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经济出版社
- 9787545434743
- 101178
- 2014-10
- D632.1
内容简介
郭小东编著的《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围绕社会保障主题,由“概论”“理论”“实务”三部分构成。概论部分在对社会保障进行一般说明中较大量地引进了21世纪以来国际上关于社会保障认识、概念等方面的最新认知结果。理论部分以公共部门经济学为基础,较系统地将该理论引申进了社会保障领域,着重对社会保障的政府职能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公平理论、效率理论以及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展开了分析论述。实务部分联系国际通行理念和做法,分别对我国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社会助援、社会福利以及基金管理的现行制度进行了介绍说明。
目录
第一篇 概论篇
第一章 社会保障一般介绍
一、社会保障定义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
(二)国别定义
(三)定义小结
二、社会保障的本质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四、社会保障的地位
五、社会保障的特点
(一)强制性
(二)公平性
(三)互济性
(四)有限性
(五)非营利性
(六)普遍性
(七)较强的刚性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结构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社会救助
(二)社会保险
(三)社会福利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一)按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划分
(二)按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要素进行划分
(三)按照综合制度安排进行划分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变迁驱动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阶段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分析
(一)目标驱动
(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其他驱动和制约因素
第二篇 理论篇
第四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保障
一、公共部门视角下社会保障再认识
二、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第五章 经济学演进中围绕社会保障形成的观点、理论
一、公共济贫时期的经济学观点
(一)威廉·配第的观点
(二)亚当·斯密的观点
(三)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观点
(四)约翰·穆勒的理论观点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后到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学理论观点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二)马歇尔的理论观点
(三)霍布森的理论观点
(四)庇古的理论观点
(五)威克塞尔的理论观点
三、罗斯福新政到新公共管理运动前的理论观点
(一)凯恩斯的理论观点
(二)贝弗里奇的理论观点
(三)米塞斯的理论观点
(四)缪尔达尔的理论观点
四、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理论观点
(一)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
第三篇 实务篇
第一章 社会保障一般介绍
一、社会保障定义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
(二)国别定义
(三)定义小结
二、社会保障的本质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四、社会保障的地位
五、社会保障的特点
(一)强制性
(二)公平性
(三)互济性
(四)有限性
(五)非营利性
(六)普遍性
(七)较强的刚性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结构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社会救助
(二)社会保险
(三)社会福利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一)按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划分
(二)按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要素进行划分
(三)按照综合制度安排进行划分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变迁驱动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阶段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分析
(一)目标驱动
(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其他驱动和制约因素
第二篇 理论篇
第四章 公共部门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保障
一、公共部门视角下社会保障再认识
二、公共部门经济学理论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第五章 经济学演进中围绕社会保障形成的观点、理论
一、公共济贫时期的经济学观点
(一)威廉·配第的观点
(二)亚当·斯密的观点
(三)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观点
(四)约翰·穆勒的理论观点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后到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学理论观点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二)马歇尔的理论观点
(三)霍布森的理论观点
(四)庇古的理论观点
(五)威克塞尔的理论观点
三、罗斯福新政到新公共管理运动前的理论观点
(一)凯恩斯的理论观点
(二)贝弗里奇的理论观点
(三)米塞斯的理论观点
(四)缪尔达尔的理论观点
四、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的理论观点
(一)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
第三篇 实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