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法治的逻辑基础研究
¥46.00定价
作者: 张传新 总主编:汪全胜,张铭
出版时间:2016-0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9787513043250
- 92409
- 2016-09
- D920.0
内容简介
上帝死了,诸神退位。诸神的死亡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心灵的归宿,失去了评判是非、进行选择和预测的终极性标准,意味着基于某个概念和命题的演绎论证模式的终结。从此,人类陷入了毫无希望的不确定的恐惧,而代表这种模式的逻辑受到了包括法学家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的宿命式的诘难。作者是极少数的逻辑“顽固派”,坚信逻辑是分析、评价法律思维的最为悠久的方法 ,它对推理形式有效性的研究为分析、评价法律结论的可接受性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和重要的评价标准。逻辑的确定性、一致性、有效性构成了法律确定性、一致性、可预测性的基础。作者张传新在《实现法治的逻辑基础研究/玛珈山法政文丛》中试图论证逻辑不仅仅是一种法律分析方法、评价标准体系,而且因为逻辑作为理性思维的基础甚至代名词,对于理性的法律思维具有基础的方法论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作为法律方法论基础的法律逻辑
一、法律逻辑的性质
二、法律逻辑的作用和意义
三、法律逻辑研究的进路
第二章 规范推理的基本形式及其逻辑表达
一、规范违反与渎职义务推理问题
二、道义困境与道义爆炸问题
三、例外义务与例外义务推理问题
四、涵摄义务推理问题
第三章 道义爆炸及道义困境推理的逻辑刻画
一、道义困境的特征及形式刻画
二、道义爆炸及容纳道义困境推理的道义逻辑的标准
三、容纳道义困境的道义逻辑的各种可能进路
四、自适应道义逻辑ALDPM
五、结论
第四章 法律修辞与逻辑
一、证明推理、论辩推理与修辞
二、修辞的局限与不足
三、法律修辞与逻辑在法律推理过程中的统一
第五章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限度
一、泛化的法律修辞
二、把法律作为修辞的木马计
三、职业化的法律修辞与大众化的法律修辞
四、法律修辞的逻辑限度
第六章 判决书说理透彻性与修辞简洁性的动态平衡
一、判决书论证背后的隐含因素
二、判决书说理与修辞的基本逻辑模式
三、判决书修辞的简洁性与说理透彻性的动态平衡
四、当下判决书的缺失——法律推理的隐含假设和理念
第七章 法律论题学的逻辑基础
一、论题学的性质与特征
二、法学的论题学进路
三、法律论题学的逻辑基础
四、形式法律逻辑与非形式法律逻辑的融合
第八章 民间法作为司法调解规则的论证模式
一、作为法源的民间法的观点及其问题
二、作为论证规则的民间法
三、民间法作为司法调解规则的论证模式
第九章 冤案成因探究之求同思维
一、“5·18”案件简介
二、“5·18”案件中的求同思维
三、求同思维的制度性根源及改进
参考文献
一、法律逻辑的性质
二、法律逻辑的作用和意义
三、法律逻辑研究的进路
第二章 规范推理的基本形式及其逻辑表达
一、规范违反与渎职义务推理问题
二、道义困境与道义爆炸问题
三、例外义务与例外义务推理问题
四、涵摄义务推理问题
第三章 道义爆炸及道义困境推理的逻辑刻画
一、道义困境的特征及形式刻画
二、道义爆炸及容纳道义困境推理的道义逻辑的标准
三、容纳道义困境的道义逻辑的各种可能进路
四、自适应道义逻辑ALDPM
五、结论
第四章 法律修辞与逻辑
一、证明推理、论辩推理与修辞
二、修辞的局限与不足
三、法律修辞与逻辑在法律推理过程中的统一
第五章 “把法律作为修辞”的限度
一、泛化的法律修辞
二、把法律作为修辞的木马计
三、职业化的法律修辞与大众化的法律修辞
四、法律修辞的逻辑限度
第六章 判决书说理透彻性与修辞简洁性的动态平衡
一、判决书论证背后的隐含因素
二、判决书说理与修辞的基本逻辑模式
三、判决书修辞的简洁性与说理透彻性的动态平衡
四、当下判决书的缺失——法律推理的隐含假设和理念
第七章 法律论题学的逻辑基础
一、论题学的性质与特征
二、法学的论题学进路
三、法律论题学的逻辑基础
四、形式法律逻辑与非形式法律逻辑的融合
第八章 民间法作为司法调解规则的论证模式
一、作为法源的民间法的观点及其问题
二、作为论证规则的民间法
三、民间法作为司法调解规则的论证模式
第九章 冤案成因探究之求同思维
一、“5·18”案件简介
二、“5·18”案件中的求同思维
三、求同思维的制度性根源及改进
参考文献