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05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以下为《日译吴音的读音层次与六朝南音》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9787510069895
  • 96238
  • 2014-05
  • H361
作者简介
李香,1975年生,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199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2001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语言专业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日本汉字音史、汉语音韵学。在《语言学论丛》、《汉语史研究集刊》、《暨南学报》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日译吴音的读音层次与六朝南音》立足于原始的吴音材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在结合中日双方的材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吴音音形层次展开探讨。并将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资料所显示的语音现象进行对比,探讨了吴音层次与六朝南音演变的关系,并试图从时间性和地域性两方面,分析吴音层次对汉语语音史演变的意义以及吴音自身在语音史上的定位。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日译吴音和本文的目的
  1.1.1 日本汉字音的层次
  1.1.2 日译吴音及其重层性
  1.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1.2 本文的研究材料和基本方法
  1.2.1 日译吴音材料
  1.2.2 汉语对比材料
  1.2.3 关于研究方法
 1.3 与吴音对比的汉语参照音系
  1.3.1 中古切韵音系
  1.3.2 关于上古音韵部
  1.3.3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音材料
第2章 日译吴音概述
 2.1 吴音的成立
 2.2 关于古代日语的音韵系统
  2.2.1 上古日语的音韵系统
  2.2.2 平安·镰仓时代日语的语音演变
  2.2.3 本文所使用的日语音节表
 2.3 吴音的表记法
  2.3.1 吴音表记法的种类
  2.3.2 浊音表记法
  2.3.3 拗音表记法
  2.3.4 鼻音韵尾表记法
  2.3.5 入声韵尾表记法
  2.3.6 声调表记法
 2.4 吴音系资料
第3章 日译吴音中阳·入声韵的读音层次
 3.1 通摄
  3.1.1 东·屋韵一等
  3.1.2 东·屋韵三等
  3.1.3 冬·沃韵
  3.1.4 钟·烛韵
 3.2 江摄
 3.3 臻摄
  3.3.1 痕魂·没韵
  3.3.2 真臻·质栉韵
  3.3.3 谆·术韵
  3.3.4 殷·迄韵
  3.3.5 文·物韵
 3.4 山摄
  3.4.1 寒·曷韵
  3.4.2 桓·末韵
  3.4.3 删·辖韵
  3.4.4 山·黠韵
  3.4.5 元·月韵
  3.4.6 仙·薛韵
  3.4.7 先·屑韵
 3.5 宕摄
  3.5.1 唐·铎韵
  3.5.2 阳·药韵
 3.6 梗摄
  3.6.1 耕·麦韵
  3.6.2 庚·陌韵
  3.6.3 清·昔韵
  3.6.4 青·锡韵
 3.7 深摄
 3.8 咸摄
  3.8.1 覃·合韵
  3.8.2 谈·盍韵
  3.8.3 咸·洽韵
  3.8.4 衔·狎韵
  3.8.5 盐·叶韵
  3.8.6 严·业韵
  3.8.7 凡·乏韵
  3.8.8 添·帖韵
 3.9 曾摄
  3.9.1 登·德韵
  3.9.2 蒸·职韵
第4章 日译吴音中阴声韵的读音层次
 4.1 止摄
  4.1.1 支韵
  4.1.2 脂韵
  4.1.3 之韵
  4.1.4 微韵
 4.2 遇摄
  4.2.1 模韵
  4.2.2 虞韵
  4.2.3 鱼韵
 4.3 蟹摄
  4.3.1 哈韵
  4.3.2 灰韵
  4.3.3 泰韵
  4.3.4 皆韵
  4.3.5 佳韵
  4.3.6 夬韵
  4.3.7 祭韵
  4.3.8 废韵
  4.3.9 齐韵
 4.4 效摄
  4.4.1 豪韵
  4.4.2 肴韵
  4.4.3 宵韵
  4.4.4 萧韵
 4.5 果摄
  4.5.1 歌韵
  4.5.2 戈韵
 4.6 假摄
  4.6.1 麻韵二等
  4.6.2 麻韵三等
 4.7 流摄
  4.7.1 侯韵
  4.7.2 尤韵
  4.7.3 幽韵
第5章 吴音的读音层次与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的关系
 5.1 通摄·江摄
 5.2 臻摄
 5.3 山摄
 5.4 宕摄·梗摄
 5.5 深摄·咸摄
 5.6 曾摄
 5.7 止摄
 5.8 遇摄
 5.9 蟹摄
 5.10 效摄
 5.11 果摄·假摄
 5.12 流摄
第6章 日译吴音中声母的读音层次
 6.1 唇音
  6.1.1 帮母
  6.1.2 滂母
  6.1.3 并母
  6.1.4 明母
  6.1.5 音形分析
 6.2 舌音
  6.2.1 端母
  6.2.2 透母
  6.2.3 定母
  6.2.4 泥母
  6.2.5 音形分析
 6.3 牙音
  6.3.1 见母
  6.3.2 溪母
  6.3.3 群母
  6.3.4 疑母
  6.3.5 音形分析
 6.4 齿音
  6.4.1 精·庄·章母
  6.4.2 清·初·昌母
  6.4.3 徒·崇·船母
  6.4.4 心·生·书母
  6.4.5 邪·禅母
  6.4.6 音形分析
 6.5 喉音
  6.5.1 影母
  6.5.2 晓母
  6.5.3 匣母
  6.5.4 云母
  6.5.5 以母
  6.5.6 音形分析
 6.6 来母·日母
  6.6.1 来母
  6.6.2 日母
  6.6.3 音形分析
 6.7 吴音声母的读音层次
第7章 日译吴音中声调的读音层次
 7.1 汉音声调和吴音声调
 7.2 吴音声调体系的特点
  7.2.1 吴音的“声调法则”
  7.2.2 “三声体系”
 7.3 吴音声调类型统计
  7.3.1 中古平声字吴音调类表
  7.3.2 中古上声字吴音调类表
  7.3.3 中古去声字吴音调类表
  7.3.4 中古入声字吴音调类表
  7.3.5 音形分析
 7.4 吴音声调的读音层次
  7.4.1 吴音中的汉音式声调
  7.4.2 有非入声读法的入声字
第8章 关于吴音的一些讨论
 8.1 关于声母清浊的讨论
 8.2 关于异常介音的讨论
  8.2.1 带+的一二等韵字
  8.2.2 异常介音的形成原因
 8.3 关于主元音的讨论
  8.3.1 元音高化
  8.3.2 四等韵的a类元音
 8.4 与重纽相关的现象的讨论
第9章 结论
 9.1 从吴音层次看汉语语音史的演变
  9.1.1 从吴音音形看不同声母对韵母演变的影响
  9.1.2 从吴音音形看不同韵尾对韵母演变的影响
 9.2 结论——试论吴音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定位
  9.2.1 吴音层次中的时代性因素
  9.2.2 吴音层次中的方言性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日译吴音字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