命
五、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改革
第五节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第六章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一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二、人的价值
第三节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